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7月8日,吉林省長春市動植物公園發布視頻稱,陪伴了長春市民四十五載光陰,見證幾代人成長的白犀牛“犀犀”,如今行動遲緩、感官遲鈍,還身患疾病,引髮網友關注。
07月08日
1304
科學
南都訊 記者程安 實習生許騫文 7月4日,在“雙百行動”駐湛江坡頭區服務隊的組織下,湛江科技學院“滿天星”實踐團的同學們帶着滿滿熱情,來到美麗的南三島巴東小學,深度參與了一場以“珍愛美麗家園、保護海洋生態”為主題的科普活動。南三島三面環海,迷人的海岸線不僅風光旖旎,更是中國鱟保護區和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
07月09日
9098
科學
今天,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等眾多科學家和青年科研人員相聚上海黃浦江畔,參加“未來科學大獎十周年慶典·科學峰會”。這場峰會聚焦科學未來發展趨勢,在對話環節請科學家預測未來、寄語青年。西湖大學校長、2017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得者施一公院士認為,AlphaFold(阿爾法摺疊)人工智能系統的問世,改變了生命...
07月08日
6413
科學
4日,記者走進位於海城經濟開發區的遼寧鑫達滑石集團生產基地,只見車間內數百台智能設備開足馬力,自動化上料系統與中控室緊密配合,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07月08日
1585
科學
信息來源於@峽里鋒,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Current Zoology,Fishbase。浙江男子發現“溪流精靈”IP地址為浙江的大博主“@峽里鋒”拍攝了一段自己在當地溪流發現的罕見淡水魚的畫面。
07月09日
1080
科學
6月5日,中亞留學生在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習中文。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8日電 題:架起絲路連心橋——新疆擴大中亞教育合作促進民心相通。
07月09日
1061
科學
盧煜明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下一個中國科學家”。撰文丨凌 駿責編丨汪 航近日,歐洲科學院官網在線更新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列。盧煜明院士是全球無創產檢技術的奠基人,他耗時22年開發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技術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個國家落地應用,每年為全球孕婦...
07月08日
4856
科學
Q輻射具有兩面性!“快把WiFi關了,有輻射!”“電腦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輻射!”“孕婦必須穿防輻射服!”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眾對輻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懼。然而,科學真相往往顛覆認知。恐懼:混淆與誤解公眾對輻射的深度誤解和過度恐慌,常因混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輻射類型: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等高能輻...
07月08日
1929
科學
原標題:不用去天文館!這裡就能觸摸46億年的“天外來客” 7月11日 2025中國(長春)航天科普展 將迎來一場特別的邂逅 ——“星際使者·隕石特展” ....
07月09日
8120
科學
韶光易逝,容顏易老,皮膚不過數年光鮮。隨着年齡的增長,大家逐漸有了容貌焦慮,開始關注臉上的皺紋、斑點、痘痘,還有時不時會出現的魚尾紋、川字紋……它們的出現讓我們顯得不再年輕。
07月09日
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