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身邊的朋友,結婚後幾乎也都只願意生一個小孩,即使是家裡人不斷地催促,也不願意再去生,似乎以前的「人丁興旺」觀念放在現在的年輕人身上並不受用了,甚至開始流行起了「丁克」。那麼,我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生活也越來越少,為什麼大家反而都不願意再生了呢?
然而,不願生小孩的不止在我們國家,包括西方和我們的近鄰日韓也是如此。據日本共同社4日報道,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出生的嬰兒數為384942人,較去年同期減少5%,這是自2000年以來,日本上半年新出生人口首次低於40萬人。
無獨有偶,韓國生育率也照樣不高。據韓國統計廳發佈的數據顯示,韓國今年第二季度新生兒數為59961人,同比減少9.3%。尤其是第二季度新生兒數首次不到6萬人。為解決少子化問題,日本和韓國政府推出了不少好政策,比如給予獎勵,成立「兒童家庭廳」,增加新生嬰兒補助金,同時,為了應對老齡化問題,日本和韓國都延長工作年限,取消退休年齡限制,讓更多有能力願意工作的老年人繼續工作。
當然,我們國家也開始提倡大家多生小孩。不僅開始放開了計劃生育,甚至鼓勵二胎提倡三胎,部分城市甚至出了專享補貼,卻仍然提不起年輕人生孩子的想法,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生育率只有1.3,而國際上正常的水平是在2.1,我們還不如很多歐美髮達國家。放開二孩後,生育率也沒有改觀,2020年比2019年減少了265萬。從2017年到2019年,分別減少63萬、200萬、58萬,4年時間出生人口減少了586萬。
人口出生率的減少,必然會造成幾大社會問題。一是勞動力的減少,近些年的高端人才長期處於缺失的狀態,而新的人才又一直處於空白期。二是人口老齡化。沒有新生兒出生,年輕人又慢慢變老,造成了社會上的老齡人口越來越多,導致現在GJ不斷的推遲退休年齡。三是社會撫養的壓力激增。隨着出生人口的減少,年輕人的撫養壓力越來越大。加上之前的計劃生育,導致如今許多年輕人一個就要撫養4個左右的老人,壓力很大。甚至因為老年人增多,連社保資金都快不夠用了。四是國力的衰退。很多人覺得這一點是有些危言聳聽了,其實不然。大家可以想像,當一個國家只剩下大部分老齡人時,這個國家的戰事、工業、農業等必然面臨著無人可用的境地,等到這些老齡人都去世了,甚至可能出現滅國的危險。
那麼,說了這麼多,究竟是什麼原因,才導致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呢?小編認為,主要還是因為以下幾點:
一、受到西方思想影響。西方國家的思想一直都是及時行樂,甚至是超前消費。還記得之前讀書的時候,書上有一張圖,說是兩個老人家說自己買了房子,中國的老人家說自己存了三十年,才攢夠了錢買房子入住;而西方的老人家說自己貸款三十年買了房子,住了幾十年現在還清了貸款。這便是中國的傳統思想和西方傳統思想的區別,中國的想法偏為保守,不輕易做超出自己能力外的事情,「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而西方則是提前享受,活在當下。兩種思想並沒有優劣區別,只是看個人。但這些年西方的及時行樂思想在中國年輕人中間非常流行,大家都想着自己先享受,而不是生小孩後的各種學業等的各種問題。
二、疫情原因。這些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加上國外的各類地域衝突,原材料不斷地漲價,隨之造成人們的生活成本也水漲船高。甚至很多人因為疫情原因失去了工作。試問連成年人自己都要考慮生活壓力的時候,哪裡還有多餘的財力和精力去考慮生小孩子。
三、三座大山的壓力。現在的三座大山,為教育、房子、醫療。小孩子一節課,要幾百上千;買一棟房子,要兩輩人的努力;得一個感冒,去醫院隨隨便便都要500元。讓人們養不起小孩,買不起房子,生不起病。加上彩禮、房子的錢,甚至很多年輕人連找對象都成了問題,更別說結婚生孩子了。
但好在,經過這幾年的政策刺激,新生兒的出生率開始慢慢提高了。據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2021年末,我國人口數量為141260萬人,比2012年末增加5338萬人,年均增長593.1萬人;從出生人口性別結構看,2021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3,比2012年降低9.4,出生人口性別結構改善明顯。以前因為重男輕女而人為干預的性別問題,也在這幾年得到了有效的緩解,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那麼,在現在這個不斷內卷的社會,你還願意撫養二胎,甚至三胎嗎?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