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遺 書

2022年12月03日21:47:06 故事 1235

清朝時期,河間府城郊有個馬家村,村西頭有戶姓徐的人家,家主名叫徐大山,是個地地道道的莊稼漢,妻子張氏賢惠善良,持家有道。

夫妻二人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名叫徐昌,已到弱冠之年還未曾娶妻。女兒香荷年方十四,長得柳眉鳳眼,粉面桃花。

這日,徐大山幹完農活回到家,從水缸里舀起一瓢涼水“咕咚,咕咚”一飲而盡。他顧不上休息,跟妻子打了個招呼就又趕着幾隻小羊羔出了門。

陽春三月,初暖乍寒,嫩綠的草芽兒已經冒頭。徐大山把羊趕到河灘上吃草,隨後找了個背風的地方坐下來休息。太陽照在身上暖融融的,忽然一陣困意來襲,他迷迷糊糊地閉上了雙眼。

民間故事:遺 書 - 天天要聞

不知過了多久,遠處響起一陣清脆的鈴鐺聲,徐大山從睡夢中醒來,睜開眼睛一看,只見一個年輕的後生騎着一頭瘦驢不緊不慢地上了石橋。

聽村裡的老人說,這座橋有上百年的歷史。它歷經風雨,早已刻上歲月的印記,石橋長約百丈,橋身破爛不堪,所剩橋面寬度不足二尺。

當地人都說這石橋太兇險,寧可繞行都不敢從上面通過。徐大山猜想男子一定是外地人,不然斷不會冒着危險過橋。

他揮手高呼想提醒男子趕緊下橋,誰知離得太遠,那人根本聽不見,等他反應過來才發現自己身處險境,進退兩難。

驢子意識到有危險,止步不前,嚇得“啊-呃”直叫。男子慌亂不安,想跳下來趕着驢子往回走,誰知一腳踏空跌下石橋,只聽到“咚”的一聲響,他重重地摔在河床上動彈不得。

民間故事:遺 書 - 天天要聞

他人有難,豈能袖手旁觀?徐大山快跑幾步來到跟前,見男子倒在地上昏迷不醒,連忙回去搬救兵。隨後,他和兒子徐昌抬着男子回到家中。

半個時辰後,他睜開雙眼,看到纏滿白布的雙腿情緒十分激動,雙手拍打着床榻放聲大哭,“完了,這輩子全完了,可憐我寒窗苦讀十餘載,竟落得個如此結局"。

男子名叫韓炳祥,青州府人氏,父親是個打鐵匠,母親在一個大戶人家當廚娘。兩口子省吃儉用供兒子讀書,只盼着他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光耀門楣。

韓炳祥不負眾望,連考連中,去年參加鄉試又榮登榜首。此次進京趕考本是胸有成竹,誰知途中遭遇不測。

如果錯過這次會試倒也無妨,倘若身體落下殘疾,這輩子都不能入仕為官。對於韓炳祥來說,豈不是斷送了大好前程?

民間故事:遺 書 - 天天要聞

徐大山雖是一個山野莽夫,卻也知道科考對於一個士子來說有多麼重要。剛才郎中來過家裡,幫韓炳祥包紮好傷口,說他的傷情不容樂觀,鬧不好會變成瘸子。

徐大山沒敢直說,害怕韓炳祥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只是好言相勸,讓他安心留下來養傷。韓炳祥望着自己不爭氣的雙腿,哭得稀里嘩啦。

轉眼來到考期,全國各地的士子齊聚京城參加會試。韓炳祥躺在病床上唉聲嘆氣,張氏見狀百感交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張氏不識字,根本不懂得什麼大道理,只是見韓炳祥比兒子徐昌大不了幾歲,就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待。

為了能讓他的病儘快好起來,張氏把家裡那幾隻下蛋的老母雞挨個殺來燉湯。全家人捨不得喝,全都留給韓炳祥養身體。

民間故事:遺 書 - 天天要聞

一日上午,鄰居王二嫂來家裡串門,無意中和張氏談論起娘家侄子陸洪。前不久,他進京趕考,高中三甲進士,被朝廷授予清河知縣一職。

親侄子當了官,王二嫂臉上有光。她喜笑顏開,說起來滔滔不絕,唯恐天下人不知。她坐在東屋說,韓炳祥躺在西屋聽,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王二嫂走後,韓炳祥好像受了刺激,一天不吃不喝,臉上也沒有一點笑容。這天晚上,張氏熬好湯藥打發女兒給韓炳祥端過去。

