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一周,你和孩子適應了嗎?
每年開學季,都有很多孩子因沒法自我調節而情緒低落,更有不少家長因為焦慮而徹夜難眠……
圍繞「入學」而產生的種種情緒問題、心理問題,考驗着孩子,也考驗父母。
今年是「雙減政策」落實的第一年,我們特意採訪了10位上海寶媽,選了其中4個故事,一起來聊聊「入園」、「雙減」和「內卷」……
中午11點40分,李燕準時點開了「小一班家長群」,每天中午這個時間段,是孩子們的吃飯時間,老師都會上傳照片到群里,以寬慰家長們愛子心切的心。
李燕一眼就在人群中看到了兒子「毛豆」,他正在老師的幫助下吃飯,看上去情緒不高,蔫蔫吧吧的。
李燕看着,心裏有點着急,孩子是不是不高興?但她還是忍住了給老師發信息確認的衝動。
雖然已經開學一周了,但李燕的心似乎還懸在空中。在網上看到「幼兒園圍牆外長滿父母」那張圖,她彷彿看到了自己。
那天,因為要上班,她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走了,看着孩子被老師牽着往班級裏面走,她還是忍不住跟老師念叨了一句:假如有事打她電話沒打通,就給孩子奶奶打電話,奶奶隨時都能趕過來。
害怕老師事多沒記住,李燕那天給婆婆打了好幾個電話,囑咐她不管去哪,都把手機帶上。
當天晚上,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後,她迫切地想知道孩子在學校裏面過得怎麼樣,聽孩子說想媽媽,她心裏頓時軟得一塌糊塗。
過來人提醒她,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後,別回頭,你如果回頭,孩子看到你,就會更加依賴。
李燕也學着這麼做,可每每聽到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她又會控制不住自己跑回來安慰幾句。
一周下來,全家人過得手忙腳亂,又有些手足無措。
有人說,孩子1~2歲即使斷了母乳,還是會非常依戀媽媽,只有到上了幼兒園,獨自走入一個陌生的集體,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斷奶」。
而李燕覺得,要心理斷奶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她~
幫着孩子包書皮的那一刻,王姍姍才覺得女兒喬喬真的要邁入小學一年級了。
她陪着孩子把課本都翻了一遍,雖說她算是比較「佛系」的媽媽,但在幼兒園階段,一些基礎的東西,孩子還是學了一些。
可很快群里發來的一段超前學的視頻,又讓她不淡定了。
這段視頻在各個視頻網站上瘋傳,看完之後,王姍姍又陷入了矛盾的情緒之中。
女兒所在的小學,市內排名還可以,家長們都很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這種「超前學完」的情況,會不會也同樣出現在女兒所在的班級?如果出現了,孩子能否跟得上?
越想越煩躁,王珊珊開始跟女兒「溝通」,試圖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比如班裡誰表現比較好?誰回答問題特別活躍?老師重點表揚誰了?
不知道是不是沒聽進去,孩子的反應有些「大條」,說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哪個同學找不到廁所,誰中午吃飯特別慢,又有誰上課坐不住被老師批評……
孩子越說越開心,她說:「媽媽,我今天還跟同學交換了貼紙。」
什麼「超前學習」、「奧數」、「新概念英語」都不在她考慮的範圍內,孩子就覺得學校的一切都很有趣,讓她感到開心。
王姍姍原本有些浮躁的心,瞬間平靜了下來。
當然她很清楚,這種平靜只是暫時的,此後的時間裏,這種一會矛盾一會想通的情緒,一定會頻繁出現,但最起碼當下的這一刻,她被孩子的笑容治癒了。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李倩第一次睡到了自然醒。自從孩子上了小學,周末安排了好幾門補課,早上總是慌慌忙忙的,雙減之後,作業不再帶回家,周末也沒了補課班,一下子清閑了。
老師布置的作業都在學校完成了,李倩又給孩子布置了一篇作文。
孩子寫好後,她越看越生氣,先不說寫得好不好,裏面因為馬虎而寫錯的地方一大堆,牽牛花的「牽」寫成了「牢」……
開學前,她曾跟孩子做過一次心平氣和的談話,寫下彼此想要對方改正的三個缺點,以順利過渡「雙減」後的第一學期。
她對孩子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做事情仔細一點,改掉馬虎的毛病。而孩子對她的第一個要求就是:不要動不動就發火,先把事情問清楚再說。
李倩不希望剛定好的事就這樣被「打破」,提醒自己冷靜,而孩子也很快承認了錯誤,保證下次寫完後再多檢查幾遍。
但說實話,李倩的心情並沒有因為孩子的幾句保證而好受一點,她心裏想得更多的是:以前還能寄希望於輔導班,現在輔導班沒了,自己一旦放鬆了管教,孩子成績落下來之後,未來靠什麼去競爭?
她更害怕的是自家孩子不補課,但別的孩子每時每刻都在「彎道超車」,互相「內卷」……
丈夫勸她,「雙減」的意義就在於能把孩子從書山題海中拔出來,不再局限於眼前的成績和分數,而是把目標放長遠,讓他們真正地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
李倩也只好這樣安慰自己,大家都在經歷這個階段,也都在摸索。只能一邊走一邊看,找尋到一個平衡點。
今年對韋一娟來說,很特別,女兒悅菡升入初中一年級。
小學階段,孩子很聽話,一般她說什麼,孩子也都會照做,可自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她能明顯地感覺到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常常跟她懟起來。
早在開學前,她就收到了孩子的課程表,最大的改變就是:每天下午6點放學,每天都有體育課,每天中午可以午睡40分鐘……
第一天放學回來,韋一娟想側面打聽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比如老師怎麼樣?有沒有哪裡不懂?哪門學科感覺比較難?
她還沒說什麼,孩子就急了,開始抱怨這個老師不好,那個老師太嚴厲。
聽着聽着,韋一娟就一頭惱火,忍不住指責孩子:「這才第一天,你就這麼多意見,那以後怎麼辦?不要把這種負面情緒帶到學習中。」
孩子聽了也不高興了,還說以後什麼都不跟媽媽說了,也別問她。
看着女兒像頭暴怒的小獅子,韋一娟感到了深深的無奈,這才剛剛開始,以後可怎麼辦?
她去諮詢了學校的心理老師。
心理老師說:上初中的孩子,雖然表面上個子有那麼高了,但他的內心還是一個孩子,還是需要父母認可和呵護。
而且上初中以後,環境和周圍的朋友都發生了變化,一時之間接受不了也很正常,父母和孩子盡量避免正面衝突。
不僅是她,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困擾——
韋一娟還去問了身邊的朋友,聽完她其實更茫然了,只能在心裏勸自己,以後跟女兒談話時,再有耐心一點,盡量不要「火星撞地球」,一發不可收拾。
寫在文末:
關於入學、雙減、內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誰也給不了一個統一答案。
我們能做的,只是希望通過別人的故事告訴你——
媽媽們其實都一樣,害怕、茫然,時而焦慮、時而堅強,時而想通了,時而又想不通,時而覺得孩子天底下最可愛,時而又被氣到心臟發抖。你是,她也是!
但不管別人是不是「內卷」,你和孩子之間,得先做到不內卷、不嫌棄。孩子最信任的只有父母,越是艱難,越不能推開他,越是要陪在他身邊。
未來很長,暫且先別著急吧!
彩虹醫生「邀」你說:雙減後,你如何安排孩子的業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