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上百種汽車故障,拿下“技能首獎”,工友叫他“汽修小百科”

工匠名片:楊斌,男,1984年出生。四川華星錦業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汽車維修高級技師。成都市技術能手、奔馳技術服務大師、2022年成都市百萬職工技能大賽(一類賽)第一名。

工匠語錄:工匠祖規矩定方圓,百世功準繩定曲直。

近些年,成都市紮實推進公園城市示範區特別是人才強市、製造強市的建設,着力抓好高技能人才培養、評選“成都工匠”、工匠學院建設、禮遇“成都工匠”、弘揚工匠精神五大環節,在全國城市中率先構建形成串環成鏈、共振融合的工匠人才全鏈條工作體系。

這讓四川華星錦業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楊斌感覺十分幸福,18年過去了,從一名汽車機電維修的初學者成長為公司的首席診斷技師,並榮獲“成都工匠”,他十分感慨,“特別感謝成都這座城市和企業給了我如此寬鬆的環境,鼓勵我們學習,容許我們試錯,就像一座燈塔一樣,讓我們在埋頭幹活的同時,也能抬頭看看路,讓我這個‘平凡’人有一天也能成為大家眼中的‘學習榜樣’。”

苦練汽車“診斷”本領

專治“疑難雜症”

1984年,楊斌出生在成都溫江的一個村莊。高中畢業後,他本想外出打工補貼家用,一輩子務農的父母卻悄悄從親戚朋友那借來了學費,將他送入了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從此,他便與汽車維修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4年,楊斌進入企業實習,第一次看到了工友們和各路高手在技能競賽的賽場上揮灑汗水、展現自我,看到獲獎選手站在領獎台上收穫榮譽,享受掌聲,他在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在技能競賽這個舞台提升自己、贏得榮譽。

2008年,楊斌第一次參加了企業的技能比賽,300分的總分,僅僅得到了20分。“這個經歷可以說是‘慘不忍睹’,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與高手們的差距,也將我的自信打擊得蕩然無存。”楊斌回憶道。不過,身邊的父母和師傅鼓勵他,不要因為一次比賽就氣餒,想練出“真本事”,就要下“笨功夫”。

於是,一有時間他就去各種書店借閱車輛維修相關的資料書籍,一歇下來就守着師傅詢問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車間里哪台車有了“疑難雜症”,總會在旁邊看見他的身影。“師傅當時還把師爺送給他的對聯‘工匠祖規矩定方圓,百世功準繩定曲直’送給了我,這句話至今都是我的座右銘。”楊斌說。

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就這樣,他把大部分的空餘時間都用於學習和復盤上,不斷補充日益更新的車輛知識,琢磨每一個工作流程和細節,上手練習每一個標準動作,技能水平因此得到了顯著提升。工作中遇到車輛的各種疑難雜症,他都能快速解決了。

反覆模擬故障

爭分奪秒拿下“技能首獎”

楊斌坦言,自己的成長離不開技能比賽的錘鍊和磨礪。2014年的某汽車品牌全國技能大賽中,有一個項目需要在75分鐘內發現並修復車輛上三個不同難度級別的故障,這相當於醫生要在短時間內診斷出病人的三個病因並完成治療,楊斌總是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怎麼辦?無法完成這個項目,比賽不可能爭先。一天,同事一句無心的話點醒了他:“除非能夠事先掌握所有可能的故障點,不然這麼短的時間是不可能完成的。”是啊!如果提前將可能出現的故障全部模擬出來,那應該就能在75分鐘內完成修復吧!對!說干就干,在工友的協助下,楊斌開始梳理車輛上的每一條線路和每一個信號,把能想到的每一個故障都進行模擬。“店內的工作車被我拆了裝、裝了拆,已經不記得多少遍,各種維修資料、參考案例被翻來覆去地研究,也不知道有多少回,經常不知不覺就工作到了凌晨。”楊斌說。

通過3年多的努力,他終於完成了上百種故障的逐一模擬,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修復手段,成為了國內率先完成這一比賽項目的團隊。

2022年,楊斌被推薦參加了成都市百萬職工技能大賽。賽前,他反覆琢磨每個細節,每一個螺栓的尺寸甚至螺紋圈數都進行了記錄,每一個工具部件的測量方法、擺放位置都進行了規劃,每一個動作練到形成肌肉記憶。

“比賽時,我遇到了一個難點,需要依靠一把長20厘米的一字螺絲刀的微弱磁性,從寬度不到1厘米的狹小空間,往裡安裝大小僅僅0.5厘米的氣門鎖片。”楊斌回憶道,前兩次安裝都失敗了,隨着比賽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他的手開始不聽使喚地抖動起來……這時,他在心裡告訴自己,要穩住!多年來的練習也終於發揮了作用,他俯下身將胳膊肘抵在工作台上,用下巴靠住手背,讓手與身體形成三角支撐,調整好工具和零件的角度,5毫米,3毫米,1毫米……終於,鎖片穩穩地放在了氣門桿與彈簧之間。成功了!他獲得了比賽的第一名。

汽修“小百科”傳幫帶

“不能再讓老外看不起我們”

公司里,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一輛汽車前,一群工人簇擁着一位師傅,仔細聆聽他講解汽修知識,他就是楊斌。“技術這個東西保留是沒有用的,要給別人解決實際困難才能體現它的價值。”楊斌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隨着技能水平的提高,他從學徒成為了保養技師、診斷技師、首席診斷技師,一批批年輕的工友也進入了汽車維修這個行業,為了不讓同一個故障難倒第二位工友,楊斌又扮演起師帶徒的角色,為他們講解和指導汽車維修技能。

“記得當年剛到公司的時候,由於技術人員都是外國人,我們不允許進入技術辦公室,只能在垃圾桶裡面翻找技術資料來學習。”發現好的案例和知識點楊斌會一點一滴記在筆記本上,這些年,他特地將多年來的學習資料整理後,每天分享給年輕的同事,“目的只有一個,不能再讓老外看不起我們。”楊斌堅定地說。

為了這個目的,楊斌不但毫無保留地把多年來掌握、練就的維修技巧傳授給大家,從2016年開始,他帶領200多位工友共編寫了4000多例典型的維修案例,參與了國內首個企業TQA技術分享問答平台的搭建。截至目前,平台已形成經驗分享3.1萬個,發起提問4.5萬個,回答51萬條,瀏覽量達500萬以上。楊斌也被工友們戲稱為平台的“汽修小百科”。

近年來,成都市對接“成都工匠”在公共交通、子女入學、看病就醫等方面的現實需求,推動出台《成都市禮遇“成都工匠”十條政策措施》,讓楊斌感到十分溫暖,“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們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政府為我們的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平台,解決了這個後顧之憂,讓我特別特別感恩。”

“當初的心懷夢想,日常的持之以恆,讓我相信,只要堅持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都將在成都這座城市的建設中閃耀出自己的光芒!”楊斌說,下一步會繼續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協作共進、追求卓越,通過思想與技能雙管齊下的手段,用工匠精神助力推動汽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來源:成都市總工會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