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燦民 孫鳴璐
來源:《全媒體探索》2025年2月號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持人大賽是中國播音主持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大賽既為參賽選手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是對參賽選手能力素養的綜合考核,也明晰了不同時代對廣播電視主持人能力素養的要求和期許。
2023年4月—12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3主持人大賽組織全國60強選手集中進行了第一賽段、第二賽段、半決賽、總決賽四個賽段共11場比賽,並在央視播出。本文以對本屆大賽的分析為切入口,探討當下廣播電視主持人的能力素養提升課題。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3主持人大賽的特點分析
綜合分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3主持人大賽,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比賽形式的創新性
在海選基礎上的四個賽段形式各異、方式靈活,比賽題目各不相同,考核內容各有側重,一方面給每一位選手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展示機會,另一方面對選手進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維度的複合考核,是對選手綜合實力的全面檢驗。
其中,第一賽段以考核選手的基本素質為目標,設定的兩個環節一個是個人特長優勢的展示,一個是對即興主持能力的測試。第二賽段結合央視經典欄目進行,主要考核選手對不同類型、不同風格欄目主持的掌握和把控能力。半決賽要求選手“走出去”自行策劃採訪製作播出5分鐘的節目,綜合考查選手采編製播一體化的能力。決賽更是別出心裁,第一輪是半開放式題目,有限定範圍也有發揮空間;第二輪是極具挑戰性的道具反轉主持,道具變化增加了比賽的不確定性,給選手帶來未知感和壓力感,是對選手臨場反應和靈活應變等能力的綜合考驗;第三輪考核選手對播音主持職業的認知和自我認知。
(二)能力考核的多維度
從第一賽段到總決賽,經過個人播音主持能力展示、現場情境即興主持、央視經典節目模擬主持、“走出去”實戰考核、選定主題現場主持、道具變化即興主持、根據主題詞闡述主持人具備的條件,一路走下來要進行七八段現場主持,可以說是對主持人播音主持功底的全方位、多層面的考核。
整場比賽不僅考核選手的知識儲備、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考核了臨場反應和靈活應變能力,更是深層次地考核了選手的邏輯思維能力、聯想能力、思辨能力和思維深度廣度。
(三)內容考核的廣泛性
四個賽段中,除第一賽段的自我展示環節和半決賽的“走出去”環節允許選手自主選擇內容外,命題比賽題目共105個,涉及的領域和主題非常廣泛,有傳統文化、民風民俗、特色特產、非遺項目、文物考古,有經濟環保、教育科技、天文地理,有網絡直播、人工智能、數字技術,有語言文字、詩詞歌賦、文化旅遊、藝術娛樂,有節慶活動、全民健身、體育賽事,有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美麗鄉村、鄉村文體活動,也有衣食住行、國際友好、“一帶一路”等。
(四)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
大賽充分考慮媒體融合時代特色,將網絡新媒體元素融入比賽之中,有新媒體節目主持、網紅主持、網絡直播、數字人主持等內容,還有央視經典節目中的新媒體才藝秀《央young之夏》《網絡春晚》《中國短視頻大會》等考核內容,體現了媒體融合形勢下新媒體業態對廣播電視主持人的新要求。
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主持人需要具備的能力素養
自信、端莊、會說話是優秀主持人的必備素養,真正的自信源於紮實的專業基本功以及內化於心的文化積澱。綜觀本屆主持人大賽,可以看出媒體融合時代對廣播電視主持人能力素養的新要求。
(一)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
