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擦傷是很正常的事,一般小的擦傷不需要去醫院,但也不能隨便給孩子處理,避免一些錯誤的做法給孩子留下傷疤。
一、孩子擦傷的處理方法
1.清洗
寶寶發生擦傷後,家長可以用生理鹽水對傷口進行清洗。如果一時找不到生理鹽水,可以直接用清水來清洗。
清洗時,可以同時用棉簽輕輕將覆在傷口上的灰塵、小渣渣等雜物清理掉。
洗凈後,用無菌棉簽把傷口的水分沾干,以免感染。
2.消毒
把傷口清洗乾淨後,可以用碘伏進行消毒。如果家裡沒有碘伏,也可以使用過氧化氫溶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雙氧水)對傷口進行消毒,以免發生感染。
現在有一種碘伏棉簽,可以隨身攜帶,使用很方便,家長可以備一些以備不時之需。
3.預防感染
傷口消毒後,可以在傷口處塗抹莫匹羅星軟膏或紅霉素軟膏,阻隔病毒的感染。塗抹後可以用無菌紗布或創可貼蓋在傷口處,可以保護傷口不被碰到,減少病毒的再次污染。
如果家裡沒有無菌紗布,也可以找一些乾淨的紗布,平時也可以把這些作為常用品在家裡儲存一些。
4.其他措施
在傷口恢復期,家長要幫孩子每天對傷口進行消毒,更換紗布或創可貼。在傷口未癒合前,避免傷口沾水,以免引起感染。
在傷口癒合期間,因為在長新肉,傷口處容易癢,家長要注意不要讓孩子用手去抓傷口,以防傷口癒合不好。手上帶有細菌,也會增加傷口感染的幾率。
二、家長要避免的一些錯誤做法
下面這些方法,是一直以來很多家長都在用,而且以前醫生也會給孩子用的處理傷口的方法,不過隨着醫學的進步,很多方法被證實對孩子來說是弊大於利的,家長們就不要再用了。
1.紅藥水
紅藥水是很多70後、80後爸爸媽媽常用的處理傷口的藥品。
紅藥水的主要成分是汞溴紅,它可以釋放出汞離子。如果用它塗抹大面積的擦傷或者較深的傷口,塗抹量就會變大,就會有大量的汞離子經過皮膚表面進入人體,增加孩子汞中毒的風險。
所以,如果孩子擦傷的面積較大或傷口較深時,不要給孩子塗抹紅藥水。
2.紫藥水
紫藥水原來也是一些家長常用的處理傷口的藥品。
塗抹後,紫藥水收斂性比較強,很快會在傷口表面結一層痂,家長認為結痂了,就快好了。其實,表面結痂了,裏面並不一定沒事,反而會因為表面的痂掩蓋真實的病情,延誤診斷的最佳時機。
而且有實驗報告顯示,動物如果全身性吸收甲紫,可致癌,所以現在紫藥水已經在傷口處理藥品名單中被移除。
3.酒精
醫用酒精也是每個家庭常備的消毒藥品。
但75%酒精一般不用於擦傷等表皮破損的傷口處理,因為它的刺激性很大,用來處理傷口的話會導致孩子傷口疼痛加重。而且還會導致酒精中毒的風險。
4.碘酒
碘酒也是家庭的常備消毒藥品。
但碘酒常用於沒有傷口的皮膚的消毒,而且塗抹後2-3分鐘必須用75%酒精脫碘。碘酒刺激性較強,且有一定的腐蝕性,因此不建議用於處理擦傷等有創傷面的傷口,以免影響傷口的恢復,而且碘的顏色較深,容易引起色素沉着,皮膚變黑。
5.萬金油
萬金油,又稱為清涼油,是一種由薄荷腦、樟腦、桉葉油等加石蠟製成的白色膏狀藥品。。
萬金油中含有樟腦,有一定的止疼效果,因此有些家長也用來處理傷口,但因為有創傷面,萬金油會對傷口造成一定的刺激性,讓孩子難以接受因為刺激產生的疼痛。
所以,除了上面這些藥品,能在家裡用來給孩子處理傷口的,就是碘伏。碘伏是一種常用的消毒劑。可以用於燒傷、凍傷、刀傷、擦傷的處理。
而且碘伏易溶於水,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殺菌作用。而且相比於碘酒,碘伏的刺激性更小,容易被孩子接受。現在它基本上替代了我們上面講的到紅藥水、紫藥水、酒精、碘酒等消毒藥品。而且它是淡棕色溶液,不容易污染衣服,也不會在傷口處留下印記,可以大膽給孩子使用。
如果孩子的傷口比較深,比較大,那就趕快去醫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