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2024年04月07日15:32:26 育兒 5000

老子說:「九層之合,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在我們的印象中,一個聰明的人,是可以一步一步走向高處,抵達夢想的彼岸的。

但認真觀察一番,就會發現,很多聰明的人,在社會底層,幹着最苦最累的活,收入也很少。

分明是有一技之長的人,也讀了很多書,父母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是無能為力。

想一想,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答案很現實,別不承認。

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1

有小聰明的人,聰明反被聰明誤。

北宋的蘇軾,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還被歐陽修點贊:「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

當蘇軾奔赴前程的時候,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蘇軾反對變法,一開始是主動躲遠點,眼不見為凈。後來是種種看不慣,寫下一些文章,對變法進行諷刺。

直到他捲入烏台詩案,入獄,被貶黃州,才頓悟:「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因為人很聰明,但是聰明的層次不夠,人的定力不足,導致人有了戾氣,對於當下的情況,總是抱怨。

經濟與管理研究者呂建軍提出一個「半桶水理論」。

一個人學什麼,都是一知半解的,但是涉獵的面積很寬。天上的知道一半,地上的都知道。但是深入了解不夠,什麼都膚淺。

學問就像水一樣,裝在水桶里,只有一半。

半桶水挑起來,難免要晃蕩,並且很容易倒出去。

現實生活中的聰明人,很多就是小聰明,繞了一個圈,把自己繞進去了。有了發展的機遇,也抓住了,但是能力不夠,反而導致虧損。

比方說,說燒烤的理論,一套一套,也會燒烤幾樣東西,但是輪到自己開店了,發現技藝不精,顧客就不滿意了,投資也就失敗了。

般般都會,般般不精,這是成不了大器的。

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2

格局太小的人,走不了多遠。

莊子寫了一隻鯤鵬,要藉助風,飛到九萬里,超越雲層,然後向南飛,到南海去。

一隻小麻雀譏笑:「你飛那麼遠,有什麼用呢?看看我,一跳起來就飛了,飛幾丈就落下休息,在草叢都能盤旋,好極了。」

最後,麻雀一直在草叢,鯤鵬去了南海。

說起來,他們都是飛禽,都能到天空去,但是他們最終的層次不一樣。

回到現實,我們把目標定在高處,那就一輩子進取不止,聰明就有了用處;若只想過小日子,聰明就只能在小家庭里。

有句諺語說:「不怕千里遠,只怕隔層板。」

還沒有走幾步,就到了夢想的天花板,這就註定走不到千里之外了。

一些聰明的人,若是格局太小,那不管如何努力,也是在瞎折騰。不打破自己的格局,努力會讓自己難受,感覺毫無意義。

春秋時,孔子行萬里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一直和弟子探討治理天下的方法。

有一天,他和弟子離開葉地,去蔡國。

一時半會找不到渡口,就派子路去詢問。子路遇到了隱者長沮。

長沮嘲諷孔子:「孔丘啊,他自己知道渡口在哪裡。」

子路還遇到了隱者桀弱。

桀弱說:「天下亂糟糟,你不如跟我一起躲起來吧。」

面對嘲諷,孔子不以為然,堅持主張:「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一個有學問的人,卻堅持求自保,不求拯救蒼生,這還是不值得結交的。說話都會氣人,三觀不同。

事實證明,孔子變成了聖人,而那兩位隱者,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求學是為了什麼?僅僅為了混一口飯,那改變不了人的層次。

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3

時運不濟的人,折騰也沒有什麼用。

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

有大聰明的人,也可能一直在低處,還被人碾壓。這就可能是時運不濟了。

你是好鋼材,但是沒有刀刃,也是浪費了。

也就是說,人沒有了平台,要做一番大事,也是困難的。

唐朝的柳宗元,在家道中落的情況下,一舉成名。也很快捲入「二王八司馬」事件,被貶到永州。

好不容易被重啟,又被貶到柳州。

再次有重啟的機會的時候,他已經病故了。

對於官場來說,柳宗元一直在底層。

北宋宰相呂蒙正,則說得更加明顯:「人有衝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注福注祿,命里已安排定。」

命運不給你機會,時代不賦予你平台,你的聰明,是要被埋沒的。

當然,也不排除你的智慧,和時代格格不入,有了平台,也無法大展宏圖。

比方說,傳統的泥瓦匠,不會用智能化的工具,就是到了工地,也是一籌莫展的。聰明,找不到歸處。

人生處處受阻,智慧不被人需要,人的層次就不能提升。畢竟,高層次的人,需要有平台和人群托舉。

為什麼很聰明的人,也會淪為「底層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4

聰明真的沒有用嗎?莊子提出一個觀點:無用就是大用。

一棵歪歪扭扭的樹,木匠看了很嫌棄,畢竟做不成門窗,也不會變成好木板。

樹沒有妄自菲薄,而是繼續長大,有了一片綠蔭,變成人們納涼的好地方,樹,還被人稱為「神樹」。

蘇軾、柳宗元在職位上,不如意,但是在才學上,位高權重。

也就是說,從這個角度看,人是無用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人是有用的。

那些低層次的人,能「無用之用」,也會變成高層次的人。

原來,低配的生活,也可以高貴地活。

真正聰明的人,身在低谷,也會抬頭看看天,享受星辰大海;生活窮困,也會精神飽滿,從不自怨自艾。

只要心有一座山,攀登不止,高度總是有的。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嬰兒需要穿襪子嗎?醫生說出「保姆級」答案,新手爸媽速藏 - 天天要聞

