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過去,就是冬季了!孩子們在入園的這一段時間裏,也將要適應從秋天,到冬天之間的過渡與銜接。包括:孩子吃的米飯,可由溫度適中的米飯,變成熱燙燙的米飯。
符合口感的米飯,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有趣的體驗。
單從這一層面來講,由於溫度的升降,會讓孩子們的味覺系統,將會有一絲絲的改變。
每到吃飯的時間,80%的孩子會說:「我不想吃飯?」
他們不會如此回答,孩子們也不會拒絕大人的安排。
面對一碗白米飯和少量的菜肴,孩子而是先服從,然後慢騰騰地,一碗米飯終始吃不完整。
好吧,家裡的碗筷都已洗好,孩子成為了那樣的一個角色:
有一點像留校生,沒做完作業,是不可以回家的。
而大部分的小朋友,均充當著這樣的角色。請您回想一下,家裡的小孩是否也是一樣的「吃飯進行時」?
不過,這樣的比率非常大。而且我們需要積極地關心孩子的性格發展。
性格發展的其中一個體現:可以說是吃飯的融洽氛圍。
它能夠形成大人和孩子之間的一場無聲的、或有聲的矛盾與糾結。
小明同學,今年5歲,由於天氣炎熱,他和他姐姐都喜歡喝飲料,每天面對一碗碗米飯時,均能象徵性地吃完第一口,然後看一眼爺爺奶奶,最後索性兩妹弟去一邊玩去了。
爺爺奶奶催促了幾次以後,這倆姐弟開始不說話,然後,爺爺奶奶又催一次:姐弟紋絲不動,依然不吃。
聰明的爺爺奶奶,的確很聰明,他們的做法是重新炒了一盤涼海帶絲。
結果,兩姐弟擁過來,把米飯吃了個精光~!
按照這樣的一個實際情況,我們需要考慮到的是:孩子的需求,以及天氣的變化情況。
當初秋的天氣依然炎熱時,孩子們嚮往什麼?他們又是怎麼樣的一個就餐需求?大人們就需要捕捉到孩子的心裏在想什麼。
想什麼,其實就是兒童心理發展。
想要做到這一點,也並非難事,只要關注到孩子的情緒,就好了~!
比如夏天熬涼茶,冬天喝白開水。給孩子們養生,也許為時過早;但喝白開水,吃什麼樣的菜,變什麼樣的花樣兒,做成什麼樣的清淡口味,每一位家長都是有考究的。
這不是要開學了嘛~孩子交給了幼兒園,這還不夠。
建議家長要為孩子這樣去做:
給孩子開一開「小灶」,就像家庭作業一樣,稍微補充一下就好,以防孩子沒吃飽~
秋冬即將過渡,孩子二話不說,不想吃、也不想吃包子或五穀雜糧,那麼有2種可能性存在:
- 1、 孩子吃了別的東西,很飽;
- 2、 家長需要換一換秋季的食物。
最後喜歡的朋友們,關注一下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