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C君科訊 排版 | C君科訊
頭條號原創文章,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衝擊力不亞於鴻蒙,阿里正式宣布,中科院院士期待的結果出現
2022年1月數據顯示,谷歌旗下的Android操作系統市場份額佔比為67.74%,微軟旗下的Windows系統市場份額佔比達到了96%。
從這裡可以看到美企在操作系統領域的發展狀況,如果說Android系統還只是在移動操作系統領域佔有主導地位的話,那麼Windows在桌面操作系統領域的發展就是赤裸裸的壟斷,並且這種壟斷還是無法被反駁的,因為除了Windows系統,在桌面操作系統領域很難再找到一個,從生態到系統表現都比肩Windows的存在。
其實,這是一種病態的發展模式,對於美企來說當然沒有問題,但是放在全球市場上來看,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從華為在2019年的遭遇,再到2022年初俄羅斯市場面對的局面就會發現,多年以來,美企在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壟斷髮展已經讓Android、Windows這類美國產的操作系統,深深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在美企在系統供應上“動手腳”之時,往往都是讓人措手不及的。
這是操作系統領域的困局,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我們已經開始了反擊,在移動市場,華為的鴻蒙系統已經開始發力,OpenHARMonyOS也走的開源路線,力求在接下來的10年里,逐步實現對Android系統的替代,並且華為已經搭建出了穩定的框架,只需要繼續增磚添瓦即可。
桌面操作系統領域,麒麟軟件、統信公司等企業也開始加碼國產Linux系統的生態發展,並成立了根服務社區openKlin,這讓國產操作系統替代Windows系統有了一個好的基礎。
系統領域的布局基本已經成型,在芯片領域我們也沒有落下,目前有兩套方案同時並行,其一就是龍芯中科基於自研的LoongArch架構,構建國產自主化的芯片生態。
其二就是,倪光南院士所建議的,適當聚焦開源指令集架構RISC-V架構。
在RISC-V架構方面我們的邁步是比較迅速的,特別是阿里巴巴,在最近4年里,基於RISC-V架構的發展成就可以說是領跑全球的,在2019年阿里發布玄鐵910處理器,並成功在Android系統上運行,在2021年雲棲大會上,阿里開源了玄鐵RISC-V架構,在近期,阿里又成功首個高性能RISC-V平台,無劍600,並基於無劍600打造的曳影1520芯片。
這讓我們看到了國產自主芯片發展的契機,不過,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認為契機出現,但是就在10月7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成功發布了首款RISC-V筆記本,其搭載的正是曳影1520芯片,而運行的也是阿里開發的Linux系統。
這一套行雲流水的操作,帶來的衝擊力不亞於鴻蒙系統,因為這算是國產RISC-V芯片發展的新篇章,同時也是國產平台發展的新時刻,之前最被看好的純國產平台是,華為的鯤鵬920芯片配合國產Linux系統的組合,如今阿里在華為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
華為的鯤鵬920芯片,核心的指令集架構還是ARM得,但是阿里巴巴這裡直接升級成了從芯片指令集架構都自主研發的芯片,這個國產化程度自然是更高的。
同時阿里在國產芯片領域的發展,也意味着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期待的結果出現了,因為從上世紀90年代,倪光南院士加入聯想就是致力於打造國產化的半導體芯片,只不過後期由於“貿工技”和“技工貿”的選擇上出現了分歧,最終無奈退出聯想,讓倪光南院士抱憾半生。
而如今終於可以看到國產芯片的崛起和爆發了。
科技自媒體撰稿人,以不一樣的視角,解讀不一樣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