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就像聽不見?

2022年07月01日03:59:24 育兒 1598

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就像沒聽見,繼續玩他的玩具?

叫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孩子總是不聽不回應,或者磨磨蹭蹭的?


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就像聽不見? - 天天要聞

或許你也在網上找到一些方法,比如說,蹲下來看着孩子的眼睛再說話,比如說先叫孩子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是的,這些都是好方法,並且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那麼有沒有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呢?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行為情況呢?

一般出現這種現象,而且家長懊惱的時間段,大約是孩子18個月也就是一歲半左右開始的。因為這個時間段正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開始明白自己是一個整體,而且他的語言發展也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夠聽懂大人的許多指令,也能說簡單詞組甚至句子了。

自我意識會給孩子帶來各種改變,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追求獨立、又有不安,有時候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失敗了帶來挫折感,對待事情不夠靈活容易固執----執拗期,物權意識建立不夠---認為我的是我的而你的也是我的,不喜歡命令,秩序敏感,情緒控制能力不足,但是語言表達有限、有話說不出來。


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就像聽不見? - 天天要聞

聽着這一大段的描述,是不是有種「天啊」的感覺。這個階段大約從1歲半開始,持續到3歲。加油吧!這就是所謂的「可怕的2歲」。

不用絕望。還有一種說法是「貓三天,狗兩天」,就是說孩子有作的時候,也有乖巧的時候。這大概是造物主讓家長們有緩勁透氣以便再戰的恩惠吧。

當你知道這是孩子的必經之路,你就有了心理預防針,就能多一些諒解,多一點耐心。


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就像聽不見? - 天天要聞

下面就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咯。

1、尊重,尊重,尊重!孩子再小也是獨立的人兒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不管是否認同,我們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什麼是尊重?要耐心聽完孩子說自己要什麼,或者了解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急忙去否定,說不不不。

2、少用命令的口氣,選擇比命令更有效。

3、是的,蹲下來,和孩子平視。這也是尊重,減少孩子的壓迫感與反抗心理。

4、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來:看着孩子的眼睛、輕撫、輕呼名字、拍掌。

5、如果是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情,可以先對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表示關心。可以問:「寶貝,你正在做什麼呀?」相信孩子都會非常樂意跟你分享的。然後再提你想要孩子去做的事情:「你玩了這麼久,口渴了吧,先喝口水吧。」

其實當孩子在認真做自己的事情時,最好不要打攪他的專註力。一兩小時喝一次水完全沒有問題的。事實上,大部分2-3歲的孩子他們的專註力也就15-20分鐘左右,在他們開始投入之前,以及在他們結束一個遊戲之後、轉入下一個遊戲之前,提醒他們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比較容易被孩子接受。

如果是到吃飯、睡覺等離開時刻,可以提前10分鐘提醒,當孩子想再繼續玩,就可以約定「再玩5分鐘」或者「再跑一圈」等具體的時間,讓孩子有個心理緩衝。

要注意的是,說好的約定要堅定做到,以後孩子才不會一而再地討價還價。


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就像聽不見? - 天天要聞

沒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育兒先修己。人不需要被教訓,而是需要不斷被提醒。多看多學多總結,家長們就會發現:可怕的2歲並不真的那麼可怕。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盆底康復需要怎麼鍛煉? - 天天要聞

盆底康復需要怎麼鍛煉?

生育寶寶可以讓女性的人生變得更加完整,但是生育寶寶之後女性的身體會受到一定的損害,尤其是盆底功能會出現障礙。女性的盆底處的器官掌握着排便排尿的生理功能和女性性生活快感。在生產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對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盆底功能障礙
端午節,送給朋友圈的所有人!(經典) - 天天要聞

端午節,送給朋友圈的所有人!(經典)

五月五,是端午,一年一度的端午,互送安康表祝福。我要把,最誠摯的問候送給,我最寶貴的朋友圈。願朋友圈的所有人:端午安康,平安喜樂。我的朋友圈,雖然我們不常聯繫,雖然我們不常見面,當並不意味,你在我這裡不重要,只要我們在一個朋友圈,你就永遠都是我,最為要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