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濮振宇 從2010年後憑藉經濟型乘用車快速崛起,到2019年後啟用新標推進品牌向上受挫,再到2024年後聚焦新能源與智能駕駛技術重燃戰意,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寶駿品牌的轉型之路幾經起伏。
在4月7日的“向上·超越”上汽通用五菱2025技術進化日活動上,上汽通用五菱在神煉電池、靈眸智駕、靈語座艙和靈犀動力四大板塊發布多項技術成果,展現其突圍10萬級主流市場的決心。
然而,這一價格帶今年已成“兵家必爭之地”,各大品牌紛紛以低價高配智駕車型搶佔份額。
從雲海車型到享境車型,從A00級到主流新能源市場,寶駿的新一輪向上突圍關乎品牌存續,將是一場關於技術、戰略與市場洞察的全面考驗。
再攻10萬元價格線
寶駿享境所在的10萬至15萬元價格帶,是當下很多中高端品牌戰略下沉的目標市場,同時也是寶駿品牌向上突圍的核心價格帶。
寶駿品牌的成立是上汽通用五菱向乘用車市場轉型的關鍵一步。2010年,上汽通用五菱推出寶駿品牌,主打經濟型乘用車市場。依託上汽、通用、五菱三方技術、製造和渠道資源,寶駿從成立之初就實現了快速發展。
2014年,寶駿730的問世,填補了寶駿在家用MPV市場的布局空白,該車憑藉空間實用性和親民價格迅速成為爆款。2015年,寶駿又推出緊湊型SUV寶駿560,該車以低價高配策略搶佔市場,月銷一度突破3萬輛。2017年,小型SUV寶駿510上市,以5.48萬元起售價成為銷量黑馬,並支撐品牌2017年全年銷量突破100萬輛,上汽通用五菱也成為“商轉乘”的典範。
儘管爆款頻出,但寶駿產品集中在5萬至10萬元價格帶,生存空間和品牌溢價能力受限。面對市場飽和與消費升級,寶駿啟動品牌煥新,新寶駿品牌2019年發布,啟用鑽石標,主打“年輕、科技、智能、網聯”,試圖向10萬至15萬元市場突圍,但市場反響未達預期。
對於寶駿品牌向上的受挫,有分析認為,如果新寶駿的轉型最初就能以主流新能源市場為目標,那品牌後續發展也許會更順利一些。
對此,上汽通用五菱寶駿事業部市場傳播總監劉志輝在接受經濟觀察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在我們剛進入新能源市場的時候,走的是另外一條普及路線,就是叫A00級市場的新能源車,在這上面有一定的成績。我覺得KiWi車型是當時整個時代的選擇,只是說我們當時可能考慮不那麼周全,只選擇了一條路。”
2024年以來,寶駿聚焦主流新能源市場,掀起新一輪品牌向上攻勢。2024年9月,寶駿雲海車型上市,新車定位智能長續航SUV,提供純電、插混兩種動力系統,限時先享指導價為10.98萬至13.38萬元。進入2025年,寶駿享境車型於4月7日開啟預售,新車提供兩款插混車型、兩款純電車型選擇,預售價區間為13.28萬至15.58萬元。
“從去年的寶駿雲海到今天預售的寶駿享境,代表着我們向主流市場向上突破的決心。接下來我們還會布局3至4款主流車型,基本上到明年,整體產品矩陣會全部完善,慢慢能實現之前確定下來的目標。”劉志輝說。
二次向上,面對智駕考驗
從市場環境看,寶駿如今追求品牌向上比幾年之前更具有挑戰性。今年,10萬元級市場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自主品牌、新造車品牌、合資品牌都大力下沉,並紛紛以智駕車型強化自身在該市場的競爭力。
今年3月,廣汽豐田全新純電SUV車型鉑智 3X上市,新車採用Momenta5.0高階智駕,售價僅為10.98萬至15.98萬元。今年4月,零跑B10也將上市,新車預售12.98萬元的版本就配備了激光雷達,支持城市和高速道路的智能領航功能以及自動泊車入位功能。此外,比亞迪、吉利等頭部自主品牌也都已推出了售價10萬元左右的智駕車型。
4月7日,上汽通用五菱發布靈眸智駕技術矩陣,包括靈眸智駕標準版和靈眸智駕進階版,這套智駕系統由寶駿與卓馭(原大疆車載)合作開發。從2019年至今,靈眸智駕依託卓馭的算法和上汽通用五菱3000萬用戶的場景數據積累,已經從1.0躍遷至3.0版本。
“後續的旗艦版,我們還會持續跟大疆打造。當然,以後也有更多的可能性,但至少目前來講,這是我們比較堅定往下走的一條路線。”上汽通用五菱技術中心智能架構高級技術官林智桂在接受經濟觀察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
寶駿享境搭載的靈眸智駕進階版,在強化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的同時,新增“漫遊探索車位”與“雲端地圖”兩項泊車功能。前者能在發現目標車位被占時,自動尋找並泊入空車位;後者則覆蓋全國20多個城市的熱門停車場,支持用戶提前選定車位進行智能泊車。
寶駿在智駕領域的緊迫感非常明顯。林智桂表示,在10萬元級的汽車市場,今年智駕已成為用戶購車時會着重考慮的選項。同樣級別的產品里,它已經成為了一個‘不能沒有’的選項。
作為寶駿最新的重磅車型,享境雖然還暫不支持車位到車位這一行業熱門功能,但該車已開啟預售。“(這個功能)以後肯定會帶。但是上市的時候,在我看來可能還沒有達到我認為我滿足的狀態,現在在我們的測試當中。”林智桂說。
在智駕領域構建差異化優勢,在現階段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CEO於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智駕行業當前仍處在由低階向高階的發展過程中,這場仗不打到L4級別是不會終結的,所以還沒到談論技術差異化的階段。
“安全”牌價值幾何
近期,小米SU7致命事故引發了外界對於智駕安全性的高關注度。在智駕領域,寶駿最初選擇的是雙目技術路線。林智桂表示,雙目天然具有立體的檢測信息,當然也有自身的短板。在無法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寶駿會適當對智駕功能做一些降級處理。
根據《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系統通用技術要求》(GBTT44721-2024),(駕駛員)介入請求從發出到因執行最小風險策略(MRM)而終止的時長應不小於10秒,使駕駛員有充足的時間接管車輛。
林智桂表示,純靠感知或者車載的實時感知來解決這個問題是有難度的。當車速達到每小時120公里、130公里甚至更高以後,就很難保證一定能夠留得出10秒的時間。但是可以通過一些其他的手段應對。例如,現在修路信息會在地圖裡發布,這類信息慢慢地也會被融合到整個智駕系統里進行綜合分析處理。
除了智駕安全,動力電池安全也是小米SU7致命事故近期引發的熱點話題。4月7日,上汽通用五菱公布了神煉電池4.0的部分技術參數,包括全球首款6C高錳電池——神煉電池M將全面加持神煉電池4.0,7分鐘即可補能50%。
上汽通用五菱技術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術官邵傑對經濟觀察報等媒體表示:“我們認為行業卷到4C、5C、6C已經差不多了,更高的C,其實真的就是內卷,沒太大必要。為了那幾十秒,耗散了整個行業的資源,而且所有的快充與車速的因素疊加在一起,它的危險性將成倍地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