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上市發布之後,再一次顛覆了人們對於汽車行業的基本認知,短短3分鐘的時間就有高達20萬的下訂量,這可是一台起步價25.35萬元,頂配32.99萬元的車啊,為什麼給人一種買手機的即視感......
不過話又說回來,SU7也好YU7也罷,從這兩款車的銷量和熱度中就能夠看出,雷總在業內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而且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小米店鋪在某東的粉絲量就已經高達1億+,再加上雷總在其它短視頻平台的粉絲量,以及其它購物平台的粉絲量,如果只從這裡面挑10分之一的用戶視為小米的忠實用,即擁有小米各種生態,那麼小米汽車至少還有1000W+的“老本”可以吃。
但事實上,如今小米汽車的成功已經不僅僅是因為雷軍個人和小米品牌的影響力,因為從行業角度來看,小米汽車作為行業的新人,敢於挑戰紐北就已經值得受人尊敬,但問題是小米SU7 Ultra原型車和量產車都拿下了令行業震驚的成就,就連常年霸榜紐北賽道的保時捷也被小米刷了下來。
不過,今年的純電SUV市場除了小米YU7之外,小鵬即將上市的這款“G7”也同樣值得大家關注,雖然這款車不會像小米YU7一樣那麼火爆,但它為大家帶來的新科技、新技術,還是值得我們一起探討探討。所以說了這麼多,接下來我們就請出今天的主角,看看這台小鵬G7,又有怎樣的產品實力。
關於外觀和內飾,相信大家也了解過很多次了,所以今天我們主要以小鵬G7的動態駕駛感受為主。與小鵬P7+一樣,小鵬G7同樣是採用了全系後驅的動力形式,單個驅動電機的輸出功率來到了218kW(296Ps),從實際的加速體感上來看,這套動力其實已經足以應對我們中國消費者的用車場景。而且在底盤懸架部分,小鵬G7同樣是兼顧了舒適性和支撐性,在想要操控性時,能夠給予駕駛者不錯的駕控體驗,而想要舒適的情況下,也會給後排乘客帶來不錯的乘坐體驗。
此外,小鵬G7針對懸架剛性也提供了多種模式可以選擇,即節能、舒適、舒適+,以及標準和運動,而且搭配上可變阻尼減振器,以及本身所具備的底盤AI預瞄功能,這些軟硬件配置的結合,同樣可以為車內的駕乘人員呈現出一個不錯的駕乘環境。至於續航方面,目前可以看到的Max版和Ultra版均具備702公里的純電續航。
另外值得好評的就是小鵬與華為合作開發的這套追光全景HUD,有一說一對比小米YU7的全天候天際屏來講,個人認為小鵬G7的實用性更高,而小米YU7在量產車領域當中算是一種革新的設計。而且在實際的使用過程當中,小鵬G7的這套HUD系統也能夠提供足夠清晰的畫面,同時當中的行車信息也會更加豐富,除了基礎的時速、續航和導航信息之外,在打轉向燈時還會提供視野盲區畫面,同時再加上足夠長的導航路段引導線,以及危險“障礙物”預瞄等功能,都進一步的改變了用戶的出行體驗。
最後是智駕輔助層面,雖然小鵬G7首搭了自研的圖靈AI芯片,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3顆圖靈AI芯片只有在頂配的Ultra版上才會標配,而Max版車型則是配備了英偉達的兩顆Orin X芯片。不過有一說一,即便小鵬汽車開始廣泛應用視覺融合感知的智駕輔助方案,但從實際的體驗上來看,這套AI圖靈輔助駕駛系統確實要比此前的激光雷達版更強一些。
編輯總結
歸根結底,小鵬G7還是一款偏向於家庭用車定位的SUV,它並不像小米YU7一樣表現得那麼激進,但在智能化體驗,以及乘坐空間等方面,依然可以讓網友們眼前一亮。另外,如今小鵬G7已經公布了它的預售價格(23.58萬元起),參考當前銷量還算不錯的小鵬P7+,個人認為小鵬G7正式上市之後的價格會在22萬元左右,甚至還可以再低,畢竟小鵬G7的尺寸跟小鵬P7+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看到最後,屏幕前的各位對於小鵬G7這台車有何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