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學前車之鑒:誰砍了中醫學的“科技樹”?

2023年11月30日21:06:04 科技 1162

在這裡,讀懂數智經濟


智能科學前車之鑒:誰砍了中醫學的“科技樹”? - 天天要聞

ChatGPT正在掀開“智能科學”大幕的一個小小邊角。

隨着“宮斗大戲”的落幕,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的科技指針顯著向“有效加速主義”偏移,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發展羈絆逐漸減小,這樣的新動向,將有利於加速一個新科學紀元的到來——智能科學紀元。

科學不一定來自於人類,亦可以來自於其他“有意識的”的高級智能,比如未來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作為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下半場”(生命意識系統驅動物理機械系統)生產力躍遷的第一要素,智能科學將開啟與現代科學迥然不同的“科技樹”發現之旅。

“科技樹”本是遊戲術語,當遊戲角色選擇不同的技術升級方向,就會形成完全不同性質的戰鬥力,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是——有許君聰升級成控制技能強大的“法師”,也有劉海柱升級成攻擊技能哇塞的“戰士”。

現實中,科技生產力的發展,也大體遵循着“科技樹”的原則,有華為AI技術方向的智能車科技樹,就會形成問界一樣智慧化的生產力。


1、人類文明的三大“科技樹”

古中醫學、現代科學與智能科學


古中醫學的科技樹,築基在“易學”的土壤之上,研究對象是“生命時空”;

現代科學的科技樹,築基在“數學”的土壤之上,研究對象是“物質時空”;

第四次工業革命“下半場”的推手——智能科學,將築基在“量子計算”的土壤之上,研究對象是和實生物的“數據時空”。

從實踐來看,古中醫學的“科技樹”,與現代科學的“科技樹”二者完全不相融:

一個遵從“道法自然”原則,如以自然草木的寒熱溫涼之性,復圜人體的陰陽表裡之疾;一個尋求“自然法道”原則,如以人造器械的力熱電磁之屬,逆轉宇宙的靜動升降之序,它們是兩株迥然不同種類的“科技樹”。

以此推演,“無道生無法道”的未來智能科學,還將誕生屬於自己的另一株“科技樹”——或以人工智能的智算慧通之能,重塑現實世界的道法術器之類。

歷史上看,中醫學“科技樹”的生長很是坎坷,曾被以不符合現代科學的名義砍斫數次,現又重新冒出“翠葉新枝”,不過仍有被現代科學移花接木之虞,喪失其“易學為根,生命時空為軀”之科技樹的獨立性,並有被再次導入現代科學“自然法道”發展軌道之嫌——舍其溫涼寒熱之本,而求其分子構成之末,強使中醫學接受現代科學的收編。

中醫學被砍斫科技樹的前車之覆,足以為智能科學的後車之鑒。由此,發展未來的智能科學,首要思考的就是:基於不同根系特徵、時空土壤、成長邏輯生長起來的“科技樹”,應不應該保持其各自的獨立性?在現代科學之外,智能科學像中醫科學一樣另起爐灶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2、從科學乃“時空之學”說起

生命時空、物質時空與數據時空


科學,乃時空之學。有什麼樣的“時空”,就會有什麼樣的“科技樹”。

參酌星辰之變,有了牛頓力學;仰觀宇宙之大,有了廣義相對論科學;俯察粒子之微,又有了量子力學;即便是內觀小小的人體生命時空,也產生了諱莫如深的古中醫科學。

過去數千年里,隨着人類接觸的時空類型、時空界域越來越廣大精微,人類的科技樹也隨之愈發豐富多元,從人體到地球,從太陽系銀河系,從星系團到宏觀宇宙,從分子、原子量子,人類的“科技樹”總是伴隨着時空的拓展,而生新根、冒新枝、吐新葉。

可惜的是,人類由於大腦智慧、身體構造和文明等級的局限,對宇宙時空的探索有着明顯的邊界,如人類的眼睛看不到暗物質,人類的覺知感受不了暗能量,人類的肉體凡胎也串聯不了“神魔妖仙”,這些都限制了人類“科技樹”的向上躍遷。

