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龍寶寶」登場!2024年會迎來生育小高峰嗎?

2024年02月18日13:55:10 育兒 1905

新年伊始,可愛的「龍寶寶」陸續閃亮登場,為這個春節帶來濃濃的喜悅。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第一醫院了解到,從大年初一到初八,已有13個「龍寶寶」在該院出生,其中6個女寶寶、7個男寶寶,最重的龍寶寶體重達到4100g,最輕的龍寶寶2900g。

無痛分娩讓產婦不再害怕生產

13個「龍寶寶」登場!2024年會迎來生育小高峰嗎? - 天天要聞

據介紹,該院首個「龍寶寶」於大年初一4點27分順利出生,是一名3150 克的女嬰,臉蛋胖乎乎的,十分可愛。「寶寶的到來,是我們龍年收到的『最好的禮物』。」家屬說,孩子出生後,一家人爭相抱着孩子,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南京市第一醫院產科主任王雅萍說,自然分娩過程中極為強烈的疼痛感讓不少產婦心存恐懼。特別是初產婦因缺乏分娩經驗,並且對分娩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加之疼痛耐受程度低,極易在分娩過程中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

「無痛分娩24小時都有,產科醫生、麻醉醫師、護士24小時備班,隨時可以提供服務。」王雅萍介紹,南京市第一醫院產科的特色之一是分娩鎮痛技術,可以幫助產婦降低疼痛應激反應,縮短產程,有效減輕產婦分娩期間的疼痛感,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緩解產婦抑鬱、焦慮情緒,將產婦的應激反應降到最低。

陪伴分娩幫助產婦樹立信心

13個「龍寶寶」登場!2024年會迎來生育小高峰嗎? - 天天要聞

「家屬可以全程陪伴,幫助產婦樹立自然分娩的自信心。」南京市第一醫院產科護士長萬麗介紹,家屬可以走進產房,陪伴產婦度過生產的「艱難」時刻,這一舉措在春節期間受到了很多產婦的歡迎。

萬麗說,產婦在家庭成員的全程陪伴之下進行分娩,可以明顯改善母嬰預後,降低產後出血率、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率。產婦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地得到家屬的支持與鼓勵,能夠消除焦慮情緒,感到更舒適安全,從而順利、愉快地度過分娩期,

先進的雜交手術室,「一站式」解決多種疾病

「依託醫院強大的多學科綜合實力和重症救治力量,我們能夠在雜交手術室里同時解決產科的多種問題」,王雅萍說。

雜交(Hybrid)技術是介入醫學、外科學和影像診斷學三大技術的完美結合。雜交手術室(hybridoperation room)也稱為複合手術室,可以同時進行外科手術、介入治療和影像檢查,不需要在介入導管室和傳統外科手術室之間轉移患者,從而避免患者的多次麻醉和轉運可能帶來的風險。

南京市第一醫院早在2015年就啟用了第一間雜交手術室,2021年啟用了第二間雜交手術室,手術室面積約是普通手術室的2.5倍左右,不僅配備了介入治療所需的DSA系統,同時還具備各種複雜外科手術所有要求的硬件條件,可以讓病人在同一個手術室完成不同的手術,既節省時間,也避免了轉運可能帶來的風險。

「春節期間有一例從揚州轉來的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婦,生命垂危,我們多學科聯合,在雜交手術室給她做的手術,最終搶救過來了,手術很成功!」 王雅萍介紹,產科利用國內先進的雜交手術室,已多次成功救治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婦等疑難危重病人,對於各類疑難、複雜的疾病,能夠「一站式」以最小的創傷讓孕產婦得到最大的獲益。

「龍」年已到,會迎來生育小高峰嗎?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龍」被賦予了眾多豐富、美好的內涵。生肖「龍」一直深受中國人的喜愛,生育一個龍寶寶,是許多年輕父母的願望,飽含着對孩子「望子成龍」的期盼。龍年會迎來生育小高峰嗎?

「從孕婦建卡來看,今年稍微多一點。」王雅萍說,至於生育率是否會明顯增加,增加到什麼程度,目前還看不出來。目前該院產科還有空床。

通訊員 孫忠河 章琛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任紅娟

(通訊員供圖)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我竟然這麼自私 - 天天要聞

我竟然這麼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裡,忘記說什麼話題了,我說我還有幾年就退休了,爸爸說,這麼快啊!在爸爸眼裡,我還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樣。後來爸爸說,退休了,可以來給我做飯。我這時候才心裏驚了一下樣,這個想法我怎麼從來沒有。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攝影報道張新(左二)與劉玲玲(右一)與母親相認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內,一場跨越數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張新(化名)和內蒙古人劉玲玲,兩個素不相識卻命運相似的人,在這一天,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32年、26年——漫長的等待,在這一刻化作淚水與擁抱...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一位寶媽,分享了這樣一件事:兒子在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突然,她聽到一陣哭。跑過去一看,發現是兒子推了別人,那個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發火,兒子已經先開口說:「媽媽,他一直弄不好,我一着急,就推了他。對不起,我不該這樣做的。」那一瞬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 天天要聞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曾經有位網友問財經作家吳曉波,現在錢越來越難賺,普通人該投資什麼行業最穩賺不賠。吳曉波想了想然後回答道,我投資家庭的未來才是最划算的。其實仔細思考我覺得他說得對,家庭經營好了,就是最大的資產,能扛住很多風險。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 天天要聞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內蒙古女子玲玲的童年記憶中,父親總是和賭博聯繫在一起,母親則停留在「離家出走」4個字上。今年31歲的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而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媽媽。四川眉山51歲的王群(化名),27年來,也一直想念着被攔下的女兒。32年前,年僅19歲的她到內蒙古打工時與當地一男子「結婚」(未辦理結婚證),次年生下了女兒玲玲。...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 天天要聞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很多媽媽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自己活成了24小時待命的「保姆」。每天圍着孩子的衣食住行打轉,從早忙到晚,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愛好,甚至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一再妥協。可結果往往讓人寒心,孩子不僅不懂得感恩,還把媽媽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 天天要聞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貝藝在商河,「花香媽媽」承載着源源不斷的希望與力量,守護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成長。苔花雖小,也學牡丹盛開。這些關於愛與陪伴的故事,正悄然綻放出春天最美的模樣。以愛之名的旅程陽光透過窗戶,在木質地板上灑下斑駁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