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你去商城買一個三星手機或者阿迪達斯運動鞋,你會發現,其產地已經不是“Made in China“了,而是”印尼製造“或者”越南製造“。
近年來,由於由於中國人力成本近年來大幅上升,包括三星、阿迪達斯、耐克等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正逐漸撤離中國。
究其原因,表面來看是在華成本優勢銳減,實則是中國可替代產品的不斷出現,加劇了企業的營銷與之代替的則是“中國隊”崛起,中國製造變成“中國智造”。
作為2020年世界新聞之一的華為芯片短斷供事件,也對華為5G增長勢頭按下了“緩慢”或“暫停”鍵,一時間關於華為下一個高端芯片供應商還會有誰?成為社會熱點話題。
據了解,目前華為遭遇美國的芯片禁令而導致的半導體芯片危機已經蔓延到汽車行業,芯片供應不足,尤其是高端芯片供不應求,會導致半導體芯片價格波動,勢必會造車生產和研發受阻。
12月4日,有媒體報道稱,受全球半導體供應緊張影響,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均已全面停產。消息一出,震驚汽車行業,畢竟南北大眾是汽車行業龍頭品牌,如果因芯片停產,損失可想而知。
而就在各個行業企遍尋半導體芯片的時候,有一家車企不僅自建了半導體產業鏈,可完全保障自供,還有部分餘量可以進行市場化運作。12月2日,比亞迪半導體獲得了"2020 全球獨角獸企業500 強"企業,在獨角獸企業名單中位列前100位。
雖說我國現在面臨芯片困境,但是並不代表我們後期沒有能力製造芯片。王傳福之前就自信的表示我們一定可以造出芯片,足以見得他對芯片發展的重視程度,在他看來只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那麼我們肯定就可以獲得成功。
據悉,2002年,比亞迪便已進入半導體領域,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 IC、智能傳感器、光電半導體、製造及服務,在全國擁有五大研發及生產製造基地,分別是深圳(研發及製造)、惠州(製造)、寧波(晶圓製造)、長沙(晶圓製造)、西安(研發)。目前其自主研發製造的車規級MCU芯片,已累計裝車超500萬顆。
手機行業、汽車行業警鐘已經敲響,要重視上下游產業布局,否則會受制於人。
值得關注的是,在方興未艾的智能汽車時代,比亞迪已經力挺華為,並且雙方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已經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讓各自的產業更加的出彩。
憑藉華為5G的過硬技術實力和比亞迪優良的造車能力,雙方已經開始在無人駕駛汽車和智能駕駛汽車上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績,全球第一輛搭載了5G功能的車型要不了多久即將和全世界民眾見面,屆時華為和比亞迪兩個國內科技巨頭聯合產出的“希望之星”將再次震驚全世界。
據悉,這次華為和比亞迪合作還有國家的政策的支持,我國推出了很多的優惠政策,保證了相關的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據統計我們上半年的集成電路的產量達到了一千多億塊,相比起往年增加了16.4%,更多的企業願意進入這個領域。
應該說,過去低附加值產品輸出的窘境已經改變,如今的“中國POWER”開始涉足更多高科技、高端製造領域,華為、比亞迪僅僅是中國眾多優秀企業的部分代表,而這也意味着了“中國智造”的腳步不會停下。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數據,2020年上半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到3539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我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上半年銷售額為1490.6億元,同比增長23.6%。製造行業上半年銷售額為966億元,同比增長17.8%;封測行業上半年銷售額為1082.4億元,同比增長5.9%。預計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有望達到8766億元,同比增長15.92%。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指出, “如果什麼都自己做,就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了,封閉就會導致落後。產業發展的底線是考慮產業鏈的安全問題,但除了安全外,還要考慮生產、發展的協調問題,最重要還是要加強中國優質企業的各環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