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7月9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與南京大學等科研團隊利用嫦娥六號採回的月球背面樣品取得的四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四項研究分別揭示了月背岩漿活動、月球古磁場、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徵首次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演化歷史來源:新華社廣州日報新花城編...
07月09日
8646
科學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近期,英國專門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和政策網站“碳簡報”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經濟活動和能源需求持續上升的同時,中國的碳排放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約1.6%,在截至今年5月的12個月里下降了約1%。這意味着,中國碳排放有望提前達峰。“中國可能已到達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里程碑。”英國廣播公司...
07月09日
6010
科學
盧煜明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下一個中國科學家”。撰文丨凌 駿責編丨汪 航近日,歐洲科學院官網在線更新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列。盧煜明院士是全球無創產檢技術的奠基人,他耗時22年開發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技術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個國家落地應用,每年為全球孕婦...
07月08日
4856
科學
7月9日,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嫦娥六號月球樣品研究的最新進展,並系統梳理了自接收嫦娥六號月球樣品一年來取得的系列成果,分別揭示了月背岩漿活動、月球古磁場、月幔水含量及月幔演化特徵,首次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演化歷史。
07月10日
1340
科學
7月7日, 耶魯大學、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組成的研究團隊在《PRX Quantum》期刊上發表題為"Superfluid-Cooled Transmon Qubits under Optical Excitation"(超流氦冷卻的光學激發Transmon量子比特)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將超導量子比特浸入超流氦-4(4He)中,顯著提升了其在光學激發下的熱耗散
07月08日
8561
科學
7月8日,吉林省長春市動植物公園發布視頻稱,陪伴了長春市民四十五載光陰,見證幾代人成長的白犀牛“犀犀”,如今行動遲緩、感官遲鈍,還身患疾病,引髮網友關注。
07月08日
1304
科學
原標題:不用去天文館!這裡就能觸摸46億年的“天外來客” 7月11日 2025中國(長春)航天科普展 將迎來一場特別的邂逅 ——“星際使者·隕石特展” ....
07月09日
8120
科學
信息來源於BioLib,iNaturalist,Researchgate,Critter science。村民被不明生物襲擊這是我在網上偶然看到的一段視頻,不確定來源究竟是哪裡,反正不是近期的,近期的動物相關新聞我都有關注。
07月09日
1292
科學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中)、宋令東(右)、王浩澤在記者見面會上敬禮致意。當日下午,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在北京航天城舉行神舟十九號乘組與記者見面會,3位航天員太空歸來後首次公開亮相,並分享183天“太空出差”的經歷與感悟。新華社記者 厲彥辰/攝 本報北京7月9日電(占康 中青報·中青網...
07月10日
5176
科學
太熱了!近期多地持續高溫,加上即將到來的三伏天,氣溫突破40℃簡直是家常便飯。網友紛紛感嘆:“這天氣,我的命是空調給的!”然而,仍有不少老一輩的人不願意或捨不得開空調,認為空調一直開着太費電。但最近多地接連出現老年人捨不得開空調熱到中暑、熱
07月10日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