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業務的數字化來說,不僅平台的建設很重要,後期的智能運維更加關鍵。隨着企業數字化業務越來越追求場景化,企業數字業務變化要求運維也要足夠的敏捷,傳統的人工加數字化工具進行運維已經不能滿足企業數字業務的要求,智能運維也就應運而生。新華三集團是業界領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在智慧運營方面積累了大量的人才和服務經驗。
近日,賽迪網對新華三集團副總裁、技術服務部總裁畢首文進行了採訪,探討了智能化運維和自動化運維的區別,新華三在智能運維方面的定位,以及中國企業目前智能化運維發展的挑戰。
新華三集團副總裁、技術服務部總裁畢首文
智能化不只是工具的使用
在談及智能化運維和自動化運維的差別時,畢首文表示,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運維的問題,而是在整個互聯網時代都廣泛討論的話題。
簡單來說,自動化與之前的人工運維相比的進步是利用一些工具去做運維的整體推進、演進。而智能化則是把數據的能力,如AI的能力融合進來進行運維。這需要結合數據和平台的綜合能力,以構成整個智能運維的基礎框架,而自動化運維更多是“人+工具”來實現所謂的自動化。從技術角度來說,智能化運維強調AI賦能,通過ITOM+AI戰略構建運維數據中台,並且能夠進行全域指標的採集。同時結合客戶的業務特徵,利用如大數據的相關技術,再結合AI的機器學習來鍛造數據價值。
參與智能運維國標制定 新華三助力行業新發展
畢首文認為,缺乏整體的框架指導,是中國企業數字化智能運維的一大挑戰。從新華三服務客戶進行智能運維的經驗來看,在國家出台智能運維標準以前,不同的企業因為業務場景的不同,對於數字化智能運維的想法也各異。在2021年,國標終於達成初步定性,目前也正處於申請立項階段。從行業角度來說,在制定智能運維國標當中,新華三是非常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在推動中國智能運維的整體業務發展上既是推動者也是領先者。從新華三自身的業務戰略來說,統一運維也是新華三數字大腦“4+N”架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智能運維要考慮數據+平台+場景的構建,它是整體實施和落地的核心框架。”畢首文告訴記者,新華三在智能運維體系建設實踐中,依託U-Center統一運維平台,實現了基礎交付價值化升級、管理模式多元化創新、服務智慧化運營發展,全方位詮釋智能時代運維變革新理念。在智能運維從傳統運維向智能運維進行轉變的過程中,U-Center平台是實現數據的融合和智能化變革最重要的基礎。
U-Center統一運維平台的優勢在於,一方面,以基於開放型的容器底座來實現整個底層平台的核心能力,實現了從系統架構到上層應用的全方位智能化的變革和改造,其特點正是AI的賦能。另一方面是全域融合的底座,從應用視角的角度來說,不僅僅是基於底層的視角還是基於應用視角進行運維,可以擁有非常快速的敏捷交付能力。
智能運維的難點在於從運維轉向運營
對於企業的數字化智能運維,未雨綢繆的思維至關重要。企業需要在系統開發的過程中就提前做好埋點,站在維護角度提前把未來想採集到的數據或標準定義進去,這樣才更有利於後期的維護。因此,挑戰的核心點在於基本能力的準備度。
中國企業上雲,混合雲是大勢所趨。混合多雲中跨雲的難點在於雲原生的環境裡面是基於微服務的架構,整個業務調用鏈很長,而場景的變化卻很快,企業的智能運維要求有足夠的敏捷性。如何能夠追蹤到整個調用鏈的過程,包括接口之間的流量等等,對於技術會有一定的挑戰。而基於Devops的系統,未來版本更新的速度也更快,這可能會犧牲其可用性。智能運維繫統則需要保證質量的穩定性。
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的數字化業務隨着場景的變化越來越快。過去重數字建設而輕運維的理念慢慢得到糾正。無論是龐大的智慧城市,還是企業自身的IT系統,都在從短期的運維轉向長期的運營,從技術支撐向價值輸出轉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為企業業務賦能。(文/徐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