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髮現兒童讀物不足以講述兒童的死亡

2024年04月15日15:45:19 育兒 1946

瑞典,他們研究了如何描述死亡以及它在兒童讀物中扮演的角色。事實證明,幾乎沒有任何關於英雄之死的故事可以讓小讀者產生共鳴。

醫生髮現兒童讀物不足以講述兒童的死亡 - 天天要聞

據科學家稱,死亡是需要與孩子討論的關鍵話題之一。兒童文學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讓您更多地了解死亡這個每個人早晚都會遇到的現象,體驗悲傷或了解什麼可以幫助您應對死亡。然而,在某種程度上,死亡話題仍然是禁忌,根據這項新研究的作者的說法,應該更好地披露。

烏普薩拉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的一名醫學專業人士研究了瑞典圖書館 1983 年至 2023 年出版的 62 本兒童讀物,這些讀物面向 12 歲以下兒童,其文章發表在科學雜誌《死亡研究》上。年齡。她透露,幾乎沒有任何關於英雄之死的故事可以讓讀者產生共鳴。通常,在研究的作品中,寵物或年長的親戚(例如祖父母)死亡。一半的書提到了死亡原因。

主角——具有人類品質的兒童或動物——僅在樣本的 6% 中死亡,即在四本書中。文章作者堅信應該有更多這樣的故事。他們會幫助孩子認識到地球上的所有人都會死,包括他自己,並逐漸接受這個想法。患有絕症的兒童尤其需要這樣的書:根據之前的研究,對他們來說,誠實、公開地談論疾病和即將到來的死亡非常重要。

在樣本中,只有 60% 的兒童讀物中,作者使用了「死亡」、「死亡」和「死了」等詞。在其餘部分,這些概念被委婉的說法所取代:「睡著了」、「死了」、「永遠消失了」、「停止了呼吸」、「去了天堂」。研究人員表示,兒童可能難以理解以下隱喻:

「你甚至可以這樣嚇唬孩子。例如,孩子會開始害怕睡覺,因為「睡著了」但沒有醒來的人沒有回來。」

大多數研究的書籍都描述了悲傷。一般來說,主角在親密的人圈子裡經歷某人的死亡:親戚、朋友。他們談論悲傷並紀念死者。文章的作者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趨勢,因為通過這本書,孩子們將悲傷理解為一個可能漫長但逐漸結束的過程。然而,研究人員指出,根據她的觀察,在瑞典以外的其他歐洲國家,描述悲傷的兒童文學要少得多。

文章作者還指出,書籍中的葬禮僅在基督教傳統中描述。在她看來,兒童文學的編輯應該擴大作品所反映的觀點:「死亡和悲傷與宗教密切相關,因為它們迫使我們質疑我們為何而生,為何而死,以及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的社會有更多的人生哲學和宗教。」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月子里的禁果,我們為何選擇追隨內心的聲音? - 天天要聞

月子里的禁果,我們為何選擇追隨內心的聲音?

在生命的每個轉角,總有那些意想不到的瞬間,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和生活。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坐月子期間的小故事,或許能夠給你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隨着一聲響亮的啼哭,我們迎來了家庭的新成員。那一刻,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初為人母的喜悅和自豪。
二胎媽媽質疑公司剋扣生育津貼:雙方達成調解,公司再支付產假工資等1萬餘元 - 天天要聞

二胎媽媽質疑公司剋扣生育津貼:雙方達成調解,公司再支付產假工資等1萬餘元

四川樂山的胡女士去年11月生育二胎孩子後,當地醫保部門核發其生育津貼為3萬多元,但產假期間公司只給她發了1萬多元產假工資。她百思不得其解,「生育津貼到底是發給公司還是個人?」為此,她質疑公司剋扣了自己的生育津貼,認為公司在扣除已發放的產假工資後,應將剩餘生育津貼全部返還自己。但公司方表示,如果工資正常全...
好有趣!孩子一日校園生活「大揭秘」 - 天天要聞

好有趣!孩子一日校園生活「大揭秘」

為進一步增強家長與學校、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構建家校協同共育的良好氛圍,5月10日,延長路東部幼兒園開展了家長半日督學活動,邀請家長們走進幼兒園、走進班級,進一步了解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的豐富多樣性,交流觀摩感受與建議,從而更好落實家園共育,共同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天一早,伴隨着活力四...
父母在家裡的樣子,決定了孩子10年後的人生 - 天天要聞

父母在家裡的樣子,決定了孩子10年後的人生

教育學家斯賓塞曾說過:「家庭環境對於培養一個孩子的心智和才能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人父母,有了孩子,需要學習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想把孩子教育好,成人又成才,首先做好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孩子才會更優秀。
窒息!月子期間婆媳大戰,撕開無數中國家庭羞恥 - 天天要聞

窒息!月子期間婆媳大戰,撕開無數中國家庭羞恥

你憑什麼罵我媽!?這一刻,婆媳是天敵這句話有了具象,雖然隔着屏幕,但是這種窒息感,還是讓人後背直發涼,女子表示自己從懷二胎,到現在坐月子,婆婆不僅沒有搭把手,自己娘家媽媽,過來幫忙,還被婆婆給罵了,先看看當時是啥情況吧,兒媳:我給你們生孩子,你還罵我媽,她來給你幹活沒有?
我感覺,人上了年紀以後必須得看開一些事情,這樣才會過得幸福 - 天天要聞

我感覺,人上了年紀以後必須得看開一些事情,這樣才會過得幸福

序言:人老了以後一定要學會給自己做減法,想的越少,活的越自在,做的越少,過得越舒心,把心態放平,每天樂呵呵的,不去想遠,活在當下,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過!這樣你才會越過越開心!1.人老了死是必然歸宿,但別怕死,越怕離死亡就越近!所以一定得放寬心態,珍惜每一天!
「一孕傻三年」? 不,這是孕期的大腦革命 - 天天要聞

「一孕傻三年」? 不,這是孕期的大腦革命

5.13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圖源:Pixabay●  ●  ●撰文|張蘋責編 | 李珊珊在1848年一本歐洲流傳的產科教科書中這麼寫道:「她(女人)的頭太小了,無法表達智力,但足以容納愛情。」[1]也足以容納母愛。
《家庭教育書簡》: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 天天要聞

《家庭教育書簡》: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每日一悟教育孩子學會謹言慎行宏:你好!西哲尼采說過:「沒有音樂,生命是個錯誤。」2009年元月12日,我給雲濤的每日一悟:「本周我重點講講吳氏家訓第二條『謹言慎行,志存高遠。』志存高遠就不用多說了,你志向遠大,很有抱負。我要說的是『謹言慎行』這點,你做得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