房門虛掩,香荷想上前敲門,發現韓炳祥正吃力地坐起來寫東西,邊寫邊擦眼淚。香荷年齡不大,卻十分靈透,見韓炳祥一反常態,忽然有種不祥的預感。

民間故事:遺 書 - 天天要聞

她轉身想回去告訴父母,正好看到大哥從屋子裡走出來。兄妹二人扒着門縫朝里張望,就見韓炳祥把寫好的東西小心翼翼地塞到枕頭底下,捂着臉痛哭流涕。

“大事不好,這書獃子恐怕想不開,看來是寫好遺書打算自盡”,徐昌輕聲說道。

“既然這樣我們就成全他,我倒想看看這個書獃子到底有多大的膽子!”香荷這麼一說,倒把大哥嚇了一跳。兩人輕聲低語,相視一笑。

須臾,徐昌去柴房拿了一把大刀,故意跑到韓炳祥的窗戶旁磨刀霍霍。香荷站在一旁說道:“大哥,把刀磨快點,我好久沒吃肉了,今天晚上我要吃肉包子”。

“他在我們家白吃白喝養了一個多月,怎麼說也長了幾斤肉。一會兒我就支上鐵鍋,你蒸包子,我燉肉,我們全家開葷正好打個牙祭”。徐昌“噌噌”的磨着刀子,故意壓低聲音說道。

香荷捅破窗戶紙朝屋裡一看,只見韓炳祥面帶惶恐之色,正坐在床沿上朝門外張望。她忍不住掩面一笑,繼續說道:“我不光要吃肉包子,還想吃肉丸子。對了,我記得父親還給我們做過烤肉,那肉烤的外焦里嫩,真香!”

民間故事:遺 書 - 天天要聞

兄妹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說得十分帶勁兒,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韓炳祥再也坐不住了,拄着雙拐吃力地走打開屋門。

他陰沉着臉說道:“知人知面不知心,想不到你們如此心狠手辣。在下不怕死,只希望能留個全屍!”

香荷神秘一笑,從徐昌手裡奪過尖刀,惡狠狠地走到韓炳祥面前,怒聲說道:“我們再狠都沒有你心狠,父母含辛茹苦把你養大,你竟然狠心棄他們於不顧,孝心何在?你既然不想活了,那我成全你!”

韓炳祥聞言,心為之一動,坐在地上號啕大哭。徐大山夫婦聽到哭喊聲,連忙跑出來查看情況,看到女兒手裡的尖刀,忍不住問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女兒只不過是成人之美,這個書獃子不想活了,我想助他一臂之力”,香荷說完,看了一眼坐在地上的韓炳祥,嘿嘿一笑。

民間故事:遺 書 - 天天要聞

“你們這兩個逆子,如果把公子嚇出個好歹來,看我怎麼收拾你們!”徐大山瞪了兒子一眼,說道:“還愣着幹嘛?快把公子扶起來!”

韓炳祥羞愧難當,進屋拿出遺書,當著眾人的面把它撕個粉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對不起父母,更對不起你們的救命之恩,這十多年的書我算是白讀了!”

“公子的書沒有白讀,看你說話之乎者也的,小女子羨慕都來不及。香荷說完,做了個鬼臉兒。

韓炳祥破涕為笑,說道:“哎!看來你的肉包子、肉丸子都吃不成了!”眾人聞言,哄堂大笑。

傷筋動骨一百天,在徐家人的照料下,韓炳祥的傷勢已經痊癒,可是走起路來一瘸一拐,想到家中的爹娘,打算即刻啟程返回家鄉。

民間故事:遺 書 - 天天要聞

臨行前,他將身上所帶的銀兩傾囊相贈,聊表心意,徐大山夫婦執意不收,讓他帶在身上當盤纏,韓炳祥感動地說不出話來。

徐昌牽來驢子,把韁繩遞到韓炳祥手上,只見驢子被養得膘肥體壯,毛色發亮。全家人將他送至村口,韓炳祥一步三回頭地踏上歸程。

這日,徐大山收到一封書信,專程跑到私塾找柳秀才幫忙。原來,這封信是韓炳祥寫來的,得知他順利到家,一切安好,全家人終於放了心。

轉眼過去三年,徐昌已經結婚成家,迎娶鄰村的臘梅為妻,婚後妻子誕下一子,取名福生。香荷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徐大山夫婦開始張羅起女兒的婚事。

