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怕黑、怕鬼」,不願獨處時,其實真正畏懼的是這5件事

2023年05月12日22:02:01 育兒 1797

當孩子說「怕黑、怕鬼」,不願獨處時,其實真正畏懼的是這5件事 - 天天要聞

國外有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經調查發現,4-12歲的孩子,怕黑的比率達到73.3%。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怕黑的比率下降到48.8%。

為何怕黑的孩子會集中在4-12歲的階段呢?理由是孩子對世界有了初步認知,想像力豐富。但畢竟是半懵懂的年紀,容易將內心不安與黑暗聯繫起來。

孩子內心真正的恐懼,主要來自5個方面

除了怕黑以外,孩子的真正的恐懼心理,還可能來自以下5個方面:

① 害怕自己想像出來的「朋友」

4-6歲的孩子,會把周圍一切事物當成有生命或有意識的存在。他們會把玩具甚至憑空捏造的形象當成自己的夥伴,並與之真實互動。

事實上很多故事、繪本、動畫片包括我們自己,都是這麼引導孩子的。這本是為了保護孩子的童真、童趣與想像力,而為他們編織的童話。

但童話也有反面素材,在孩子豐富想像力加持下,他甚至可能害怕自己創造出來的「朋友」。比如燈光下倒影晃動、風吹過拂起窗帘……孩子都會認為那些是「怪物」!

當孩子說「怕黑、怕鬼」,不願獨處時,其實真正畏懼的是這5件事 - 天天要聞

② 來自家長的「恐嚇」教育

很多家長教育調皮、不聽話或犯錯的孩子,常規的說辭起不到震懾作用,便會厲聲「恐嚇」。「你再不聽話,讓壞蛋把你抓走」、「還不回家,小心狼外婆把你叼了去」……

除了恐嚇,有的家長還會將孩子關小黑屋以示處罰。這樣的方式雖暫時起作用,但長久來說會加深孩子內心的恐懼感,孩子會更害怕獨處

③ 受電視、視頻或圖書等不良內容影響

有一次,我給孩子打開電視,便到廚房忙了起來。不一會兒孩子跑進廚房,一把抱住我大腿。疑惑出來一看,電視上明明是幼兒動畫節目,卻偏偏有打殭屍的畫面情節,難怪孩子害怕!

信息時代,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幾率越來越高,幾乎難免會接觸一些含殘暴、血腥等內容。有些內容看似正常,卻配以陰森、詭異的背景或音效等,孩子看後也會不適應,甚至睡覺都做噩夢。

當孩子說「怕黑、怕鬼」,不願獨處時,其實真正畏懼的是這5件事 - 天天要聞

④ 受現實生活情節或事件的影響

很多時候,孩子對的「鬼怪」的恐懼,源於現實的生活情節或事件。比如莞媽小時候有一次聽小夥伴講起蛇鑽被窩的故事。自此便有了無數個害怕到失眠的夜晚,至今見到蛇形動物都不寒而慄!

又比如,家中突有親人去世,或大人在談論某些兒童不宜的恐怖案件或情節時,被孩子聽了去。孩子突如其來地直面死亡,會感到害怕又無助!

⑤ 孩子只為尋求家長的關注

很多孩子其實並沒那麼怕黑怕鬼,只是缺乏安全感。這類孩子偶爾嘗試過或見過別人談論怕黑怕鬼時,會吸引來更多的目光,於是屢試不爽。

其實這類孩子最是讓人心疼,他無意撒謊,只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尋求爸爸媽媽的關注,想讓父母多陪陪自己而已。

孩子怕黑怕鬼,建議家長從6個方面引導

你可曾想過,孩子那小小身軀里裝了多少擔心和害怕?想要幫孩子克服內心的恐懼,莞媽建議大家可以從6個方面來引導:

當孩子說「怕黑、怕鬼」,不願獨處時,其實真正畏懼的是這5件事 - 天天要聞

◆認同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情緒

心理學上有個叫"翁格瑪麗"效應,即對孩子進行心理暗示:你很行,你做得很好……從而使孩子認識自我,挖掘潛力和增強信心!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我們首要認同孩子的感受,接納他的恐懼情緒。或許你可以分享自己小時候怕黑怕鬼的經歷,讓他知道這很正常,不必有心理負擔。

◆引導孩子說出恐懼,具體化其口中的「鬼怪」

莞媽見過好些有着「不同尋常」恐懼對象的孩子。他們有的怕自己影子,有的怕黑人,有的怕下水道,還有的怕自己拉的粑粑……但這些孩子在認清和了解自己害怕的對象後,無一例外地「自愈」了!