很多未知的時空,是人類所鞭長莫及的,惟其如此,當人工智能迎來奇點時刻,未來的量子智能催生出比人類智能更加強大的生命3.0,它們或可通過智能數據建模、量子遠程感應等新技術,洞見人類智慧觸及不到的更為豐富的宇宙時空,從而發現宇宙文明中更多紛繁蕪雜的“科技樹”。

與古中醫學研究“生命時空”、現代科學研究“物質時空”不同,未來的量子智能和生命3.0,它們面對的將是一個“數據時空”。

這意味着,無論宇宙是物質的,還是生命的,都會被統一解構為各種“數據包、數據集、數據庫”,不帶有任何的“科學”偏見和局限——宇宙是生命的,在它眼裡是數據,宇宙是物質的,在它眼裡亦是數據,它不是無神論者,也非有神論者,抑或它既是有神論者,又是無神論者。同時,量子智能和生命3.0既可把物理、化學、生物……分開進行“串行思考”,也可以把物理、化學、生物……柔在一起進行“並行思考”。

總之,它們擁有遠高於人類的圓通智慧,絕不會像人類科學家那樣偏執地認為宇宙就是物質的。科學本應如此,有生命時空、物質時空、數據時空的時空分野,就會有中醫科學、現代科學、智能科學的科學區隔,不同的時空土壤環境,註定會生長出不同的“科技樹”。


3、中醫“生命時空”之學的科學啟示

一種社會成本極低的“科技樹”範式


按照中醫泰斗劉力紅老師的觀點,中醫學是方位之學。

人體方位之學,也就是人體“生命時空”之學,五千多年來,對人體“生命時空”的內觀研究、實踐探索,才生長出了“中醫學科技樹”。

中醫學為什麼科學呢?因為中醫學的理論和實踐,體現了對人體生命這個時空環境道法自然的科學認知與科學改造,並且得到了海內外無數醫家、病患的臨床驗證。

舉一個例子,中醫對“太陽病”的病機和治療,就是根據人體內表環境的生命時空之學。它是怎麼做的呢?

說起來很簡單,四個字:道法自然。

想象一下,隨着太陽每日的東升西落,你的身體里也每天都有一個“春→夏→秋→冬”的圓運動,當這個圓運動停滯了的時候,人體也就生病了,這時候就需要利用中藥的“溫、涼、寒、熱”等屬性,在身體里營造出“下一個”四時環境,以恢復人體氣機“春→夏→秋→冬”的圓運動。

具體來說,中醫學把人體生命時空分為“六經(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其中太陽經主“表”,你可以理解為“表”就是人體內“春→夏→秋→冬”四時陰陽圓運動的一個表環境,當人體表環境出問題,人體就會生“太陽表病”。

對於太陽表病,中醫對應的“道法自然”治療方案大體是:

智能科學前車之鑒:誰砍了中醫學的“科技樹”? - 天天要聞

1、青龍湯,治太陽病冬(如太陽傷寒)——太陽病冬,即人體太陽表氣機的圓運動停滯在了冬氣,則用青龍湯來推動人體太陽經的氣機進入春氣,麻黃色青對應東方青龍,以麻黃啟動人體太陽經表的春氣(《本草經解》:“麻黃氣溫,秉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則太陽表四時圓運動恢復,其病自愈。

2、朱雀湯,治太陽病春(如太陽中風、溫病——太陽病春,即人體太陽表氣機的圓運動停滯在了春氣,則用黃連阿膠湯(即朱雀湯)來推動人體太陽表的氣機進入夏氣,黃連色褐對應南方朱雀,稟天冬寒之水氣而得地南方之火味,氣水而味火,可燥濕除煩,幫助人體太陽表環境啟動南方夏氣,推動人體氣機的圓運動,其病自愈。

