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你會經常給孩子貼「標籤」嗎?

2022年07月05日08:50:22 育兒 1860

所謂標籤,就是將孩子固化成一個刻板的印象,而心理學中也有這個概念,叫做「標籤效應」。

如果我們總是對着孩子吼:「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不會做。」「你這孩子做事總是磨磨蹭蹭太拖拉了。」「你這還是真懶。」「自己的書包都不會整理。」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真的會變成我們所說的樣子。

日常生活中,你會經常給孩子貼「標籤」嗎? - 天天要聞

美國心理學家貝克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的時候,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之所以會出現「標籤效應」,主要是因為"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是「好」還是「壞」,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

給一個人「貼標籤」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

負面標籤,是內心永久的「傷疤」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佈過這樣一則海報。
孩子的雙手,拿着一張26分的考試卷。整個人微微後縮,嘴角下垂,神情緊張,看起來怯怯的樣子。身上刻着的,是父母對他說的話:

你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一句句難聽的話,刻在孩子身上,就像傷疤一樣,一刀刀刻在孩子的心上。這種傷害帶來的痛苦,不是時間就可以輕易抹去的。

前幾天朋友說她在丈夫聊天時,無意中聊到兒子有點「笨」,不然怎麼每次考試都考這麼少分,老公也說,可能是有點「傻」。

當時兒子剛從房間出來,聽到這話就愣了一下,她也沒當回事。

之後的幾天就發現,孩子的表現有點奇怪,再也沒有像往常一樣活蹦亂跳,也不怎麼愛說話了,整個人就是很憂鬱喪喪的樣子。

日常生活中,你會經常給孩子貼「標籤」嗎? - 天天要聞

過一段時間,在接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兒子突然說了一句令人震驚的話:「媽媽,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在你和爸爸眼裡,我是不是,特別沒用啊?」

兒子低着頭:「我那天,聽到你和爸爸,說我笨了。」

其實父母說的每一句話,孩子都會默默地聽在耳朵里、記在心裏。因為父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人,怎麼可能不去在乎最重要的人對自己的評價呢?


我們隨口對孩子說出的一句話,對於孩子來說是標籤,更是沒辦法收回的事實。

日常生活中,你會經常給孩子貼「標籤」嗎? - 天天要聞

心理研究表示,0-6歲的孩子最容易接受父母的心理暗示。如果我們常常對孩子說一些生氣的話,會更容易讓孩子形成負面消極的人格。長大以後,產生自卑、內向、敏感、憂鬱心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孩子的記憶可能會淡化,可孩子的情緒卻將記憶封存在了潛意識裡,傷害也永遠留在了人生里。

正面標籤,也要適度表達

正面標籤,通常是在表達良好的評價。可以對孩子起到鼓勵、積極的作用。單單從人性的角度,基本每個人都喜歡被肯定、被讚揚。

當然正面標籤也要有度,不能讓孩子失去客觀的認知。

日常生活中,你會經常給孩子貼「標籤」嗎? - 天天要聞

懂得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健康的親子關係既可以為孩子提供學習成長的必需條件,又能與孩子建立了充足的情感鏈接。

沒有哪一個孩子天生就符合父母百分百的期待,如果強行將父母的期待灌輸給孩子,不僅不會讓孩子進步,反而還可能朝相反的方向發展。

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

幫助孩子克服實際困難

孩子之所以會被貼上「標籤」,有時是因為遇到了困難。比如:

  • 任性,可能是因為不善於表達。
  • 磨蹭,可能是因為穿衣服的時候遇到了困難。
  • 害羞,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與人相處。

雖然孩子的這些行為有時候會讓人抓狂。但其實Ta們只是因為缺乏經驗、常識或信心。所以當孩子發脾氣亂扔東西的時候,你可以告訴Ta,生氣的時候可以說出來。當發現孩子穿衣服有困難時,也可以專門留出時間來幫他做練習。

日常生活中,你會經常給孩子貼「標籤」嗎? - 天天要聞

當困難都解決了,孩子也自然就可以表現地很好了。

接納真實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的正常發展當作問題。

要和孩子一起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孩子的性格雖然千差萬別,但總結起來要麼安靜一點,要麼活潑一點,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不能覺得孩子內向一點就是「自閉症」,外向一點就懷疑是「多動症」

6歲以前的孩子還沒有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非常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按照父母貼的標籤,去尋找歸屬。

日常生活中,你會經常給孩子貼「標籤」嗎? - 天天要聞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不去負面評價孩子的性格、智力、能力等等......

想說孩子「笨」的時候,不如說:「這並不難,我們多說幾次就會記住的。」

與其說孩子「懶」的時候,不如說:「你應該將自己的玩具收拾起來。」

想說孩子「淘氣」的時候,不如說:「你把沙子揚到別的小朋友身上,是不對的。」

接納每個孩子真實的樣子,不要簡單粗暴地用標籤來定義孩子,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要做只用「一隻眼睛」看待孩子、「毀掉」孩子的父母。註:點擊「「鏈接」」,進行免費在線解答您的心理困惑!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親子心理諮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嗎? - 天天要聞

親子心理諮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嗎?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該如何調整積極面對?我對孩子太過急切,像極我爸當年對我的樣子,也是我最討厭的樣子。如何心平氣和地看待孩子這一路走過去的印記,如何放下那份自私的執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人之常情,可以感受到題主的焦慮和無奈,表面上題主是為孩子的平庸而感到失望,其實是你對於自己...
萌態百出!熊貓寶寶圓潤如煤氣罐,網友:這誰能頂得住啊! - 天天要聞

萌態百出!熊貓寶寶圓潤如煤氣罐,網友:這誰能頂得住啊!

在翠綠茂密的竹林中,藏匿着一群令人忍俊不禁的可愛使者——熊貓寶寶。它們宛如一顆顆精緻雕刻的玉球,圓潤得如同家中的「煤氣罐罐」,讓人一見便心生歡喜,愛意滿滿。作為中國的國寶,熊貓寶寶不僅因其黑白分明的獨特毛色和憨態可掬的模樣在全球圈粉無數,更
妙筆天成,弘揚國粹——張德聰 - 天天要聞

妙筆天成,弘揚國粹——張德聰

篆書,作為中國古老書法之一,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一直為人們所稱道。在篆書書法中,其字形勻稱、線條優美,給人以古樸、端莊的美感。張德聰先生的篆書,每個字的線條都呈現出一種流暢、圓潤的美感,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享受。特別是在書寫長篇作品時,篆書的線條之美更加凸
熊孩子在情感表達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 天天要聞

熊孩子在情感表達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熊孩子在情感表達上確實有一些特殊的方式,這些方式可能與其他年齡段的孩子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特殊方式:直接而強烈的表達:熊孩子可能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不經過太多的修飾或考慮。例如,他們可能會直接告訴父母他們想要什麼玩具或食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