其實在孩子眼中,他們害怕的對象很抽象,超出了知識和理解範圍,所以才會害怕。如果我們把他害怕的「鬼怪」形象具體化,並描述清楚,就能有效降低甚至消除孩子的恐懼感。

◆擁抱孩子、多陪陪孩子

你害怕的時候,最需要什麼?當然是希望有人能和自己站在一起,並及時送上溫暖和撫慰!所以當孩子害怕時,不妨抱抱他,告訴他「沒關係,我會陪着你,沒什麼能傷害你。」 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慰藉,趕走一切壞情緒!

當孩子說「怕黑、怕鬼」,不願獨處時,其實真正畏懼的是這5件事 - 天天要聞

◆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沒想好怎麼消除孩子的害怕情緒之前,最好的辦法是及時轉移注意力。可以帶他一起做遊戲或玩玩具,出去在陽光下走一走,講一些溫馨有趣的故事等。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在輕鬆的環境下,情緒也會得到釋放。

◆讓孩子遠離不良信息的引導

對於孩子所能接觸到的電視、電影、視頻、圖書繪本等內容,家長要嚴格把好關,遠離有血腥暴力、妖魔鬼怪以及恐怖類的內容或節目。當然更不能給孩子講恐怖故事,以免嚇到孩子。

◆帶孩子玩探險遊戲

研究發現,冒險遊戲可幫助孩子學會應對潛在的危險。過度保護,反而讓孩子不敢嘗試,遇到特殊情況也無法應對困難和危險。生活中,盡量不要對孩子說「小心點」,而是多問問「你覺得安全嗎?」

當孩子說「怕黑、怕鬼」,不願獨處時,其實真正畏懼的是這5件事 - 天天要聞

結語

或許,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一個「妖魔鬼怪」期。孩子害怕時,我們最重要的是調動其思維和判斷力,培養和增加他的勇氣。慢慢地,孩子就會知道如何調適,學會保護自己,並克服對黑暗和鬼怪的恐懼!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我竟然這麼自私 - 天天要聞

我竟然這麼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裡,忘記說什麼話題了,我說我還有幾年就退休了,爸爸說,這麼快啊!在爸爸眼裡,我還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樣。後來爸爸說,退休了,可以來給我做飯。我這時候才心裏驚了一下樣,這個想法我怎麼從來沒有。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攝影報道張新(左二)與劉玲玲(右一)與母親相認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內,一場跨越數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張新(化名)和內蒙古人劉玲玲,兩個素不相識卻命運相似的人,在這一天,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32年、26年——漫長的等待,在這一刻化作淚水與擁抱...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一位寶媽,分享了這樣一件事:兒子在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突然,她聽到一陣哭。跑過去一看,發現是兒子推了別人,那個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發火,兒子已經先開口說:「媽媽,他一直弄不好,我一着急,就推了他。對不起,我不該這樣做的。」那一瞬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 天天要聞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曾經有位網友問財經作家吳曉波,現在錢越來越難賺,普通人該投資什麼行業最穩賺不賠。吳曉波想了想然後回答道,我投資家庭的未來才是最划算的。其實仔細思考我覺得他說得對,家庭經營好了,就是最大的資產,能扛住很多風險。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 天天要聞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內蒙古女子玲玲的童年記憶中,父親總是和賭博聯繫在一起,母親則停留在「離家出走」4個字上。今年31歲的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而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媽媽。四川眉山51歲的王群(化名),27年來,也一直想念着被攔下的女兒。32年前,年僅19歲的她到內蒙古打工時與當地一男子「結婚」(未辦理結婚證),次年生下了女兒玲玲。...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 天天要聞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很多媽媽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自己活成了24小時待命的「保姆」。每天圍着孩子的衣食住行打轉,從早忙到晚,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愛好,甚至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一再妥協。可結果往往讓人寒心,孩子不僅不懂得感恩,還把媽媽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 天天要聞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貝藝在商河,「花香媽媽」承載着源源不斷的希望與力量,守護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成長。苔花雖小,也學牡丹盛開。這些關於愛與陪伴的故事,正悄然綻放出春天最美的模樣。以愛之名的旅程陽光透過窗戶,在木質地板上灑下斑駁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