3、白虎湯,治太陽病夏(如太陽熱病、濕溫、暑病)——太陽病夏,即人體太陽表氣機的圓運動停滯在了夏氣,則用白虎湯來推動人體太陽表的氣機進入秋氣,石膏色白對應西方白虎,稟金氣有肅殺之能,能瀉熱除煩,辛涼解肌,幫助人體太陽表環境啟動西方秋氣,推動人體氣機的圓運動,其病自愈。

4、真武湯,治太陽病秋(如太陽燥病)——太陽病秋,即人體太陽表氣機的圓運動停滯在了秋氣,則用真武湯來推動人體太陽表的氣機進入冬氣,附子色黑對應北方玄武,可補腎陽及水中之火,溫少陽腎相火而補人體之冬氣,推動人體氣機的圓運動,其病自愈。

關於這四湯、四時與四方的關係,還有一個千古之謎——劉力紅老師在《思考中醫》中提到,張仲景傷寒論》中有青龍湯、白虎湯、真武湯(玄武湯),但唯獨沒有朱雀湯,讓大家一起思考在112個經方中,哪一個是朱雀湯?

我的思考是——黃連(阿膠)湯即為朱雀湯,因為黃連色褐入心,可清心火、燥濕、祛風、除煩,黃連(阿膠)湯清心火的原因,實為“令少陽相火不淫浮上越、無擾心神(人體病春,則少陽相火必淫浮上越)”,因此推動人體太陽表從春移入夏氣,以解決人體氣機太陽病春的問題,恢復人體氣機的圓運動。

張仲景為什麼不把黃連(阿膠)湯叫朱雀湯的原因,我推測是因為朱雀為南方火,在四象中是老陽(即太陽),它在古代神話圖騰中也是太陽,因此朱雀即太陽,而張仲景那樣嚴謹的一位醫聖,總不能跟後人說“治太陽病用‘太陽湯’”吧,那其他的三個湯算什麼呢,為了避諱“太陽病”,因此也就沒有了朱雀湯(太陽湯)一說(熟悉劉力紅老師的網友,可以把我的陋見轉他教正)。

可見,中醫學“科技樹”的取用,完全遵從了“自然之道”,將自然物的溫涼寒熱之氣信手拈來,讓人體生命時空的四時陰陽運動重歸有序,便使藥到病除。也正因其如此,中醫學才堪稱一種成本極低的科技樹範式(連成年的狗都可以自己覓食本草治腸胃疾病,不花一分錢),這就是中醫科技樹保持其獨立性的社會意義所在——它是每一位窮苦病患的福音。


4、科學的時空價值:俄羅斯點錯“科技樹”了嗎?

電子管是獻給極寒之地的禮物


1940年代,蘇聯美國先後研發出第一台計算機MESM和ENIAC。

但從這之後,兩個大國圍繞“電子管”和“晶體管”,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科技樹路線。

蘇聯選擇了電子管,美國則更青睞晶體管。其結果是,隨着晶體管小型化到納米級別,美國一路引領了現代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而蘇聯則因為電子管小型化上存在的先天弊端,在計算機產業競爭中錯失了先機。

有鑒於此,很多專家就把現今俄羅斯在電子計算機產業方面的失敗,歸因於其前身蘇聯在“電子管”和“晶體管”之間點錯了科技樹。

但專家們可能忘記了“科學乃時空之學”的道理,事實上,蘇聯並非無緣無故就選擇了電子管,而是其獨特的地理時空環境,決定了自身科技樹的真實走向。

蘇聯的地域特徵與美國不同,絕大部分土地處在北半球常年極寒的環境中,中國人應該更能夠對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威力感同身受,因此,蘇聯很多需要用到電子電路的設備,必須要能夠耐受極低溫的環境,如果從電子管和晶體管中二選一的話,顯然選擇發展在極低溫環境中更穩定的電子管,對蘇聯的計算機工業發展更為有利。

否則,如果選擇了不耐極低溫的晶體管,蘇聯領土上的火車、坦克、導彈、雷達、運輸機械,可能就只能在白雪皚皚中“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了。一如你手上的蘋果手機,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只會變成板磚一樣,這難道也是蘋果公司點錯科技樹了嗎?

