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推動人工智能(ai)全產業鏈布局方面優勢明顯。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北京人工智能相關產值規模有望突破2500億元。目前,北京自主研發的國產ai大模型發展現狀如何?怎樣推動大模型與日常生產生活相互交融,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大模型是生成式ai的重要表現形式,在北京中關村的一家科技企業,記者看到,不到1分鐘的時間裡,大模型就可以完成多輪自然語言人機對話,先閱讀指定文檔,進行內容歸納,再根據指令,用指定文體輸出生成內容簡介,且對話連續,反應流暢自然。
據了解,北京現已擁有122個大模型創新團隊,正通過不斷訓練和提升各類大模型智慧能力向實際應用落地,助力生產力發展邁進。
大模型賦能傳統產業提高生產效率
此前,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企業採用率已達15%,市場規模約為14.4萬億元。人工智能大模型具有超強計算能力,能夠處理海量數據,完成各種雲端的複雜任務,北京相關企業也正不斷打通大模型研發與產業應用場景的壁壘,推動人工智能在傳統行業落地。人工智能是如何賦能傳統行業,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進而產生實際效益的?
在北京海淀的一家人工智能企業,依託人工智能技術和汽車企業提供的歷史模擬數據研發出來的流體動力大模型,可以通過調整汽車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相關參數來改變汽車的氣動輪廓,一般可以在幾秒鐘完成一次汽車風洞實驗的模擬,進而快速輔助汽車外觀設計。
這家企業的人工智能產品在吉林的汽車生產企業就得到了應用,依託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企業開設了智能工廠。通過人工智能,一個平台就整合了工廠運行數據,提高了生產決策的準確性,提升了生產效率。在這裡,平均每四分半鐘就有一台整車下線。
目前,這家人工智能企業與製造、金融、零售、能源、醫療等二十多個行業展開合作,通過傳統行業或企業提供的特定數據,結合實際應用場景,建設垂直領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用大模型指導和優化企業的實驗、生產、監測等。
在北京,各類ai大模型已經開始進入金融、諮詢、人力資源領域等公司企業,通過對行業數據的高度學習,在這些新興產業領域中,國產大模型的商業化落地也正產生積極效果。
這裡是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人力資源招聘互聯網企業,每天需要發布和篩選海量的招聘信息,尤其是在春秋招聘旺季,企業在招聘和向客戶提供人才推薦服務時,都面臨短期內處理大量文件和長時間面試的壓力。
楊寧是這家公司的招聘經理,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已經十年了。公司引進ai大模型後,她感覺自己現在擁有了一個得力的工作助手,在發布招聘崗位、篩選簡歷、初試等各環節都節省了大量時間。
招聘平台工作人員楊寧:有時候一天可能要發布10到20個崗位,研發崗位的話,我們需要跟業務去對,可能花費我們一到兩天的時間才能把這個崗位梳理完。自從上了ai發布職位這個功能之後,我可能一個小時之內,就把這個崗位一鍵生成發布出去了。
這家招聘平台便捷應用的大模型,就來自北京中關村一家人工智能企業。大模型可以把招聘信息自主進行整合、匹配、統計和數據分析,節省大量人工勞動。而他們的各類垂直大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聲音識別和其他領域,都可以通過不斷學習和調整,逐步提高準確性和泛化能力,適配不同行業的應用場景,能實現工作流程全面優化,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文生視頻助力動畫製作ai描繪詩情畫意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下,傳媒領域也迎來內容生產與傳播方式的變革。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打造的中國首部文生視頻ai系列動畫片《千秋詩頌》正式播出,藉助人工智能技術還原中國古詩詞中的人物與場景,是“人工智能通用模型+行業數據”的垂直模型在媒體內容生產方面的有效實踐。
畫面中這個策馬奔騰的年輕人是“詩仙”李白,不斷變化的背景映襯出詩人急切的心情,用漫天紅霞、一葉孤舟與人物背影,展現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的情境。
依託國內首個廣電專業領域的視聽大模型——總台“央視聽媒體大模型”,《千秋詩頌》創作團隊使用大量國畫、古詩詞為訓練素材,與ai大模型進行反覆溝通。經歷了無數次藝術創作語言和代碼語言的碰撞,“央視聽媒體大模型”具備了獨特的風格和強項——中國審美。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高級工程師譚陽:大模型會採用我們央視大量的語料數據庫,尤其是中文的高清4k、8k的素材去做預訓練。比如說動畫類的,我們會投喂相應的動畫風格的圖片和視頻素材,然後通過文生圖和文生視頻去節約我們傳統的製作周期,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
只要通過輸入“風格參考圖片+提示詞”的簡單操作,就能快速完成動畫人物、場景等眾多元素的生成。
《千秋詩頌》製片人王漪凝:這是咱們央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片子裡面的一些場景和道具,尤其是道具都來自博物館的一些館藏,《千秋詩頌》聚焦從小學到高中234首的古詩詞,一些一線的語文老師,還有教材編輯給了我們從建築、禮儀,然後一直到服飾上全流程的審核和建議,盡量地恢復當時詩詞朝代的一些真實的畫面資料和東方的審美。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