嬰兒需要穿襪子嗎?醫生說出「保姆級」答案,新手爸媽速藏

大家好~我是小余前兩天,小區里一位媽媽,因為穿襪子的問題跟婆婆產生了分歧。婆媳育兒,難免是會產生不同觀念,畢竟老一輩人和現代化觀念差距是很大的。據媽媽所述:大夏天,在家裡還一直忙着給寶寶穿襪子,她穿我就脫,還說我一點不會照顧孩子。那麼話又說
嬰兒頭髮「稀疏」和「茂密」,區別也很大,早知道越好 - 天天要聞

嬰兒頭髮「稀疏」和「茂密」,區別也很大,早知道越好

大家好~我是小余寶寶出生的時候,頭髮多少暗示着什麼呢?對於寶寶的頭髮,其實也是許多媽媽在熱議的一個問題,前兩天也看到了幾位媽媽在討論寶寶頭髮的問題。有的寶寶,出生的時候頭髮就很茂密,甚至比我們大人的頭髮都要茂密,還很長。有的寶寶,出生的時候
2個寶寶,一個媽媽帶一個奶奶帶,一歲後,有5個明顯差距 - 天天要聞

2個寶寶,一個媽媽帶一個奶奶帶,一歲後,有5個明顯差距

大家好~我是小余寶寶跟奶奶長大和媽媽長大,到底有什麼差距?有很多的家庭,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已把寶寶放在家裡給老人照看,跟着奶奶一起長大。作為爸媽,也都希望有能力把寶寶留在自己的身邊,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可能無法留在身邊。
老一輩人帶娃,有4個錯誤需警惕,容易坑害了寶寶 - 天天要聞

老一輩人帶娃,有4個錯誤需警惕,容易坑害了寶寶

大家好~我是小余老一輩人帶娃,也要注意好的習慣,一些錯誤還是要提前預知的,如果老人帶娃,也要普及錯誤。寶寶的脆弱是超出我們認知的,如果沒有被我們所重視,一些錯誤也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傷害。一個錯誤,也可能會坑害了寶寶。
二胎最佳「年齡差」不是1歲,也不是10歲,這個數更合適 - 天天要聞

二胎最佳「年齡差」不是1歲,也不是10歲,這個數更合適

大家好~我是小余在備孕二胎的時候,許多媽媽都產生了一些焦慮。畢竟再生就是兩個孩子,對人力、家庭收入、家庭現況都會給媽媽帶來一些焦慮。在生活中,身邊也有很多二胎的家庭,有的寶寶相差1-2歲,也有孩子相差數十歲的。那麼孩子不同的年齡差,自然影響
孩子在家一被凶就「裝死」?別大意,在外面很容易被欺負 - 天天要聞

孩子在家一被凶就「裝死」?別大意,在外面很容易被欺負

前幾天,一位媽媽在後台給我留言,短短一行字,看得我心裏一緊。她說:「多米媽,我家娃4歲,一凶她,她就悶着不說話,眼睛看着地,站着一動不動。你說這孩子是不是天生性格太悶了?還是脾氣太犟了?」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那位媽媽的無奈和焦慮。是不是覺
重磅!「惠閩寶2025」正式開售! - 天天要聞

重磅!「惠閩寶2025」正式開售!

一份安心守護,如約歸來由政府指導,14家保司聯合承保的福建省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惠閩寶2025」正式上線啦!點亮城市,共啟八閩保障新篇章7月8日,「惠閩寶2025」發佈儀式在福建廣電演播廳隆重舉行。福建省醫療保障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中共福建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福建省民政廳、福...
2025年上半年售14.6萬台,銷量下滑超22%,傳祺最新銷量出爐 - 天天要聞

2025年上半年售14.6萬台,銷量下滑超22%,傳祺最新銷量出爐

2025年6月份,廣汽傳祺的單月銷量又下滑了。廣汽集團最新數據顯示(下稱官方數據),2025年6月份,廣汽傳祺單月銷量為28832台。相比去年同期,銷量下滑了12.05%。事實上,從今年1月份開始,廣汽傳祺的單月銷量就開始同比下滑了。 傳祺E8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1月份,廣汽傳祺的單月銷量為18327台。相比去年同期,其銷量下滑...
別欺「生」 請為暑期工撐好保護傘 - 天天要聞

別欺「生」 請為暑期工撐好保護傘

暑假來臨,不少學生會選修「社會第一課」,湧入勞務市場尋找兼職。但部分企業卻趁機欺「生」,讓應聘者頻頻掉入求職陷阱。說多了都是淚。一些學生想用稚嫩的肩膀分擔家庭負擔,鍛煉提升自己,沒料想,錢沒賺到,卻先遭到了「社會毒打」。有的老闆把暑期工當免費工,借故剋扣工資;有的企業掛羊頭賣狗肉,說是招聘影院檢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