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華為在5G通信領域實現對西方國家企業的反超之後,自詡為科技“霸主”的老美就徹底坐不住了。主要就是5G通信關乎着一個國家未來十年的發展前景,它不只是一場“技術革命”,更蘊含了千萬億級別的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信息戰”的走向。
為了迫使華為妥協、交出5G核心技術,美國近些年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不僅與加拿大、滙豐銀行聯合導演了一出誣陷孟晚舟的“大戲”,而且還在國際上散播華為5G技術設備不安全謠言,慫恿其他地區一起孤立華為。
然而,面對任正非寧可不再與女兒見面也要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強硬態度,美國最終也黔驢技窮了。眼看自己在5G競爭中落敗於華為的局面已無法改變,它又惱羞成怒的把手伸向了半導體產業,妄圖通過斷芯的方式徹底“打倒”華為。
不可否認,在美國及其“盟友”的圍堵之下,華為近些年的日子確實不好過,不僅5G份額接連被愛立信和諾基亞超越,就連曾比肩蘋果的高端手機業務,也因缺芯而徹底掉隊。
但正如任正非所說:沒有傷痕纍纍,哪來的“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難。在經歷了缺芯帶來的生存危機後,本就注重研發的華為,更加堅定了站在技術“制高點”的信念,只有做到“手中有糧”,才能不懼打壓。
過去兩年時間裡,華為接連推出了鴻蒙、歐拉兩大系統,一舉擺脫了在軟件系統方面對谷歌等美企的依賴。與此同時,華為還廣泛投資國產半導體,打造繞開美國配件技術的供應鏈。
截至目前,華為5G基站的國產化率已達到了99%,高端手機業務也超過了90%,除了5G射頻芯片的供應渠道,其他方面基本已突破了西方的封鎖。
更關鍵的是,在手機等硬件業務營收大打折扣的情況下,華為非但沒有締現階段無法創造利潤的海思研發部門,反而還不斷“加碼”,不計成本的支持它繼續攀登技術“高峰”。
近日在一場座談會中,任正非透露,華為2022年的研發經費達到了238億美元,未來將繼續加大投入。也就是說,華為在過去365天時間裡,僅科研方面就“燒掉”了約1640億元,研營比超過了25%!
眾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美國之所以斷供華為芯片,目的就是為了“打掉”最能提供利潤的手機等硬件業務,讓華為沒有“餘糧”用於研發,從而變成一家對美企行業地位構不成威脅的平庸廠商。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老美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了。
作為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可以說是充滿了危機意識,也深知自主研發的重要性,為了解決“糧食”問題,華為早在2021年底就成立了五大“軍團”,在煤炭、智慧公路、智能光伏能、新能源汽車等行業都創造出了新的增長點。
雖然華為多次強調不會放棄手機業務,但實際上,如今的華為不靠手機業務也能有質量的活下去。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22年發明專利授權量累計為69.6萬件,有7家民營企業躋身前十,其中僅華為公司一家就達到了7630件,在全國高居第一。
而在華為的這些發明專利中,又涵蓋了包括EUV光刻機、光子芯片、超導量子芯片在內的諸多前沿科技領域。
這或許就是華為願意“白養”海思的主要原因,這些知識產權不僅給華為突破芯片困境提供了新機遇,更讓華為有了對抗西方霸凌主義的底氣。另外,依靠專利授權也能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
以5G通信為例,美國電信巨頭威瑞森由於侵權華為專利,在被華為法務一紙訴狀告上法庭後,主動致歉並賠償超10億美元的費用,才得到了華為的諒解。而且,這對蘋果等其他美科技企業也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
隨着華為2022研發投入以及專利授權量等關鍵數據的公布,有外媒發文感嘆:華為不愧是中國民族企業的“脊樑”,面對西方層層封鎖,不僅沒有絲毫畏懼,而且還要“打出”和平。
很顯然,華為已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儘管美帝主義亡我之心仍然未死,拜登團隊前段時間甚至還制定了“切斷對華為所有供應”的計劃。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或許是美霸凌主義最後的“倔強”了,已然“招數用盡”,故而“狗急跳牆”。
華為與美之間的這場科技博弈雖未結束,但得益於自身的不懈努力,以及14億中國人的支持,勝負實則已分!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