一兒一女最幸福?20年後就知道,兒女雙全的家庭太難了,很現實

2024年04月16日18:45:11 育兒 1732

一兒一女最幸福?20年後就知道,兒女雙全的家庭太難了,很現實 - 天天要聞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筆團

編輯 / 湯米

隨着二胎和三胎政策的逐步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增加孩子的數量。

數據表明,

2013年我國的二孩家庭比例大約為30%,到了2021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了43%,2023年雖稍有回落,但也有着41.4%的佔比。

顯然,在過去的十年間,我國二孩家庭的比例有了顯著的增長。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常追求吉祥的象徵,生育也不例外。

普遍觀念認為,如果家庭中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被視為最理想的家庭模式。

同時,「一兒一女」這一組合也構成了「好」字,被視為家庭和諧與完美的預兆。

一兒一女最幸福?20年後就知道,兒女雙全的家庭太難了,很現實 - 天天要聞

但事實上,表面的美滿往往掩蓋了深層的問題。

許多擁有一兒一女的家庭在經過二十年的生活實踐後,才真正意識到這種家庭結構可能帶來的複雜挑戰,這迫使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實際情況是,那些擁有一子一女的家庭,並不總是如想像中那樣帶來幸福。

通過對3000多個二孩家庭進行的調查顯示,感受到幸福感最高的家庭並不是兒女雙全的家庭,而是那些有兩個女兒的家庭。

在研究了這些家庭中孩子們的和睦相處、感情深度、社交行為等多個方面後,研究人員發現,擁有兩個女兒的家庭在這些方面的表現普遍優於其他家庭結構。

此外,父母普遍認為女孩較男孩更早成熟,並且通常較為安靜,不像男孩那般易於調皮搗蛋。

因此,我們往往只看到表面的現象,而實際情況可能更為複雜。儘管在中國,擁有一兒一女的家庭表面看來完美無缺,但事實上,這種家庭結構隱藏的問題更為棘手。


一兒一女最幸福?20年後就知道,兒女雙全的家庭太難了,很現實 - 天天要聞

數據表明,在那些一子一女的家庭中,第一個孩子為女兒的比例高達85%,而第二個孩子為男孩的比例僅為15%

這一巨大的差異表明,許多家庭並非真正追求兒女雙全,絕大多數二孩家庭其實是出於希望獲得男孩的考慮。

在我們這個應該提倡男女平等的社會裡,不幸的是,仍有眾多人持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這可以推測,那些看似兒女雙全的家庭中,很大一部分實際上是重男輕女的。

在這些家庭中,資源的分配往往是不均衡的。

正如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雖然她能力出眾,但經常需要為無能為力的哥哥擔憂,父母也總希望她犧牲自己來解決哥哥的問題;

爸爸去哪兒》中的阿拉蕾也曾在節目中哭訴,她不僅要參加節目賺取生活費,還要為了弟弟賺奶粉錢。

一兒一女最幸福?20年後就知道,兒女雙全的家庭太難了,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她當時還不足十歲,這種想法必然受到了家庭環境的影響。

那麼,為什麼會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呢?

事實上,這種現象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體現,而這些文化觀念又是對現實的反映。

重男輕女的觀念源於數千年前的父系氏族社會。

從我國進入父系氏族社會開始,男女的社會地位就有了顯著的差異。

什麼是父系氏族社會?

父系氏族社會的含義涉及多個方面。

首先,父系氏族社會中男性在生產和社會活動中佔據主導地位。

一兒一女最幸福?20年後就知道,兒女雙全的家庭太難了,很現實 - 天天要聞

由於父系氏族社會的特性,血緣關係主要以父親為基準,這一變化打破了原先母系氏族社會中普遍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狀況。

一名女性網友在網絡上分享了她的個人感受,她認為所謂的「兒女雙全」,表面上看是完美的,實際上真正承受苦楚的卻是女兒本身。

這種痛苦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夠真正理解。

究竟這位網友經歷了什麼呢?為何她會有此感觸?

事實上,這位網友來自一個看似幸福的四口之家,她是家中的小女兒,上面有一位哥哥。

最近她與丈夫發生了爭執,心情極為低落,於是她想要回到兒時的家中暫住幾天以尋求安慰。

然而,當她的母親得知此事後,不僅沒有給予必要的安慰,反而提醒她回家時不要忘記為哥哥、嫂子以及侄子帶些禮物。

母親的這番話使她感到非常失望,她表示自己雖然能夠理解母親的考慮,因為她每逢節日回家都會帶上不少禮物。

一兒一女最幸福?20年後就知道,兒女雙全的家庭太難了,很現實 - 天天要聞

但在她心情低落需要安慰的時刻,母親的反應卻是強調她應承擔的責任,這讓她感到非常的心酸:

為什麼自己只有帶了東西才能回到自己長大的家?

