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中國互聯網社交的發展史:一部我們的青春史

2024年03月29日21:25:30 科技 1063

初次見面時掏出手機掃個碼,微信、微博點個贊,已經在不覺中成為了中國人的社交動作。互聯網的出現和普及,為中國人的社會交往提供了新的空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交習慣。

在過去30年里,伴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中國社交媒體的形態和功能經歷了多次演變,從最初的BBS(網絡論壇)和博客,到後來的社交服務網絡(SNS)如微博、微信,再到如今的短視頻、直播等各種各樣的社交軟件和產品形態,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打破了傳統的地理和時間限制,為人們提供了全球範圍內的即時溝通和社交平台。這些變化不僅推動了社交媒體行業的發展,也推動了人們社交環境和社交身份的動態流變。

陌生人社交的崛起

中國是在1994年擁有全功能互聯網的。在國內最早的一批用戶印象中,那時候的互聯網與其說是“交流信息的平台”,不如說是“傳遞信息的渠道”更合適。電子郵件讓人們更加方便快捷地對點聯絡,聊天室里的人們頂着臨時ID,與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實時閑聊,還來不及深入的話題在下線後隨着臨時ID永遠消失。

聊聊中國互聯網社交的發展史:一部我們的青春史 - 天天要聞

本世紀初的網吧。

最早期的互聯網讓人們第一次實現了與陌生人的溝通,但這種“有交流無社交”的局面,一直到BBS出現才迎來真正地改變。

中國的第一個BBS網站是在1991年出現的,但一直到1995年後計算機的大幅降價、撥號上網成為歷史、Windows替代DOS系統,水木清華(1995)、貓撲(1997)、西祠衚衕(1998)、天涯社區(1999)、 華聲論壇(2001)等BBS才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BBS的特點是由許多板塊或話題組成,各個板塊或話題是獨立的“部落”,各自吸引着有共同興趣或關注的青年人集結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有着明確主題並積極互動的社區。和聊天室相比,BBS在保留“匿名性”的同時,更通過固定ID讓網友的發言有了痕迹,這意味着吸引網友的不僅是“有趣且值得聊的話題”,更包括“志趣相投且聊得來的陌生朋友”。

由此一來,“匿名制的偽裝身份社交”就此成為了BBS的核心賣點。在BBS這個匿名的網絡社區中,人們可以構建自己的虛擬身份,主要通過文字交流來建立社交關係,這是當時主要的網上社交方式。

1999年上線的天涯,是中國網絡文化的先驅,精英大V和草根用戶在這裡聚集,家長里短、國家大事和國際風雲在這裡碰撞,天涯成為那個時代年輕人聚集的網絡社區,被稱為是“80後的時代回憶”。

作為天涯論壇的老用戶,小寒在天涯上擁有近9萬的粉絲,因為喜歡在論壇里發帖子,他在天涯論壇積累了第一批讀者,早在大學期間就簽約了出版社,拿到了8000元稿費。不僅如此,他在天涯上認識了各行各業的“牛人”,大家的交談基本都是基於興趣和靈魂的共鳴,有些人到現在都還保持着聯繫。“天涯改變了我的人生。”小寒說。

對於上世紀9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的大學生而言,校園BBS就是大學生活的一部分。清華大學的水木清華BBS、復旦大學的日月光華BBS、中國人民大學的天地人大BBS都是那時的大學生們耳熟能詳的網絡交友社區。

聊聊中國互聯網社交的發展史:一部我們的青春史 - 天天要聞

水木清華BBS。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的高原,上學時就是天地人大的資深用戶,2000年上大學時,她和其他4個室友一起湊錢,找了一個計算機系的男生拼裝了一台“大頭電腦”。每個人都分時段上網,看學校通知和社群活動信息,學生們對任課老師的評價是學期選課的重要參考,各個匿名ID分享校內校外的八卦,各種網絡熱點也經過BBS發酵升溫,通常一個人上網時,屏幕前面湊了3、4個腦袋。

從知識社會到草根媒體

BBS給了人們發表言論的自由空間,隨着網絡的普及,人們的言論自由得到較大的滿足,而此時凸顯個人才能、張揚個性的需求更日益突出,Blog應運而生。

2002年,方興東與王俊秀一起發表了《中國博客宣言》,第一次將Blog翻譯成博客,方興東認定博客能引領中國向知識社會轉型,當年8月,“博客中國”( Blogcn.com)成立。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2004年國內網民總數僅為9400萬,同期國內博客數量達到300萬,而大約每30個網民中就有一個是博客使用者。

2006年至2009年被認為是博客的黃金年代。新浪博客、網易博客、搜狐博客、天涯博客、博客大巴等各種博客平台在中國盛行,國內湧現了大批優秀的博客和博主,比如後來博客總閱讀量破億的韓寒、知名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如今的“幣圈首富”李笑來、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等等。寫博客、看博客、討論博客成為當時人們生活中的一種潮流。