播音主持是靠“說”立身的職業。主持人播發稿件要做到字正腔圓、平穩流暢,主持節目要能夠出口成章、妙語連珠。要做到能說會說,一個重要前提是要有話可說,這就要求廣播電視主持人必須有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種語言文字功底可以用“字、詞、句”來概括。所謂“字”就是識字能力,要認識盡量多的漢字,不但要熟練掌握常用漢字,還要認識生僻字、分清多音字,這是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工作的基礎要求;所謂“詞”就是要具有豐富的詞彙量,掌握每個詞彙的不同意義;所謂“句”就是熟悉一些常用的句子,包括古詩詞、名人名言、常用語等。在此基礎上,還要有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快速地組織語言並能清晰流暢地表達出來。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3主持人大賽中,除第一賽段的個人能力展示和半決賽的“走出去”環節,其他的比賽題目全部是即興主持,就是對主持人語言組織能力和現場表達能力的考驗。
(二)適應媒體融合時代不同類型節目的主持風格
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樣態越來越多,節目形式多樣,除傳統的新聞類、專題類、文體類,還有風格靈活的新媒體節目、沉浸體驗式節目等,不同類型的節目對主持風格的要求不同。廣播電視主持人要善於學習掌握不同節目的主持風格,培養主持不同類型節目的能力,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要求。
本屆主持人大賽第二賽段設定的經典節目實戰考核的就是主持人對不同類型節目的把握掌控能力,所出題目涉及央視《星光大道》《正大綜藝》《國家寶藏》《對話》《中國詩詞大會》《開講啦》《感動中國》《詩畫中國》《央young之夏》等欄目和春節、國慶等各類節慶晚會特別節目近30個經典節目樣態,需要參賽選手利用經典節目成熟的符號和特點快速建立和觀眾的連接,根據大賽提供的節目內容信息,在符合節目情境的話語體系里對經典節目進行主持。
(三)快速靈活的現場應變能力
現場主持,特別是直播主持是以時間為軸的線性發展過程,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重複性,每個節目雖然都有策劃實施方案,但現場情況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要求現場主持人具有很強的現場應急反應能力,能夠及時處理節目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髮狀況。
為考核主持人的現場應變能力,本屆主持人大賽決賽設置了根據道具變化進行主持的環節,要求選手在道具變化前後分別進行兩段主持,且兩段主持必須有關聯性,這就增加了現場主持的不確定性,會給選手心理上帶來未知感和壓力感。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前後關聯的主持內容,並且還能讓觀眾從中有所收穫,是對選手心理素質、臨場反應能力、聯想能力、思辨能力和思維深度的綜合考驗。選手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面對節目主持中遇到的意外,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思考,做到處變不驚、從容應對。
比如,在央視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的魔術表演節目中,主持人尼格買提由於在魔術具體操作細節上出現失誤,導致魔術結果與預期不一樣,引起了一些細心觀眾的關注。面對這一突發情況,春晚節目組並沒有迴避,而是結合後面的相聲節目讓撒貝寧“報料”,承認了這一失誤,得到了全國觀眾的理解,不但沒有給春晚減分,反而強化了春晚直播的真實性,成為2024年春晚的一個亮點。
(四)廣博的多學科知識儲備
廣播電視媒體需要傳播的內容包羅萬象,涉及新聞資訊、科學技術、自然人文、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廣播電視主持人不能僅滿足於主持,還應該主動學習各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既要做博覽群書的“雜家”,又要做精通欄目相關知識的“專家”。
央視主持人董卿主持過很多大型綜藝節目,為主持好這些節目,她都根據節目需要認真學習充實自己,特別是為主持《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閱讀了大量古詩詞和文學名著。在這些節目中,董卿適時串接的詩詞歌賦、名人名言、外文經典,精彩到位的點評和恰到好處的情感表達,在為節目增色添彩的同時,也顯示出其紮實的知識儲備和豐富的人生閱歷。
本屆主持人大賽各個環節的考核都是對主持人知識儲備的全面檢驗,考核內容廣泛,雖然有信息提示,但如果對所涉及的相關內容沒有一定了解,也無法進行內容充實、表達順暢的主持。
(五)采編製播綜合能力
隨着媒體融合時代的到來,集采編製播各種能力於一身的複合型主持人才更加受到青睞。一個好的主持人不僅要會說、出口成章,還要能寫、落筆成文,要做到上一線能採訪、到機房能編輯,不但能做主持人,還能做製片、記者、編輯。
