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問題一直是家長最關心的話題之一。為了孩子可以長得更高一些,家長們可謂是各顯神通,有的給孩子吃營養補品,有的每天帶孩子跳繩、打籃球,有的給孩子加餐加量……家長們在幫助孩子長高的同時,也要知道一些常見的長高誤區:
誤區一:盲目地給孩子吃補品、保健品
長高只要保證孩子飲食健康、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就可以,不需要額外的吃營養補品,如果過度地攝入營養補品,反而會增加孩子的肝腎負擔,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鈣劑。
1.限制孩子的零食:盡量做到正餐吃飽,少吃或不吃零食,特別是高熱高脂的食物以及膨化食品、含添加劑多的食品等。
2.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每天補充400-800單位的維生素D,每日攝入500毫升牛奶。如果孩子汗多、腿痛,建議到醫院查25羥維生素D的水平,根據結果調整維生素D用量。
誤區二:只認準一項運動
任何一種運動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都是有益的,沒有孰優孰劣的分別。有的家長認為跳繩、打籃球有助於長高,就讓孩子每天進行這樣的運動,長此以往反而會造成孩子某塊肌肉的負擔。快走、游泳、跳舞、跳繩、打乒乓球、打籃球等運動都有助於長高。選一項孩子感興趣的運動並能長期堅持,並在期間穿插其他運動對於孩子的發展才是最好的。
誤區三:父母的個頭高,孩子的個頭也肯定高
一般在影響身高的因素中,遺傳佔到70%,環境佔30%。通常父母個頭高,孩子高的概率會比較大,但家長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動態監測孩子身高和骨齡非常重要。
孩子3歲以前,每年生長速度應不小於7厘米;3歲到青春期前,每年生長速度不小於5厘米;青春期以後,每年生長速度不小於6厘米。當孩子生長速率不達標,建議到門診就診評估,找原因,從而進行科學干預。
誤區四:青春期前猛長個,成年後個頭肯定高
青春期是從兒童階段發展為成人階段的過渡時期,一般女孩的青春期是10-18歲,男孩較晚是12-20歲。如果孩子在青春期前就猛長個,會造成孩子提前發育,骨齡加速生長,骨骺提前閉合,可能會影響成年身高。簡而言之,青春期前長高的孩子,剛開始比同齡孩子高一些,但因為生長周期縮短,最終的成年身高可能會受到影響。正確的做法是及時到醫院就診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