珍愛網曾針對我國不同地區的性別偏見現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

有16.7%的人承認自己家中存在明顯的重男輕女傾向,而有23.9%的人拒絕回答此問題,這也暗示了這一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儘管近年來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有所提升,但男女平等的理想仍然遙遠,尤其在農村地區,性別歧視現象尤為嚴重。

雖然政策上提倡男女平等,現實中仍存在不少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其中顯著的一例就是彩禮問題。

許多人誤以為高額彩禮是女性地位提高的標誌,實際上這種做法更多地是對女性的物化。

在許多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女性的彩禮常常被用來補貼家中男性的費用,這意味着女性爭取來的資源最終還是流向了男性。

一兒一女最幸福?20年後就知道,兒女雙全的家庭太難了,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在那些真正倡導男女平等的家庭中,父母不會使用女兒的嫁妝來補貼家用,而是會將這些資源用於支持女兒的新家庭。

同時,重男輕女的家庭在養老問題上也常常面臨挑戰,因為這些家庭中的父母傾向於過度溺愛兒子,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很可能長大成為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

例如,在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就是一個例子,她的哥哥不僅依賴父母,還欠下巨額債務,最終需要由樊勝美來償還。

更糟糕的是,他並不認為自己有何不妥,甚至認為樊勝美的付出是應當的。

在這種家庭中,不負責任的兒子常常是常態,而且,如心理學家所言,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加容易心軟,這一點在樊勝美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兒一女最幸福?20年後就知道,兒女雙全的家庭太難了,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因此,在很多看似兒女雙全的家庭中,兒子不僅不孝順父母,甚至不能為父母提供養老的支持。

最終,父母還得依靠未得到資源分配的女兒來維持晚年生活。

這時,父母才能真切感受到女兒的價值。

正如國家的宣傳標語所言:「生男生女都一樣」

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應該得到平等的對待。

同時,應當摒棄那些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確保女性的福利待遇與男性相同。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本文關鍵詞:重男輕女、心理學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護士太缺了:醫護比不到1∶1.2 |國際護士節 - 天天要聞

護士太缺了:醫護比不到1∶1.2 |國際護士節

2024年5月11日,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民醫院碧海院區舉行護士宣誓儀式。視覺中國 | 圖患者看見的時候,他們噓寒問暖,關注病情細微變化,記下密密麻麻的護理記錄;患者看不見的時候,他們要與藥房核對藥品,清點耗材,白天黑夜,總是身影匆匆。他們是護士。為紀念「近代護理創始人」南丁格爾,1912年開始,國際護士理事會...
謝謝你,媽媽,是你教會我...... - 天天要聞

謝謝你,媽媽,是你教會我......

「母親」那個曾與你心跳同頻的人將愛融化進柴米油鹽的照拂間將牽掛流轉於眸光淚影里在歲月的長河中她們用細膩關懷呵護我們慢慢長大勾勒出我們成長的篇章每一頁都充滿詩意每一頁都銘記深情今天,是第111個母親節11位山大同學以愛為筆滿訴對母親的柔情愛意讓我們跟隨他們一起回憶過去的那些日子裏「
母親節,你收到禮物了嗎?是笑顏如花,還是淚流滿面? - 天天要聞

母親節,你收到禮物了嗎?是笑顏如花,還是淚流滿面?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我們常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母親節慶祝方式。有的母親收到了孩子精心準備的禮物,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有的母親則可能因為孩子的冷漠而感到失落。小明媽媽就感嘆:「我生的兒子就是個白眼狼,從小到大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
今日食譜「蒜蓉烤南瓜」寶寶輔食 - 天天要聞

今日食譜「蒜蓉烤南瓜」寶寶輔食

專註分享輔食餐單的微信公眾號「寶寶營養輔食對話框處回復「餐單」即可獲取各月齡190天的輔食餐單姐妹們,你們是不是每次給孩子吃南瓜,都能被娃拒絕的失去信心?這種普通的蒸南瓜,沒什麼味道,孩子大了自然不愛吃!今天給你們分享的,應該是貝貝南瓜的天花板級別的做法了!
「媽媽,請收下這份禮物」 - 天天要聞

「媽媽,請收下這份禮物」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一個向母親表達謝意的節日。在虹口區各街道內,陽光之家學員在志願者帶領下動手製作禮物,向母親及女性長輩們表達感恩之心。「老師,我的書籤搭配這種花好看嗎?」在四川北路街道陽光之家,學員們在志願者指導下嘗試手作乾花書籤。
母親節:盤點8個令人秒破防的母愛瞬間!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盤點8個令人秒破防的母愛瞬間!

一考場外,一位身穿環衛服的母親手裡緊緊握着一瓶礦泉水在等待兒子出考場,當她看到兒子走出考場時,趕緊把一瓶水遞給兒子,兒子見到媽媽,淚水奪眶而出,媽媽一邊欣慰地笑着,一邊也淚流滿面。母愛是最平凡的,也是最普通的。
【關愛「一老一小」】齊心護「未」!馬關讓校園成為孩子茁壯成長的搖籃 - 天天要聞

【關愛「一老一小」】齊心護「未」!馬關讓校園成為孩子茁壯成長的搖籃

近年來,馬關縣在學校管理中,不斷加強兒童的教育保障和關愛保護,優先保障寄宿、營養需求,強化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特別是保障好留守兒童的就學和生活需求,使校園成為孩子茁壯成長的搖籃。走進馬關縣仁和鎮第一幼兒園,「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三列字映入眼帘。校園內有寬闊平坦的運動場,孩子...
帶着「失智母親」去教書 他用行動為孩子們上「愛的教育」 - 天天要聞

帶着「失智母親」去教書 他用行動為孩子們上「愛的教育」

今年45歲的孫元金是山東濟南一所中學的地理老師,他除了教書育人,每天還帶着年過七旬的母親一起上班。由於母親身患阿爾茨海默病無人照料,孫元金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與學校商討後,便開始帶着母親一起上班。  校園裡多了位「保潔奶奶」 從今年4月份開始,在山東師範大學大學城實驗學校的校園裡,經常會看到一個勞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