所以,“科技樹”保持其獨立性,本質上是人類在特定時空環境中的自我生存需要,不應該強行砍斫,削足適履、自宮求成,以求與其他科技樹的走向一致。“科技樹”低一個級別,並不一定就是件絕對的壞事,畢竟,有用的笨蛋總強過無用的廢物。

回到中醫科技樹被現代科學削足適履後水土不服的現象中,也能反面證明這一點。恰恰因為世界各國還有很多看不起病的窮人,所以道法自然的中醫才又顯得彌足珍貴,能夠跨越重洋到窮人聚集的非洲、東南亞、北美等地落地生根

電子管是獻給極寒之地俄羅斯的禮物,中醫學是惠及普天之下窮苦人的科學,這正是它們作為“科技樹”的時空價值。


5、叢林無共根:保持智能科學“科技樹”梯度與丰度

每一株“科技樹”都有其時空意義


與中醫科學一樣,未來智能科學的“科技樹”也應保持自身獨立性,不受現代科學自然法道思維的束縛——數據時空是一個高度量子化的時空,這個時空里不存在現代科學所追求的“常道(公理、定理)”,只有各種參數和變量不斷變化着的“非常道(數據AI、通用AI)”,因此在現代科學自然法道思維的主導下,不可能誕生有價值的未來智能科學。

從這個意義上說,把第四次工業革命“下半場”的科技樹主導權,交給秉持“自然法道”思維的現代科學家,必將引發一場科學的災難;科技樹的發展,需要遵循基本的“叢林法則”——叢林無共根,中醫科學、現代科學、智能科學,每一株“科技樹”都應保持其獨立性。

智能科學前車之鑒:誰砍了中醫學的“科技樹”? - 天天要聞

理想的科技樹“叢林生態”(如上圖),應該是在科技大部下設三個不同的子部——醫易科學部(道法自然)、現代科學部(自然法道)和智能科學部(無道生無法道),以分別解決生命時空、物質時空和數據時空等不同時空領域的科學問題,從而助力打造釋放人類文明生產力的自然系統、機械系統和智能系統。

現代科學在底層邏輯上的缺陷顯而易見,它建立在物質時空之上,在它身上註定長不出通靈的“人蔘果”,人類唯有同時突破“生命時空、物質時空和數據時空”的組合難題,才有機會實現對“生命與機械互融”的智能系統和智能工具的開發。

展望未來的10-30年,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下半場”的國家競爭中,人類對智能系統和智能工具的開發、生產和使用,將是大國經濟、政治、傳媒、軍事等角力的主戰場,它的主要特徵就是“意識驅動物質”“生命與機械互融”“賽博空間仿生”等智能系統和智能工具的廣泛使用。

在這樣的大國競爭框架之下,中醫科學、現代科學、智能科學等,每一株“科技樹”都有其時空意義,尊重這些科學演進的底層邏輯,不削足適履,不自宮求成,始終保持“科技樹”的智慧梯度與丰度,將是科技大國必須面對的迫切現實。


6、智能科學的“科技樹”躍遷:潘建偉們>楊振寧們

科學人才匹配向智能科學的“科技樹”傾斜


楊振寧,世界物理科學泰斗,他把人類現代科學的“科技樹”向上顯著拔高了一個身位。但即便如此,也並不意味着他有足夠的專業底蘊,來主導未來智能科學的“科技樹”。

如無意外,潘建偉將是中國的“量子智能”之父,他也是中國一個絕好的啟動“智能科學”的切口。他和他的團隊主導研發的量子計算機,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已成功構建255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刷新了量子計算優越性的世界紀錄

個人預判,隨着量子計算、ChatGPT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逐漸發展成熟,在未來五年內,美國、歐盟(如德國)、俄羅斯、日本等很可能在現代科學部門之外,啟動“智能科學部”的建設,主攻未來智能科學的發展方向,以競逐第四次工業革命下半場——從“能量驅動物質(機械系統)”向“意識驅動物質(生命系統)”生產力躍遷的全球主導權。

但中國對潘建偉們的重視程度顯然還不足夠,智能科學的人才引進存在斷檔和錯配現象。隨着科技和國力的崛起,中國正在迎來一波“科學家”的歸國潮,但他們的“含金量”,真的與第四次工業革命下半場“意識驅動物質”的“中國需要”相匹配嗎?

