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裡出了這樣一件事:
幾個孩子去鄰居家玩,孩子拿出來玩具一起玩。幾個女孩子都喜歡洋娃娃,家裡有很多,於是她們把玩具一個個擺出來玩接力。
從卧室擺到客廳,繞着客廳走了一圈,到門口的時候幾個人手裡還抱着幾個!
幾個女孩子因為怎麼放起了爭執,鄰居家的孩子毫不客氣地對別的孩子推推搡搡,惹得對方放聲大哭。
大人們回家看得哈哈大笑,說小孩子之間的矛盾沒有什麼,女孩子就應該富養。
一個人卻看得直搖頭,說:
三個字道出了富養的真諦,所謂孩子的富養,不能只是富,而不養。
真正的富養不是物質上的有求必應,而是下面三重意義。
身體富足,是對孩子負責
科學養娃是現在很多人的共識,給孩子優秀的身體素質是很多家長的重中之重。
誠然,給孩子一個優秀的外形,良好的身體素質是父母應盡的職責。
但是身體的富足,並不是對孩子的飲食的放縱和過度的營養。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兩隻喜鵲的孩子出生了,它們非常開心,每天都捉很多小蟲子給它吃。
小喜鵲非常喜歡媽媽的投喂,每天不停地吃,很快就成為了一隻少見的胖胖的喜鵲。
當它需要學習飛翔時,卻發現自己胖的揮不動翅膀,沒有了翱翔天空的能力。
給孩子一個健康的體魄,而不是一味地讓孩子吃得好,無節制地吃零食。
科學的餵養非常有必要,要讓孩子吃的好,也要吃的健康。
經常帶孩子鍛煉非常有必要,培養孩子的體育愛好,鍛煉身體,讓孩子健康成長。
精神的富足,培養一個獨立自信的下一代
什麼樣的孩子最終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答案不是物質充足、成績耀眼、家境富裕,而是內心富足的孩子。
他會在順境的時候清醒,在逆境的時候不屈不撓,積極樂觀,對人生充滿自信和希望。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年僅7歲的李欣雨被埋在了廢墟中,幸運的是她被救了出來,可是她永遠地失去了右臂,被稱作「獨臂女孩」。
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努力學習,在經歷過一次復讀後,以625的高考成績,超過一本線90多分被華中師範大學錄取,開啟了精彩的人生。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李欣雨會有如此的毅力,她回憶說自己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爸爸媽媽支持她的愛好,支持她的想法,讓她充滿自信。
可以說,李雨欣精神上是非常富足的,能夠幫助她在困境中自我救贖。
泰戈爾說過這樣一句話: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中,有數不盡的問題和困難在等着孩子,家長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應該是讓他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精神上的富足能夠讓他們坦然面對,奮而向前。
感情富足的孩子,更懂得愛
歌德說:
有調查顯示,從小被家人愛着的孩子會更加自信,懂得如何愛一個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而缺乏母愛或者父愛的孩子,明顯會顯得缺乏安全感,不敢與人交流,敏感脆弱,成年後往往會顯得有些偏執。
同事講過自己的故事:
她從小就父母離異,跟着奶奶生活,從小她就顯得格格不入,不和別的小朋友玩耍,上學後也沒什麼朋友。
別人都在背後偷偷議論她,說她是怪物,她也不敢反駁。
上大學後,有男生追求她,她也不敢接受,後來她說服自己嘗試接受,兩個人相處一段時間後,男生因為她孤僻的性格而提出分手。
從小缺愛的孩子不懂愛,也不敢愛。
而一個感情上富足的孩子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也更容易愛自己,愛別人。
家裡的孩子有個習慣,每天早上都喜歡讓爸爸媽媽抱一抱,親一下,而他每次都笑得很開心。
本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漸漸地發現孩子在外面總是非常有禮貌,對待別人也充滿善意,陽光自信,受人歡迎。
潛移默化的力量能夠改變一個人,給予他愛的時候,愛就會在他心底生根發芽。
感情上的富足,會照亮孩子的內心,讓他們快樂成長。
結語
《正面管教》開篇有這樣一句話:
倘若真正愛孩子,想要富養,千萬不要給他們在物質上予取予求。
而是給他們在身體上、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富足,那將是他們一輩子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