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住在美國加州。回國時,她和我聊起了鄰居,一個只有15歲的女孩。
這個女孩有什麼特別之處,讓她如此迫切地想講述呢?其實,作為一個生活在國內、沒有機會去美國的人,更願意聽一聽美國的奇聞異事。
她說,這個孩子周六的晚上,每小時可以賺70美元,這樣一個晚上工作4個小時,如果算上小費,她就可以賺300美元!很多成年人都無法辦到!
她是如何做的?對於賺錢,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我有點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好奇地望着她。
我承認,她是一位聊天高手,她似乎看出了我內心的急切,卻故意繞開了話題,聊起了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話題。
她說,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有這樣一個認識:如果你身邊的人儘是一些貧窮的人,那麼你很可能也只是一個窮人!
這沒有什麼奇怪的,聽了朋友的話,我不禁有些失望,因為中國有一句古老的格言: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如果把這句中國俗話翻譯成英語,再帶點銅臭的味道,那不就是這個意思嘛!
「你說得沒錯!」我的朋友有點不屑,也因為我打斷了她的話,她變得有些生氣,「可是,許多時候,我們只是把這些成語、俗語停留在故紙堆里,卻沒有把它運用到實踐中去!」
的確如此!
如果論起講道理來,真的鮮有能超過中國父母的,可是真正化為行動的,卻寥寥無幾了,我們真的白白糟蹋了先人留下的智慧。
道理的確很簡單,但是「知行合一」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她說,在中國,很多家長與孩子聊天最多的話題就是:你要好好讀書,將來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這話難道不對嗎?我就是聽父母老師這樣說的,現在,輪到我們做父母了,也是這麼教育孩子的!
上學讀書,不就是為了考一所好大學,然後找一個穩定的工作,過着體面的生活!
我的朋友發出了一個濃重的鼻音,我從中聽出了她的不屑。
美國的許多家長早已意識到「上學才能得到一份安全且穩定的工作」口頭禪早已過時了!
2012年,有着131年歷史的柯達公司向法院提出了破產保護申請,數以千計的柯達員工的崗位成為了陪葬品,導致這個原因的是來自其自身不斷更新換代的技術!
今天,我們的學校繼續將年輕人培養成員工,而父母卻是學校最大的「合謀者」!問題是,我們現在身處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技術崗位逐漸因技術進步而消失。許多預言家預測,標普500的規模會縮水為標普300!
這種危機意識讓一些明智的美國父母意識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不再是專註於孩子「智商」的培養,而是「財商」的教育,因為「智慧比金錢本身更重要」!
如何讓孩子在學校獲得比知識本身還要重要的智慧呢?美國父母的做法是善待犯錯誤的孩子!
一語點醒夢中人!朋友的話對我來說如同醍醐灌頂。
直到今天,我們還依然認為,一個孩子在學校犯錯誤是不可饒恕的,那些聽話的、從不犯誤的且學習成績好的才是優等生!
朋友說:一個孩子不在學校犯錯誤,那麼他在哪裡犯錯誤呢?在擁有創業精神的真實世界裏,那些犯下最多錯誤並從這些錯誤中汲取經驗的企業家將會成為最終的贏家!
在成功創辦福特汽車之前,亨利福特破產過五次,喬布斯一度被自己親手創立的蘋果公司掃地出門,後來,他重回公司,將瀕臨破產的蘋果公司拯救了回來……
福特、喬布斯、扎克伯格無疑是這個時代的幸運者,那麼那些創業小公司生存狀態如何呢?
統計顯示,每十家創業小公司企業中,就有九家會在最初的五年內倒閉。這十分之一的倖存的公司是否就可以一帆風順,成長為卓越的公司呢?
當然不會!
在頭五年僥倖生存下來的那十分之一的小企業,在接下來的五年內,還是會面臨高達90%的失敗率!
失敗幾乎是人生的常態,成功才是偶然的,如果一個人沒有經受得住失敗的打擊,他註定無法成為成功的人!
傳統的學校教育正是剝奪了孩子犯錯誤的權利,讓他們失去了歷練自己堅強意志最佳時機!學校里幾乎培養了絕大部的「玻璃心」的員工!
在美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成為企業家也許比成為一名員工更有安全感!
因此,他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無不以此為出發點,而不僅僅是要求孩子在學校里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優等生」!
既然如此,那麼美國的家長是否就放棄了對學業的要求呢?
不!正好相反!
朋友一口否認了我的疑問。
「一個手握十多項專利的大學教授和一個不學無術的人誰更容易成為企業家呢?」朋友反問我道。
「這還用問嗎?」
我幾乎有些生氣,顯然朋友認為我的智商不在線啊!
「道理就這麼簡單!英特兒公司的CEO格魯夫有一句名言:『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偏執狂如果換成我們能接受的詞就是『執著』!」
完成學業,開創事業,創造就業崗位!這是很多美國父母的想法,他們在教育子女時,也是圍繞這個方面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