在本屆主持人大賽半決賽中,要求參賽選手走出演播室,走齣節目主持本身,走向一線,親自進行策劃採訪製作,利用自己採訪搜集來的素材和自身感受進行5分鐘的現場展示,以此考核選手主題選擇、內容構思、採訪技巧、後期編輯和現場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素養。如何在短時間內展現出一個飽滿紮實的故事,又能層層遞進深化主題,這對主持人來說既是一項挑戰更是一次鍛煉,十分考驗主持人對信息的準確抓取、對主題的凝練等能力。
選手劉心悅在賽後談到“走出去”這個環節比賽時說,從選題到外拍,到拍攝鏡頭的角度和感覺,到組稿,再到管全體的生活製片,都是自己來做,體驗過後會發現,當跳出主持人這個維度再看整個節目的時候會有一種新的感覺。
廣播電視主持人能力素養提升的實現途徑
一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持人大賽,折射出媒體融合對廣播電視主持人能力素養的全面要求。作為新時代的廣播電視主持人,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既要固守根本打牢基礎,又要順應時代不斷創新,從專業基本功、綜合能力、全媒體技能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升級。
(一)練好播音主持基本功,做專業化主持人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播音主持工作的基本要求不會變。新媒體發展造成的泛主播化現象中,雖然人人可以主持、主播,但廣播電視主持工作對播音員主持人的專業化要求並沒有降低。標準清楚的普通話發音、舒服有力的氣息發聲、富有感召力的播音創作水平、嚴密巧妙的口語表達能力、堅實的主持功底以及成熟的政治素養、文化學養和藝術修養始終是播音主持人才的立身之本。
廣播電視主持人必須打牢專業根基,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同時要主動向經典欄目學習、向著名主持人學習,取長補短,完善提升專業技能水平。
(二)提升采編製播綜合能力,做複合型、專家型播音主持人
網絡時代知識更新快,新生事物多,特別是隨着新興媒體的迅速發展,新聞傳播製作的即時性、視頻化、碎片化、分眾化要求每一名廣播電視工作者都能掌握采編製播能力,傳統的記者、編輯、播音、主持各工種的分工界限逐漸變得模糊,具有廣博知識、綜合能力的新型人才成為全媒體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新趨勢。
面對當前媒體深度融合帶來的挑戰,廣播電視主持人要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學習和掌握多學科知識和技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主動學習掌握采編製播各種能力,成為新時代需要的複合型、專家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才。
(三)順應時代要求,探索新媒體主持風格
在媒體融合時代,人人皆為傳播者,人人又皆為受眾,受眾與媒體的關係不再像以前那樣涇渭分明。廣播電視主持人應當順應潮流,樹立用戶思維,了解受眾需求,尊重受眾收聽收看習慣,在節目內容、形態上貼近受眾,緊緊抓住“目標受眾”這個核心製作受眾喜歡的節目。
要學習了解新興媒體視聽節目對播音主持的新要求,突破傳統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方式和風格,培養自己主持新媒體節目的能力,將專業化播音主持融入新媒體節目形態中,在新媒體主持中展示專業水平,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突顯播音主持專業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廣播電視主持人還要根據全媒體發展的新形勢,努力探索全媒體業態下的播音主持風格,做全能型跨界主持人,既要突破傳統廣播電視限制,實現音視頻融合,又要突破線上線下主持分隔,勇於走出直播間,做線下活動的主持人。
一年一度的總台主持人大賽為廣大觀眾提供了文化盛宴,也折射出了媒體融合時代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才能力素養的新要求。每一位廣播電視工作者都應該對照大賽要求查擺自身在能力素養上的差距,適應新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工作的新需求,提升自身能力素養。
(李燦民:泰安市廣播電視台主任記者;孫鳴璐:泰安市廣播電視台一級播音員)
本文刊於《全媒體探索》2025年2月號,原標題為《新時代廣播電視主持人應具備的能力素養——基於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3主持人大賽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