聊聊中國互聯網社交的發展史:一部我們的青春史 - 天天要聞聊聊中國互聯網社交的發展史:一部我們的青春史 - 天天要聞

2018年,運營近12年的網易博客宣布關停,網友們紛紛表達對博客時光的懷念和感慨。

2009年9月,新浪微博悄然上線,140字符限制,配合博客時代的名人策略,新浪微博成為了網民“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的新空間。

憑藉更高的自由度、更強的傳播屬性和社交屬性,微博迅速拉攏了許多本屬於博客的用戶,更是將互聯網時代不斷新增的網民收入懷中。與傳統博客相比,微博的篇幅更小,交互性更強,信息傳遞更為及時、快速。而且,微博並不依賴於電腦終端,相反,以移動終端為主,以碎片化信息為主要傳播內容的微博,自由度更高、傳播性更強,介於傳統博客和實時通訊之間,呈現出半廣播半實時交互的性質。真正做到了“4A”,即“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任何事)。

在社會領域,作為一種門檻極低、參與性強的“草根媒體”,新浪微博讓每個人都成了傳播者,極大地激起人們的表達慾望和參與熱情。通過“隨手拍解救被拐兒童”、微博公益捐助、微博賣滯銷農產品等等,新浪微博讓無數微弱的聲音在網絡空間中被放大成振聾發聵的公共話語,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2010年,《新周刊》將年度傳媒網站的榮譽頒發給了“新浪微博”。一時間,“圍觀改變中國”成為了線上線下的熱議話題,人們誇讚新浪微博“彌補了傳統媒介在信息發布方面的缺陷”。

熟人社交的熱絡

除了博客、微博這類陌生人社交廣場,以QQ、微信為代表的熟人社交也在蓬勃發展。通過社交媒體,人們可以輕鬆與朋友、家人和陌生人保持聯繫,分享生活、觀點和經驗。

中國的80、90後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記憶:跑到網吧“掛”2個小時的QQ,只為了增加一天的升級天數,然後看着QQ等級從星星變成月亮,再從月亮變成太陽。聽到一聲“咳嗽”,代表收到了系統消息;聽到“敲門聲”,就代表有好友上線了;跟好友留言“互踩”、拒絕“跑堂”,上鬧鐘掐點“搶車位”和“偷菜”……以QQ聊天、QQ群為主要社交形式,再復加QQ寵物、QQ空間、QQ秀等多樣化玩法,使得QQ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通訊工具,更成為了一個綜合性的社交平台。

聊聊中國互聯網社交的發展史:一部我們的青春史 - 天天要聞

騰訊QQ經典頭像。

發佈於1999年的OICQ(2000年11月更名為QQ)僅用了9個月就突破了100萬人次的註冊用戶,2002年3月,QQ註冊用戶突破1億大關,成為了國內即時通訊的絕對領導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它在中國社交的統治基礎。一直到微信問世的2011年,QQ依舊很火,月活仍高達6.476億,但此時很多中、老年人士對網絡社交都還不太“感冒”;在微信推出後,用戶覆蓋率大大增加。

黃建新第一次上網就是使用微信。幾年前在女兒要出國留學、電話通訊行不通的情況下,他才勉為其難第一次“觸網”。女兒給他的手機里安裝了微信,在經過一個星期的緊急培訓後,黃建新勉強學會了“文字消息”“語音消息”“視頻通話”幾個功能,臨行前女兒不放心,給他畫了一本“微信使用指南”,千叮萬囑他要每天學習,以免斷了聯絡。

“以前只能打電話,現在隨時隨地就能視頻見面。”現在,退休後的黃建新不僅通過上網聊天實現了和家人每天“面對面”,熱愛書法的他還加入了“大理州老幹部詩書畫協會”,平時協會定期組織“筆會”,都會在微信群“書法三組”里發布通知。黃建新告訴記者,別看群里都是60歲到80歲的老人,但個個都會上網,大家經常在群里分享書畫心得,發送節日問候。

百度指數顯示,微信用戶群中佔比最大的是30-39歲這個年齡段的用戶。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顯示,早在2018年,微信就已經超過電話和面對面溝通,成為50歲以上中老年人最常用的聯絡方式。

聊聊中國互聯網社交的發展史:一部我們的青春史 - 天天要聞

去年12月,一位70歲的重慶阿姨因微信被封號哭訴“兩天看不到微信,生活都沒樂趣了”,此事一度衝上微博熱搜。

3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隨着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網絡社交的環境一直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網民數量不斷增長的同時,社交功能在新媒體中泛化,也因此衍生出更多的細分市場,B站、抖音、YY直播、小紅書、快手等視頻和在線直播平台都嵌入了社交功能,而這些泛社交功能的應用軟件也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滲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各領域,虛擬世界逐漸走向“真實”。人們即使面對面的如常真實交流,也仍然使用朋友圈繼續網絡互動,在虛擬與真實之間,頻繁地自如轉換。

