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眼|銀行“最強大腦”鏖戰正酣,多家金融科技投入超百億

2023年04月04日23:54:08 科技 2920

文/表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穎琳

隨着《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的出台,金融科技的浪潮在銀行賽道愈發高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亦在顛覆銀行傳統的業務模式。面對席捲而來的“硬實力”比拼,多家銀行都在近期披露的2022年年報中交出了答卷。

羊城晚報記者對13家銀行年報進行盤點,統計發現,國有六大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均超過百億元,其中工商銀行以262.24億元的數額穩坐頭部位置。股份制商行也來勢洶洶,多家科技投入占營收比重在4%左右,人才隊伍也有大幅增長。可見,“最強大腦”鏖戰正酣,各家銀行持續加大手中籌碼,積極迎戰。

科技投入過百億,佔比普遍增長

截至2023年4月初,已有十餘家銀行2022年成績單陸續出爐,並披露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最新進展。從數據來看,國有六大行可謂是“備足糧草”,金融科技投入均超過百億元。

年報顯示,2022年,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位列前三,金融科技投入分別為262.24億元、232.90億元、232.11億元。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緊跟其後,金融科技投入分別為215.41億元、116.31億元和106.52億元。

數據眼|銀行“最強大腦”鏖戰正酣,多家金融科技投入超百億 - 天天要聞

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銀行發力較為迅猛,頗有“彎道超車”之勢。過去三年科技投入年均增速接近30%,2022年金融科技同比增速達32.93%,營收比重更是高達5.26%,均居於國有銀行首位。

股份制商業銀行同樣不甘落後。雖然只有招商銀行一家的科技投入超出百億元,但相較去年年末,整體增速普遍有大幅躍升(平安銀行除外)。其中,渤海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的投入同比增速均超過15%。

為何銀行頻頻加大科技投入?全球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向記者表示,隨着互聯網技術的滲透,科技實力已成為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其一,藉助金融科技,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並優化客戶體驗,提升同業競爭優勢;其二,金融科技可為銀行提供更多的商業模式和增長空間,以拓展未來的新型業務領域。

此外,記者還發現,與國有銀行對比,股份制商行的科技投入比重均值更高。比如,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渤海銀行等四家銀行相關比例都已超出4%。

對此,安光勇解釋稱,“股份制商行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憑藉靈活的機制體制、較強的創新能力,在決策制定和激勵機制方面都能更快地響應市場需求,所以在金融科技的投入比重普遍更高、創新更活躍。”

人才體量齊破萬,“首發”項目頻出現

引入人才“活水”,是銀行業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特徵。多家銀行年報均提到,“2022年科技人員增幅為歷年之最”。從數據上看,科技力量破萬的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以及招商銀行,其餘多在千人量級。

記者統計發現,近八成銀行的金融科技人員占員工總數比重超過4%,並大量引入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技術專家。

比如,工商銀行金融科技人員達3.6萬人,佔全行員工的8.3%,其中數據分析師超7700人。交通銀行則在年報中表示,持續推進金融科技萬人計劃,金融科技人員數量較三年前增長近70%,2022年末金融科技人員5862人,較上年末增長29.15%;占集團員工總人數比例6.38%,較上年末上升1.35個百分點。

數據眼|銀行“最強大腦”鏖戰正酣,多家金融科技投入超百億 - 天天要聞

興業銀行方面同樣提到,加快高端科技人才引進培養,推進科技人才萬人計劃,科技人才佔比較上年末提升5.41個百分點至11.87%,該比重領先於其他銀行。

在科技落點上,多家銀行的專利授權、創新立項、上線項目數量節節攀升,部分銀行還披露了最新突破,“首個”一詞頻繁出現。如交通銀行成為首家使用自主可控分布式核心系統的國有大行;光大銀行深化數據治理,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國產化數據倉庫平台大集中的銀行……

此外,記者還發現,在金融科技應用領域方面,越來越多的銀行嘗試探索金融場景化布局。從年報可得知,場景金融、小微金融、移動支付、直銷銀行、大數據風控和反洗錢等日漸成為銀行的關注重點。

數字化轉型成首要利潤點

3月29日,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普華永道,共同發布《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其中提到,在經營壓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積極謀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超五成受訪銀行家認為“金融科技引領數字化轉型,帶動業務增長”是銀行業未來首要的利潤增長點。

近日,部分銀行管理層也相繼透露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路徑。在工商銀行2022年業績發布會上,副行長張文武提到,數字化轉型是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具體可以概括為“硬”“穩”“強”三個特點。其中,“硬”是科技實力更硬,“穩”是信息系統更穩,“強”,是科技賦能更強。

數據眼|銀行“最強大腦”鏖戰正酣,多家金融科技投入超百億 - 天天要聞

以熱點話題chatgpt為例,張文武表示,對於人工智能的研發,工商銀行一直高度重視,並推進在業務營銷、客戶服務、風險控制等各領域的應用。近期,工商銀行正與頭部科技機構合作,在國內同業中率先推出人工智能金融行業通用模型,初步探索出超大規模通用模型應用於金融行業的實踐,這有助於提升數字金融服務的精度和效率。

“隨着金融技術的深入發展和應用場景的豐富擴大,未來銀行的業務條線一定會與科技高度融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co-found智庫秘書長張新原預測,金融科技已經成為銀行業的革命性潮流和趨勢,未來投入比例會有繼續增長的趨勢。(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潘亮

校對 | 彭繼業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