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牙健齒少年強,健康中國民族興

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管理
作者:謝珊珊,季文強,許潤娟
主審:江新香,姚君鈺
單位:桂林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中國康復醫學會口腔疾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

提到寶寶的乳牙,很多家長都認為「乳牙壞了不治沒關係,反正以後也會換新牙。」直到寶寶牙疼到晚上睡不着或者牙齒下方的牙齦鼓起一個大膿包,甚至腫起半邊臉,才匆匆忙忙跑來醫院找醫生求助。

「怎麼我家寶寶牙齒剛長出來不久就壞成這樣了?」

這是由於牙齒長期清潔不到位,細菌
破壞牙齒表面結構形成齲壞,也就是牙齒表面的「黑洞」,隨着感染逐漸進入牙齒內部,導致
牙髓(牙神經)發炎,這個時候寶寶就會出現疼痛,再進一步發展成牙根尖炎症後,還可見牙齒的外側牙齦鼓起大膿包。
乳牙不是都會換掉嗎?壞了還需要做處理嗎?
乳牙從嬰兒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6歲左右陸續被恆牙替換,到12歲左右才全部被恆牙替換。因此從乳牙脫落至恆牙萌出需要較長時間,如果不給寶寶做任何處理,長期的感染有可能破壞發育中的恆牙胚牙囊,從而影響恆牙胚的發育,嚴重者還可影響生長發育、全身感染和心理健康等。


根據乳牙的齲壞的程度醫生會做相應的處理:
1.齲壞未達到牙髓,可去除齲壞組織後直接樹脂充填(也稱補牙)。
2.齲壞達到牙髓或達到牙根及牙周組織,需要通過根管治療把根管內感染物質徹底清除。
由於兒童年齡較小,臨床上往往難以配合。對於難以配合治療的兒童,可使用保護性固定法(如使用束縛帶固定患兒身體)、笑氣-氧氣吸入鎮靜技術或者全身麻醉技術輔助處理患牙,但這樣易使患兒產生恐懼心理,也增加家長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因此,家長做好寶寶口腔的預防護理工作十分重要。

怎樣才能讓寶寶擁有一口好牙?
在兒童生長發育時期,完整的乳牙列能發揮良好的咀嚼功能,促進兒童身體的生長發育,同時刺激面部骨骼的生長,對恆牙的萌出有引導作用。所以保護乳牙的健康,做好口腔清潔十分重要。
1.保持口腔衛生
嬰兒期(0~1歲)
從第一顆剛萌出的乳牙開始做起,家長每日一次用手指纏上濕潤的紗布或用指套牙刷輕輕清潔牙面和按摩牙齦。

指套牙刷
幼兒期(1~3歲)
用牙刷去除菌斑,鼓勵並幫助寶寶刷牙,培養寶寶良好的刷牙習慣。每天早晚使用圓弧刷牙法刷牙,用米粒大小的兒童含氟牙膏即可,含氟牙膏氟濃度1000ppm。每次進餐後家長幫助寶寶使用牙線清潔兩顆牙齒之間嵌塞的食物殘渣。

學齡前期(3~6歲)
每天早晚仍由家長輔助使用圓弧刷牙法刷牙,用豌豆大小的兒童含氟牙膏。患齲風險較低的兒童使用氟濃度1000ppm的含氟牙膏,患齲風險較高的兒童則使用1450ppm的含氟牙膏。

圓弧刷牙法,比「贊」式握持牙刷:
牙刷刷毛與牙齦45°角;
刷牙齒外面:輕咬上下牙,選用軟毛牙刷,呈弧形反覆刷;
刷前牙內側:豎起牙刷清潔上下門牙內側,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
刷後牙內側:呈弧形清潔;
刷咬合面:保持牙刷垂直,清潔牙齒咬合面。

圓弧刷牙法

每天刷牙比個「贊」
2.定期口腔檢查
定期口腔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口腔問題,一旦發現寶寶牙齒有問題,即可儘早干預,堅持半年至一年塗氟一次和進行乳磨牙窩溝封閉均可有效預防齲病的發生髮展。

3.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控制攝入含糖多的食物與飲料,例如糖果、蛋糕、碳酸飲料等;
避免黏着性強和在口腔停留時間較長的飲食,例如巧克力、曲奇餅乾等;
每次餐後進行口腔清潔,睡前不給零食與飲料;
合理使用奶瓶餵奶,盡量避免夜間餵奶。
編輯:谷雙昱 梁菊萍



本平台科普內容獲中國科協科普部2022年度推動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項目「全國學會科普能力提升項目-康復科普服務能力提升行動計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