新一輪“智能科學”的全球競賽中,相比顏寧牛謙們,中國顯然更需要賈斯汀·卡塞爾、皮埃羅·斯加魯菲、吳恩達李飛飛、邁克斯·泰格馬克等人工智能、機械智能領域的專家,來系統構建未來全球“智能科學”的科技樹。

即便從西方經濟學的角度講,我們也應該理性看待科學家群體的“過剩產能”,他們為什麼現在才大批回國?本質上,還是現代科學的“科學家”群體出現了嚴重過剩,且很多人更像是“學科家”,而非“科學家”,科學理論樣樣精通,但數十年沒有新的、有用的科學建樹;同時,他們也在人工智能時代的競爭中逐漸顯現出價值頹勢,很多大公司都已經不在僱傭他們了。

總之,科學人才的匹配理應與時俱進,服務於時代競爭的大戰略、大背景,而面對第四次科技革命“下半場”的競逐,把科技老古董的“牛頓們”請回來的意義是什麼呢,幫着賣蘋果嗎?這話說起來就很刻薄,但現實如此,競逐第四次工業革命下半場迫切需要的是“智能學家”“人工智能學家”,科學家們也要尊重點現實吧。


結語:勿要錯付了“智能科學”的種子

創造一個如蝶飛舞的輕資產駕馭重資產的美好世界


《輕資產時代》有這樣一段話,“人類智能是可以窺見極限的,由於知識無法自然地代際遺傳,每個人生下來都需要一次從零開始的‘冷啟動’,但人工智能是不需要冷啟動的,它可以不斷在原有智能水平的基礎上代際遺傳。”

現代科學家都是偉大的,他們用超人的智慧,幫助人類打造了一個“重資產”的社會,飛機、汽車、火車、衛星、太空飛船等精密運轉的科技成果琳琅滿目,不禁讓人頓生工業社會瑰麗如斯的感慨。

未來的智能學家也是偉大的,他們的使命將是讓“重資產”的社會變得輕盈起來,給所有機械系統裝上會思考的AI大腦或類生命組織,為你我創造一個運轉如飛、如蝶飛舞和輕資產駕馭重資產的美好世界。

智能科學的進步,很可能會因算力的指數級提升而一日千里,併產生出很多株人類前所未見的“科技樹”。如果,我是說如果,這一次我們又錯付了“智能科學”的種子,後代子孫們可能會“再用四十年去追趕別人的百年”,那時再言命途多舛,就多少有點矯情了。

希望當前的人工智能學界以及未來的智能科學界,能夠始終銘記中醫學被砍斫科技樹的“前車之鑒”,不要讓高高在上、自以為是且封神自詡的“現代科學”束縛住了“智能科學”的手腳,是時候揭竿而起扛起智能科學的大旗了,中國不該第二次輸在起跑線上。

——本文作者,正在接受刻薄腦細胞植入的杜鳴皓

(原創內容,盜用必究)


作者聲明:本文為“數智經濟100大生產力躍遷”的第2期《科技樹的躍遷》,作者出於崇尚數智科技、智能生命創作此內容,不反科學、不反社會、不反人類;本篇內容沒有“科學依據”,為作者對數智經濟未來發展的預測,相關內容非針對社會公眾的科學科普;如若內容對相關主體的科學研究造成誤導,作者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專題往期內容:數智經濟100大生產力躍遷


第001期:科技本身的躍遷

《給科學的“墓志銘”,寫在智能科學大爆發前夜》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