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2022年09月14日21:00:23 育兒 1846

孩子動不動就用「不吃飯」來威脅家長,你會怎麼辦?

因為孩子吃飯這事,同事小李可是操碎了心,為此還和家裡人發生了不小的矛盾。

事情是這樣的,小李家孩子3歲了,天天吃飯都磨磨蹭蹭、等着老師喂,每次接送孩子,老師都要叮囑一句:要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也許是家人的過度關心顯露了端倪,也許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變聰明了。總之,小時候還只會等着人喂飯的小傢伙,這會兒還學會了拿吃飯來威脅家長:不買玩具就不吃飯;不讓看電視就不吃飯……

這天,孩子又故技重施,小李終於怒了:「不吃飯就不許看電視!」這下可捅了馬蜂窩,孩子又哭又鬧、滿地打滾,家裡人也紛紛責備小李不稱職、不會哄孩子。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小李滿腹的委屈無處說,本以為同事能理解,哪知,話剛落地,大家都說小李做錯了,尤其是兩個幼師專業的,更是說小李做的不對,需要改。

「不吃飯就不許看電視」不是一句常見的懲罰孩子的話嗎?究竟哪裡弄錯了?小李百思不得其解。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直接後果與間接後果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用到懲罰,這是沒問題的,但是,用直接後果懲罰還是間接後果懲罰就大有學問了。

直接後果

以吃飯為例:家庭通常在6點就餐,半小時左右吃完飯。當一個孩子在飯點不肯好好吃飯,還威脅家長說,不讓我看電視就不吃飯,不給我買新玩具就不吃飯時,最好的回答就是:不吃飯就餓着好了。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並且,家長以實際行動表示對孩子的懲罰:到點就收拾碗筷,該扔的扔,該倒的倒,總之,孩子這一餐是錯過了。

除此之外,家長嚴格遵守自然結果:不吃飯——餓着,即使孩子哭鬧也最多給予安慰:餓肚子確實挺難受的,下頓再吃吧。除此之外,不為所動。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孩子承受了自己行為帶來的直接後果,也是自然後果,對規則有了新的理解,對因果有了概念,對自己以後的行為就有了評判和預估,以後就不會輕易犯同樣的錯,也能促進心智的成長。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間接後果

生活中,最常見的是間接後果,也稱為消極後果。

還是以吃飯為例,當孩子嚷嚷着不肯吃飯時,如果家長說,不吃飯就不許看電視,不吃飯就不給買新玩具,孩子的內心其實是混亂的,他理解不了吃飯和買玩具、看電視之間的關係,因果關係不明確。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也許,孩子會為了達到某個目的,在短時間內選擇妥協。可是,長此以往,孩子不但不會變乖,反而會學着去欺騙家長、變得更加善於說謊。

總是被間接後果懲罰的孩子,他們對因果關係的理解存在偏差,他們更怕的不是被懲罰,而是家長在懲罰之前的突然變臉。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被間接後果懲罰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會更差、對外界的變化更加敏感,安全感也容易缺失,親子關係往往更加緊張。

當孩子以「不吃飯」進行威脅時,家長的反應也不要太過劇烈:

一方面,我們要感到高興,因為這意味着孩子的認知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會對不滿意的事說「不」了,是孩子認知水平的一大飛躍;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認識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說明在和孩子的溝通交流上,需要用到新的方法對孩子進行引導,引導的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幾步:

首先,肯定孩子當下的情緒體驗。

當孩子說「不」,無論孩子是不高興還是單純的威脅,這都是孩子當下產生的新的情緒體驗,家長不要急於壓制,而是應該肯定並正視孩子的情緒,用引導性、表述性、開放性的話鼓勵孩子說出來: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你是不是覺得有點不開心?

是不是想要自己試一試?

如果有可能,可以盡量提供孩子更多的形容詞、動詞,當一個孩子能在憤怒、生氣等情況下安靜下來,並把自己的情緒體驗完整、準確地描繪出來時,孩子成長的不只是語言能力,還有控制情緒的能力、理性分析的能力。

有這項能力的孩子,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安靜下來,不會被情緒控制,能找到最優解。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其次,說明因果關係。

「你打碎了媽媽最喜歡的杯子,所以,我不給你買玩具了」「你沒有好好吃飯,所以動畫片不許看了」這些話看似因果關係明確,實際上,家長說不清裏面的關係網,孩子也完全無法理解,他不知道,為什麼打壞一個杯子和買玩具有關係,也不明白,好好吃飯怎麼和看動畫片扯到了一起。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因此,給孩子做解釋,說明因關係時,要選擇能產生自然後果的方法:打壞杯子,沒有杯子喝水了;不好好吃飯,就要餓肚子了。

了解了直接因果關係,孩子才能理解父母的心情,也才能對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家庭關係、親子關係才會更和諧。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再次,表示同情。

當一個孩子承受了自然後果,比如:不吃飯——餓肚子,亂扔鞋子——找不到鞋——沒鞋穿,家長要趁此機會對孩子表示同情:肚子餓着真可憐,那也沒辦法,下頓多吃兩口;沒鞋穿了,真可憐,下次要好好收拾鞋子。

對孩子的遭遇表示同情,一方面能拉近親子關係,另一方面也能對孩子的行為習慣作進一步的糾正,讓孩子印象深刻,下一次就不會犯同樣的錯了。

孩子不吃飯,「餓着好了」還是「不許看電視」?家長不要弄錯了 - 天天要聞


養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去旅行,大吼大叫可能催着他短時間大步前進。但是,孩子的旅行是一場馬拉松,需要不停地走,最合適的還是跟着孩子的步子穩穩前進,讓他看見自然的花開花落,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才是最好的辦法。

#0-6歲育兒經第四季##育兒事務所##孩子長高這樣吃#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媽媽的模樣 - 天天要聞

媽媽的模樣

媽媽,是什麼模樣?是清晨煮粥時鬢角的白霧還是深夜蓋被時垂落的髮絲是風雨里為你撐傘的背影還是鏡前裝扮時燦爛的臉龐過去一年媽媽的故事曾經打動你我她們的模樣你還記得嗎?我們用「AI」繪出了她們的模樣點擊圖片,回顧她們的故事01「天籟」媽媽·丹正和媽媽根藏卓瑪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拉鄉平時以放牧為生偶...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 天天要聞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今天是5月11日,中國青年報「青年早新聞」來了——「青年關注、關注青年」!幾分鐘速覽最新熱點,帶你走近「寶藏學校」、觸達「青春團訊」、學習「榜樣人物」、了解「服務動態」。今天,祝所有的媽媽安康常伴,笑顏永駐圖片由AI輔助生成「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通辦」新修訂的《婚姻登...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不少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文體類培訓班,如果孩子上課時受了傷,所在的培訓機構需要擔責嗎?樂樂是一名11歲的花樣滑冰學員,在冰場訓練時她不慎摔倒受傷,造成右股骨幹骨折。培訓機構以「自甘風險」為由,主張免責。什麼是「自甘風險」原則?哪些情形適用於這項原則?法院又會如何判定?11歲女童在培訓機構學花滑摔倒受傷致右...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 天天要聞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母親一手抹着自己的淚,一手抹着我的淚;一會兒是這隻手,一會兒是那隻手,反覆交替,上下左右,有點兒心亂手忙,又彷彿是別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淚去堵對方的淚。」——《人間信》似乎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着母親的淚水。從一開始孩子出世時的劇痛,到後來蹣跚學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經長大,待到奔向遠方時,母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