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應該學習的一堂課

2022年10月06日22:16:33 育兒 1604

前幾天,我收到一位家長的留言,說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就學會跟家長吵架了。

每次家長批評他之後,他都會反駁回去,還會說一些非常傷家長心的話。

這位家長非常糾結,如果不批評孩子,他就意識不到自己所犯的錯誤,但是現在看來,批評他會讓他更加意識不到錯誤,並且還要跟家長放狠話。

其實,很多孩子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動不動就跟家長頂嘴、吵架,讓家長非常傷心。

這是我國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遇到問題,只會爭吵,不會好好說話。

但是,孩子的問題,大多來自家長無法好好說話。

2016年的一份《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有10.6%的家庭存在溝通問題,主要存在於家長跟孩子之間。

這種溝通的問題,不僅體現在孩子被家長批評後。有時候,家長想要關心孩子,但是話說出口就變了味道。

著名演員宋丹丹就是如此。去年,宋丹丹跟兒子巴圖一起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在節目中,宋丹丹常挖苦兒子,就連關心兒子的話,讓人聽着也變了味。

跟孩子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應該學習的一堂課 - 天天要聞

她嫌巴圖太胖,讓旁人給他找點事情做;

巴圖去摘玉米,回來後宋丹丹說自己生了一個廢物,什麼都不會做。

雖然宋丹丹是說者無心,但是巴圖卻是聽者有意,可他沒有跟媽媽吵,而是默默地跑到一邊幹活。

後來,有人問他:「你媽媽是不是對你一直都很兇?」

巴圖點點頭,說他從小就總是被媽媽批評不懂事。

從她批評巴圖的話語中,叫叫媽媽還是能感受到宋丹丹對兒子的愛,但是這種愛對孩子來說,未免也太傷人了。

家長跟孩子無法好好說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語言暴力」,這將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

跟孩子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應該學習的一堂課 - 天天要聞

因為成年人和兒童的思維模式有所不同,所以很多家長意識不到自己所說的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比如,之前有一檔節目,叫做《少年說》,有一個女孩吐槽媽媽說話太「毒舌」。

有一次數學考試考砸了,媽媽在電話里咆哮:「你真是一個人才,你怎麼能考成這個鬼東西的呢?」

跟孩子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應該學習的一堂課 - 天天要聞

這樣的話確實過於犀利,孩子本來就承受了考試失利的失落感,還被媽媽潑了一盆冷水。

可對於這件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說話方式沒問題,因為她想通過這種尖銳和犀利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女兒的關心。

這份關心,太沉重了!

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他無法輕易分辨出別人說的話哪些是善意的,哪些是惡意的。

所以,無意間的一句話就很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心。

在親密關係中,雙方的溝通傳達的是一種情緒。

比如說,當媽媽用尖銳的話批評孩子沒有考好的時候,孩子感受到的,並不是家長的關心,而是家長的否定。

因為家長過於急躁的口吻,和一些帶有否定意思的詞語,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被嫌棄的感覺。

時間久了,家長跟孩子之間就會產生距離。

跟孩子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應該學習的一堂課 - 天天要聞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曾說過:「當語言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從而造成彼此的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就讓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當然,有很多家長會問:那以後就不能批評孩子了?

其實批評並不等於語言暴力,有效的溝通比一味地指責更有效果。

跟孩子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應該學習的一堂課 - 天天要聞

首先,請家長想一下,不管是批評孩子,還是跟孩子講道理,最終是為了什麼?

我想所有家長都會回答: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

是的,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的未來能夠越來越好。但是,如果我們能學會跟孩子好好說話,那麼孩子的未來將會更好。

那麼接下來,我將分享一些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情。

第一,不要帶着情緒跟孩子溝通。

我說過,當家長跟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孩子能夠感受到家長的情緒,所以即便是要批評孩子,家長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怒氣沖沖。

第二,不要以否定為目的。

雖然孩子犯了錯,但是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記住一定不要因為某個錯誤就否定孩子的全部。

用分析錯誤,代替指責錯誤,效果會非常好。

跟孩子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應該學習的一堂課 - 天天要聞

第三,先安撫孩子的情緒。

很多孩子是懼怕跟家長溝通的,因為害怕被指責和否定。

所以不管孩子遇到什麼事情,家長都要在第一時間去安撫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的情緒逐漸平復下來之後,他的接受能力也會提高,這時家長說的話,孩子能夠很好地吸收。

良好的溝通能夠讓孩子的成長更加健康和快樂,其實,不存在萬能的溝通方式,只需要家長記住,對孩子一定要「好好說話」。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南京一醫院68萬「定製」985混血寶寶?基因優生學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南京一醫院68萬「定製」985混血寶寶?基因優生學捲土重來?

描述: 南京某醫院推出「精英試管嬰兒」服務,號稱68萬元即可定製985碩士基因混血寶寶,更提供性別選擇、精子「選秀」等服務,引發巨大倫理爭議!這究竟是科技進步還是道德淪喪?生育權與基因優生學,我們該如何平衡?正文最近,一條消息在網上炸開了鍋
鼻炎孩子——3種果子輪流吃,對付鼻炎「火力全開」 - 天天要聞

鼻炎孩子——3種果子輪流吃,對付鼻炎「火力全開」

在和很多家長交談的過程中,發現大家還是比較傾向於食療方,這和我「葯補不如食補」的治病理念也是契合的。當然了,就算要吃也得吃對。今天給大家分享三種果子,有鼻炎的孩子可以換着吃,各個證型都有側重,大家按需取用。
突發訃告!周晴在上海去世,年僅57歲...她用優秀作品滋養孩子心靈 - 天天要聞

突發訃告!周晴在上海去世,年僅57歲...她用優秀作品滋養孩子心靈

上海市作家協會5月5日發佈訃告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出版人、編審周晴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2日在上海市中山醫院病逝享年57周歲據介紹,周晴,生於1968年3月,中國共產黨黨員,少年兒童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理事,原上海作家協會兒委會副主任,上海市青年文聯理事,第九屆全國作代會代表...
七言詩 父母之春愛應有度 - 天天要聞

七言詩 父母之春愛應有度

莫讓子女成全部生命意義自尋路關懷過度是束縛↗放手方能展宏圖別把一切托孩孺自我價值莫荒蕪子女未來需自主適度空間心不孤父母之愛應有度過猶不及終添苦給予自由和鼓舞兒女飛翔展鴻鵠莫在愛中迷雙目自身夢想也追逐孩子終會尋歸屬父母生活應豐富父母應當心有數
孩子社交受傷的根源:父母如何用「接納」替代「糾正」 - 天天要聞

孩子社交受傷的根源:父母如何用「接納」替代「糾正」

在孩子的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矛盾:父母拚命推動社交,孩子卻在社交中頻頻「受傷」。這些傷害的背後,往往藏着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視的真相——孩子對他人認同的過度渴求,本質是父母認同的缺失。通過多年觀察與實踐,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重新理解
剛剛確認,馬上影響杭州!明天避開這個時間段! - 天天要聞

剛剛確認,馬上影響杭州!明天避開這個時間段!

明天就是假期最後一天了今天夜裡開始,雨水將會影響杭州明天雨量逐漸變大,下午才會轉陰攝影:江志清今夜起,杭州有陣雨或雷雨天氣明天下午起雨止轉陰受到西南暖濕氣流和切變系統的影響,今天夜裡自南而北轉為陰有陣雨或雷雨天氣,雷雨時局部可伴有短時暴雨、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後半夜到明天上午雨水增強,有中陣雨或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