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MD Ryzen 7000系列終於上市了,不過並沒有備受好評,反而出現了不少網友表示AMD已經飄了的情況,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歸根結底還是AMD的產品這次沒有達到用戶的預期,而且傳統的優勢也丟得差不多了。
簡單對比一下AMD和Intel的新品,可以發現在主流的R5和i5產品上面,AMD R5-7600X明顯不如Intel i5-13600K(F),在價格接近的情況下,13代i5比對方多了8個小核心,因此在多核性能上面,13代i5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13代的i7也是這個情況。
而說起多核心性能,這可是AMD的傳統藝能,結果被英特爾的大小核異構方案給翻盤了,面對這個情況,AMD在宣傳中強調自己是全大核的設計,但是13代i5和i7的大核數量和AMD的競品具有同樣數量的大核,然後多了8個小核心,這根本就沒法破局啊。
除了性能方面沒有佔到便宜,這次AMD平台的價格也明顯提高了,看了眼B650主板的價格,普遍都要1千多了,而B650M迫擊炮都到1699元了,而之前B450和B550主板花個600元左右就可以到手了,這次應該聽不到有人給AMD辯解的時候拿主板價格說事了。
而Intel那邊還可以使用前代的主板,並且在內存上面可以選擇DDR4內存,不像AMD只能選擇DDR5內存。至於CPU價格上面,AMD也毫無優勢,性價比明顯不如對方。這次AMD把性價比這個看家本領都丟了,也難過有網友說AMD飄了。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AMD Ryzen 7000系列的吸引力真的很有限,如果喜歡玩遊戲,選擇前代的到R7-5800X3D處理器,然後配個B550主板不香嗎?如果就是普通用途,選擇R5-5600或者i5-12400F也就行了,乃至i3都可以。
如果追求高性能,AMD Ryzen 7000系列的吸引力依舊有限,13代的i5和i7面對R5和R7的優勢無疑是比較明顯的,更高端的i9和R9相比,雖然大核心數量是少一點,但是i9的小核心數量達到了16個,物理核心數量合計24個,多線程能力也是杠杠的。
總的來說,目前AMD在桌面平台比較被動,性能沒有優勢也就算了,價格也沒有優勢了,追求性能的用戶自然往13代酷睿那邊走,追求價格的用戶選擇AMD和Intel的前代產品,Ryzen 7000系列夾在中間不上不下,尷尬至極。
當然想要改變這個局面也簡單,只要把價格降下來就行,這年頭改變信仰其實很容易,哪裡有什麼粉絲,都是牆頭草,只要價格到位,AMD YES的聲音馬上就會回來,不過問題是台積電5nm工藝的代工費不便宜,就算AMD想要降價,也得收割完第一波才行,畢竟這些年人人都說AMD不能沖首發,但總有部分人會去沖個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