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一條偏僻的小巷子時,小楊突然感到一陣劇烈的疼痛。還沒等他反應過來,一群未成年人手持刀具將他團團圍住。他試圖反抗,但無奈對方人多勢眾。短短几分鐘,小楊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幸運的是,一位路過的鄰居發現了小楊,趕緊撥打了120。救護車呼嘯而來,將小楊送往了最近的醫院。而那群未成年圍毆者,早已消失在夜色中。
小楊的父母接到醫院的電話時,正在家裡準備晚餐。電話那頭傳來的消息讓他們瞬間感到天旋地轉,手中的碗筷掉落在地,發出清脆的碎裂聲。
"媽,是我,小楊……" 電話那頭,小楊的聲音微弱而顫抖。
"小楊,你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 母親的聲音帶着明顯的顫抖。
"我被一群人打了,現在在醫院……" 小楊的聲音越來越低。
父母趕到醫院時,小楊已經從急救室被轉移到了普通病房。他的胳膊上縫了2針,腦袋上更是縫了7針,紗布上滲透出的鮮血讓人觸目驚心。
"怎麼會這樣?是誰幹的?" 父親的聲音憤怒而壓抑。
小楊的母親坐在床邊,緊緊握著兒子的手,眼淚在眼眶中打轉。她輕聲問道:"報警了嗎?那些人抓住了嗎?"
小楊搖了搖頭,眼神中流露出痛苦和無奈:"他們都是未成年,跑了……"
父親猛地一拳捶在牆上,憤怒的情緒溢於言表:"未成年?他們就能這樣無法無天嗎?他們的家長呢?"
小楊的母親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絕:"我們不能讓這件事就這麼算了,一定要找到他們的家長,讓他們給我們一個說法!"
接下來的幾天,小楊的父母開始四處奔走,想要找到那群未成年圍毆者的家長。然而,他們發現這個任務遠比想象中困難。每當他們找到一位家長,對方要麼推脫責任,要麼根本不予理會。
在一次對話中,一位家長甚至冷冷地說:"我們家孩子還小,不懂事,你們一個大男人還跟小孩子計較什麼?"
這句話讓小楊的父親幾乎失控,他握緊了拳頭,聲音顫抖:"不懂事?他們差點殺了我的兒子!你們這些家長就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嗎?"
小楊的母親則更加絕望:"我們的兒子受傷這麼重,難道就這麼算了?我們的權益誰來保障?"
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小楊的傷勢慢慢好轉,但心中的創傷卻難以癒合。他的父母也在尋求法律幫助,希望為兒子討回一個公道。然而,這條路似乎充滿了未知和挑戰。
在醫院的一個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照在小楊的病床上,他靜靜地躺在床上,腦袋上的紗布顯眼而沉重。小楊的父母坐在床邊,臉上的憂慮和憤怒交織在一起。
“小楊,你放心,爸爸媽媽一定會為你討回公道。” 母親輕聲安慰着小楊,她的手輕輕地拍打著兒子的手臂。
就在這時,一位護士急匆匆地走進病房,她的臉上帶着焦急:“楊先生,楊太太,有幾位自稱是對方家長的人在外面,他們說要見你們。”
小楊的父母對視一眼,眼神中閃過一絲緊張和期待。他們迅速起身,跟着護士來到了醫院的會客室。
會客室內,五位家長坐在對面的沙發上,神態各異,有的顯得緊張,有的則顯得漠不關心。小楊的父親走上前去,聲音堅定而有力:“你們好,我是小楊的父親。今天我們來這裡,是要為我的兒子討一個公道。”
一位家長站了起來,他的臉上帶着尷尬和不安:“楊先生,真的非常抱歉,我們的孩子做出了這樣的事情,我們作為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另一位家長則顯得有些抵觸:“但是,我們的孩子也都是未成年人,他們還不懂事,這件事情是不是可以私下解決?”
小楊的母親再也忍不住,淚水奪眶而出:“懂事?他們用刀砍我的兒子,這叫不懂事?如果今天受傷的是你們的孩子,你們還會這樣說嗎?”
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小楊的父親握緊了拳頭,聲音提高了幾分:“我們不是來和你們爭論誰對誰錯的,我們只是想要一個公道,想要你們的孩子承認錯誤,並承擔相應的責任!”
家長們面面相覷,氣氛一度陷入僵局。小楊的父母堅定地站在那裡,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決絕和堅持。他們知道,這場鬥爭可能才剛剛開始,但他們也明白,為了兒子,他們不能退縮。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和協商,對方家長最終同意承擔小楊的醫療費用,並承諾對他們的孩子進行更加嚴格的教育和管束。儘管這樣的結果並不能完全彌補小楊所受到的傷害,但他的父母知道,這是目前情況下最好的解決辦法。
小楊的父母帶着一絲安慰回到了兒子的病房,他們告訴小楊這個結果時,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釋然。他知道,這場戰鬥雖然艱難,但至少他不是孤軍奮戰。
隨着時間的推移,小楊的傷勢逐漸痊癒,但他和心理上的創傷卻需要更長時間來平復。他的父母也開始更加關注社區的安全問題,他們參與了一些公益活動,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