社交是人類社會永恆的需求。縱觀這30年,互聯網改變、革新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方式。在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基礎架構之上,基於虛擬數字信息交互,人們通過網絡交往,形成與現實社會緊密聯繫,卻又有着顯著區別的社交方式。

聊聊中國互聯網社交的發展史:一部我們的青春史 - 天天要聞

撰稿:黃江勤

排版:張藝博

編審:魯楠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2024款iPad Pro首發M4芯片,11英寸256GB定價很蘋果! - 天天要聞

2024款iPad Pro首發M4芯片,11英寸256GB定價很蘋果!

在大部分用戶的認知里iPhone手機的銷量才是蘋果硬件產品的重中之重,像iPad Pro、MacBook等產品則在銷量上沒法跟iPhone手機相比,事實確實如此,但斷然不能忽視iPad Pro和MacBook這些設備的貢獻度。甚至在相應的細分市場里也屬於頭部了。
不再喊“遙遙領先”,華為余承東低調一個月後,宣傳問界新M5“閉眼入” - 天天要聞

不再喊“遙遙領先”,華為余承東低調一個月後,宣傳問界新M5“閉眼入”

紅星資本局5月15日消息,今日,問界新M5正式開啟全國大規模交付。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發文表示:截至目前,問界M5系列累計交付超過13萬輛。“上月底剛發布的問界新M5全系標配華為高階智駕,帶來全維安全,是一款可以“閉眼入”的好車!”從“遙遙領先”到 “閉眼入”,余承東只低調...
智慧養老是什麼?華為全屋智能AI康養解決方案重磅來襲 - 天天要聞

智慧養老是什麼?華為全屋智能AI康養解決方案重磅來襲

目前,我國社會人口朝着老齡化趨勢發展,如何更好地為家中老人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或者說如何才能時時刻刻照顧到他們是絕大多數中年人都發愁的問題。畢竟要是送往養老院、養老社區,經濟負擔大不說,護工也不會時刻在身邊看着,照顧不全面也是常有的事情。
華為首發雲晰柔光屏,學習成長必備的實力護眼平板 - 天天要聞

華為首發雲晰柔光屏,學習成長必備的實力護眼平板

作為一位全職兼數碼博主的媽媽,我日常不僅要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還要在瑣碎的日常中進行內容創作以及找到自我提升的空間。最近,我發現了華為MatePad 11.5"S這款平板,它簡直成了我學習、記錄、創作的得力助手。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款平板給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吧!首先,我要說的是華為MatePad 11.5"S的屏幕,雲晰...
當Pura 70遇上Harmony OS 4.2 華為十餘款新品亮相 - 天天要聞

當Pura 70遇上Harmony OS 4.2 華為十餘款新品亮相

作者:王昕 來源:IT時報2024年5月15日,華為舉辦夏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帶來了包括華為MateBook 14、華為MatePad 11.5"S、華為WATCH FIT 3、華為兒童手錶5 Pro、華為Vision智慧屏 4、華為智能眼鏡2等在內的多款全場景新品,以及華為MatePad Pro 13.2英寸、華為FreeClip 耳夾耳機等多款熱銷產品的
微信即將收費?官方回應來了! - 天天要聞

微信即將收費?官方回應來了!

微信免費即將結束?發“早安”表情包要收費?……近日微信安全中心回應:這些都是謠言1可從騰訊服務器下載聊天記錄?真相:聊天記錄屬於用戶隱私,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戶的聊天內容。聊天內容只儲存在用戶的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上。2微信免費即將結束?真相:用戶下載微信軟件和使用微信的社交功能不會被收取費用,大家可...
從大國重器到手機電腦,它是諸多顛覆性技術的源頭 第三屆全國超材料大會舉行 - 天天要聞

從大國重器到手機電腦,它是諸多顛覆性技術的源頭 第三屆全國超材料大會舉行

圖說:第三屆全國超材料大會現場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近日,第三屆全國超材料大會舉行,2000餘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濟濟一堂,深入研討交流。本次大會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超材料分會、中國物理學會電介質物理專業委員會、中國電子學會元件分會主辦,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
浪潮計算機推出獨家四路服務器新品,為關鍵核心應用提供可靠算力支撐 - 天天要聞

浪潮計算機推出獨家四路服務器新品,為關鍵核心應用提供可靠算力支撐

伴隨着智慧計算時代的到來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化等創新技術在應用普及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細分和深化,使得企業的業務系統日趨複雜,數據量、數據類型更加龐大,對計算平台的性能要求“水漲船高”,更加全能的四路服務器逐漸成為行業用戶的新選擇。  長期以來,國內高端服務器市場主要由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