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時刻:走下神壇的馬雲,備受追捧的任正非

2021年09月10日20:20:02 科技 1125

步入2021年,互聯網輿論的風向變了。

原來被捧上神壇、號稱“創業教父”的馬雲跌落雲端,消失在公眾視野之中。

而一向低調示人,鮮少接受採訪、發表演講的任正非依舊備受追捧,華為每一次《內部信》都能在輿論場激起浪花。

馬雲和任正非曾都是公眾的寵兒,短短一年時間,形勢逆轉。馬雲在某些自媒體筆下成了人人喊打的資本家,“屠龍少年終究變成了惡龍”的論調不斷出現。

轉型時刻:走下神壇的馬雲,備受追捧的任正非 - 天天要聞

平心而論,兩人都是各自領域的弄潮兒。馬雲在電商一片荒漠之際,白手干出了一個電商帝國;任正非在通訊技術匱乏的年代,橫下一條心,在5G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試問全國能有幾個人做到?

馬雲犯的最大的錯誤是過於迷信金融,把中國經濟推入美國模式,脫實向虛。沒有強大的製造業,14億人的就業怎麼辦?

奪富於民

馬雲近乎白手起家,創立阿里的故事,相信大部分人聽得耳朵都生老繭了,本文討論的是阿里赴美上市後,幹了哪些事?如何奪富於民?

2014年,阿里巴巴正式登陸美股。在美國,馬雲受到華爾街英雄般的禮遇,據馬雲自己說,華爾街想見他的投資人從酒店頂樓一直排到了一樓。

《華盛頓郵報》用“中國的商業傳奇”來形容他對中國商業版圖的改變。

美國股市有個很壞的毛病,只看短期收益,一家公司只要一個季度不賺錢,各大投行都會調低對它的購入評級,進而導致股價雪崩。

特斯拉就遭到過華爾街集體做空,氣得馬斯克發推特叫嚷要私有化。

轉型時刻:走下神壇的馬雲,備受追捧的任正非 - 天天要聞

阿里上市後顯然得了美國的“股價病”,為了維持高股價,不斷推出新的項目,將觸角伸向零售行業的各個角落。

以賣菜為例。因為時效性,瓜果蔬菜並不容易電商化。阿里強行用錢燒市場,短時間內補貼用戶。如果這事干成了,會有什麼結果?

菜場生意至少下跌20%-30%,意味着同樣數量的菜農面臨失業風險。單個菜農面對大資本的進攻,根本沒有還手能力,這就是典型的奪富於民。

阿里還在推廣“無人店”模式,“無人店”對個人意味着失業,對企業意味着成本降低,資本很喜歡這樣的操作。資本可以利用錢生錢,普通老百姓玩不起,沒資格。

再看螞蟻金融,更是完全複製了美國“金融槓桿”那一套打法。

先從銀行貸出一筆錢,放貸給個人消費者,再把個人消費者借出的錢打包成債券,賣給各種金融機構,又得到一筆資金,再拿這筆資金去銀行做保證金,又搞出一筆新貸款,繼續放貸給個人消費者。如此反覆。

轉型時刻:走下神壇的馬雲,備受追捧的任正非 - 天天要聞

一套操作下來,螞蟻金融實際出資只有第一次的保證金,整個貸款規模卻被放大了5-6倍,風險同步擴散。一旦出現問題,倒霉的是銀行,螞蟻金融直接宣布破產完事。

這樣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把戲,被馬雲堂而皇之稱為“金融創新”,難道不荒唐嗎?

只有研發能救華為

目前,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的情況,只能用“潰敗”來描述。原本穩坐歐洲市場前三的華為手機,消失在榜單之上。原因眾所周知,沒有手機芯片了。

特朗普“卡脖子”之舉,符合國際貿易規則嗎?顯然不,但符合美國利益。華為掌握了5G技術,對美國高科技產業產生了嚴重威脅。

5G技術屬於基礎技術研究,總投入,高風險,失敗血本無歸,成功贏得所有。哪有FaceBooK、谷歌開發一個APP收割用戶來錢快?

在華爾街投行瘋狂的策動下,谷歌、微軟、FaceBook只願意拿很少一部分錢來投資基礎技術研究。致使美國在5G技術上有些後知後覺,錯失了5G的黃金研發時間。

5G又是如此重要,有科學家甚至把它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鑰匙”。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於英國,英國橫霸世界二百年;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於德國、美國,兩國相繼崛起;

第三次工業革命爆發於美國,美國終成霸業。

轉型時刻:走下神壇的馬雲,備受追捧的任正非 - 天天要聞

如果第四次工業革命爆發在中國,美國霸業便敲響了喪鐘。所以特朗普才會近乎瘋狂,不講任何國際貿易法則,制裁華為。共和、民主兩黨達成“華盛頓共識”要遏制中國發展。

技術領先是能讓美國人真正懼怕的東西,阿里的“金融創新”,美國人一點不擔心,都是他們玩剩下的東西。

一周前,任正非發表新的內部信《華為到炸掉研發金字塔的時候了》。文中指出,今年上半年,華為銷售收入320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314億,凈利潤不足10%。

日本孫正義當年投資阿里巴巴2000萬美元,阿里上市後,2000萬變成了540億美元。這是多少倍的回報率?

華為消費者業務受到“卡脖子”影響,收入1357億人民幣,同比降幅達46.95%。

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任正非依舊強調研發,指出華為研發存在設計與開發脫節、研發人員待遇較低、內部多頭管理造成浪費三個方面的問題。

轉型時刻:走下神壇的馬雲,備受追捧的任正非 - 天天要聞

有時,我們還要暗自慶幸,幸虧華為沒有上市,手機收入下跌46.95%,這樣的成績拿到股市,股價非跌停不可,華為寶貴的資金將被用於維持股價,投入研發的錢會變少。

只有研發才能讓華為走出現在的困境,用技術打敗美國人。

要金融,不要金融化

金融對製造業的幫助不言而喻,沒有金融的支持,研發沒有資金,根本搞不起來。但我們不要金融化,把金融當成“神”一樣的崇拜,金融無孔不入。

馬克思說,資本主義最終目的是把世間的一切變成“資本異化物”,把世間所有一切明碼標價。

金融應該是製造業的潤滑劑,加速中國產業的騰飛。資金空轉,只能產生貧富差距和泡沫經濟,老百姓生活的改善還是要靠製造業生產出來的產品。

美國過度金融化的結果就是藍領工人失業,中產階級破產,華爾街賺得盆滿缽滿,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轉型時刻:走下神壇的馬雲,備受追捧的任正非 - 天天要聞

數據表面,從克林頓時期開始,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已經20多年沒有增長。

美國曾經引以為傲的中產階級集體破產,生活陷入困頓。等到美國想重返製造業,又阻力重重,金融資本家實際上已經綁架了美國。溫鐵軍教授把這種現象歸結為“金融資本的法西斯化”。

前車之鑒,更值得我們的反思。


作者:江左佑安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