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財經丨從“鞏固擴大”到“大力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再提“智能網聯汽車”

海報新聞記者 周凌峰 綜合報道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記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明確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相較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智能網聯汽車”已連續兩年被提及,但表述有所不同。從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到今年的“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表述的轉變該如何理解?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陳昌盛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5日的吹風會上表示,有關部門正在抓有關的部署。抓產業賦能方面,讓人工智能儘可能在工業農業、服務業中利用起來,積極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開發和應用,讓人工智能的產業轉型升級賦能新質生產力。抓終端應用方面,通過數字技術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手機、電腦、機器人進行新一輪的終端快速發展。同時也跟老百姓的需求更好結合,讓老百姓更快地享受到智能生活。抓場景培育方面,要對新技術、新場景、新業態有一個專門的場景示範行動。比如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加快在低空經濟、教育、培訓、醫療等領域的場景應用等。

“人工智能與手機、電腦、汽車、機器人融合起來以後,帶來了一種消費體驗功能的重塑性提升。從生產端來講,這不僅僅是有可能會創造一些新的千億級或者萬億級的產業,從消費端也有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消費需求。”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綜合一司司長劉日紅在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時表示。

山東煙台港:出口新能源汽車碼頭待運(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注意到,多地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等相關產業提出了各自的發展目標。

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浙江省推動碳排放雙控工作若干舉措》提出,加快培育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5年底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

北京市提出,推進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等重點園區建設,積極搭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高能級科創平台。

今年,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確定了包括汽車在內的18條標誌性產業鏈,堅持以產業鏈協同創新為抓手,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到2025年,濟南力爭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青島計划到2027年,力爭實現產業鏈規模達到3000億元,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創新應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