這日,有個媒婆來到徐家,說城裡有個叫歐陽勛的士子托她上門提親,想要迎娶香荷為妻。徐大山深感詫異,覺得此事不靠譜,當場回絕了這門親事。

民間故事:遺 書 - 天天要聞

婚姻大事講究門當戶對,徐家世代都是農民,歐陽勛家世顯赫,徐大山不敢高攀,擔心女兒嫁過去會受欺負,故而不看好這樁婚事。

媒婆埋怨徐氏夫婦冥頑不靈,別人巴不得飛上枝頭做鳳凰,可他們有好機會卻不知道珍惜。話不投機半句多,她見徐氏夫婦態度堅決,只好憤憤地離開了。

第二天,媒婆硬着頭皮又來了,如果不是歐陽勛的銀子起了作用,她絕不會再跨進徐家半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她保了大半輩子媒,還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媒婆算是大開眼界,任憑她把歐陽勛吹上天,徐大山夫婦仍然不為所動,說什麼都不同意這門親事。

媒婆前腳剛走,就見一頂官轎來到徐家門前,男子一下轎徑直走進院子,高聲喊道:“徐伯,在下替歐陽勛提親來了!”

徐氏夫婦看到一群官差走進門,嚇得驚慌失措,以為是官府上門搶親來了。兩人慌慌張張地跑出屋子,看到男子大吃一驚,“咦!這不是韓公子嗎?”

民間故事:遺 書 - 天天要聞

“大膽刁民,見到縣老爺還不趕緊下跪?”一個官差雙目圓瞪,大聲喝道。徐氏夫婦聞言,又驚又喜,連忙磕頭跪拜。

韓知縣上前扶起二人,扭頭看了一眼隨從,斥責道:“休得無禮,如果當年不是恩人出手相救,哪有我韓炳祥的今天!”

原來,韓炳祥回家後,很長一段時間雙腿都沒能恢復如初,他心灰意冷,只能另謀出路。城中有個富商名叫何玉鯤,家中堆金積玉,擁有良田千頃。

何老爺有兩兒兩女,大女兒翠萍年方十六,兩兒子年齡還小,最大的十二歲,最小的也不過五、六歲的年齡。

古代重農輕商,何老爺雖然有錢,可總覺得低人一等。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於是想花錢請個先生教兒子讀書識字,盼着家中出個文人就可以揚眉吐氣了。

民間故事:遺 書 - 天天要聞

韓炳祥經人介紹來到何府,當起教書先生,何老爺還專門讓丫環收拾出一個房間供幾個孩子讀書。自從他來到何府,每天院子里都會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韓炳祥長得相貌堂堂,滿腹經綸,翠萍小姐看到後頓生愛慕之情。天長日久,兩人互生情愫,何老爺看在眼裡喜在心頭,有意成全這對有情人。

時隔不久,韓家託人上門提親,何老爺爽快地答應下這門親事。半年後,韓炳祥高高興興地迎娶翠萍小姐為妻,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結婚一年,韓家喜事連連,先是翠萍生下兒子青雲,後來韓炳祥的雙腿又奇蹟般地恢復正常。全家歡喜,岳父大人也跟着高興,看到女婿病癒心中另有打算。

聽說,朝廷為增加財政收入,出台了“捐官”制度,只要花四千兩白銀就可以做知縣。何老爺財大氣粗,見女婿胸懷大志,又是個堂堂的舉人老爺,他大手一揮幫韓炳祥捐了個七品知縣。

民間故事:遺 書 - 天天要聞

韓炳祥打點關係,有意調到河間府任職,就是想找到徐大山一家,報答他們當年的救命之恩。至於歐陽勛並非紈絝子弟,而是韓炳祥的得意門生,他對此人知根知底,故而有意撮合這門親事。

徐大山夫婦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笑得合不攏嘴,一來替韓炳祥高興,二來替女兒歡喜。有縣老爺做主,兩口子爽快地答應下這門親事。

幾個人正說著話,香荷從外面歸來,看到韓炳祥差點驚掉下巴。寒暄過後,她笑着說道:“既然來了,說什麼都要吃頓飯再走,縣老爺想吃什麼儘管說,小女子這就去準備!"

“在下想吃肉包子,肉丸子,對了還有外焦里嫩的烤肉!”韓炳祥說完,哈哈大笑,屋裡傳出陣陣歡聲笑語……

民間故事:遺 書 - 天天要聞

結語:

人生這輩子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挫折在所難免,韓炳祥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遇到困難千萬不要灰心喪氣,更不能有輕生之念。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堅強地面對生活,一定會看到彩虹!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在古人看來,為人子女如果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和健康,就是對父母最大的不孝。

在網上經常會看到一些新聞報道,有的年輕人壓力大,一時想不開選擇輕生,真是令人痛惜!尤其當下疫情嚴重,很多人不能正常工作,身上又背負着房貸、車貸,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無論眼下有多苦多難,一定要選擇堅強。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有喜有悲才是人生。熬過所有的苦,才能嘗到生活的甜!朋友們,加油吧!

民間故事:奸 僧

民間故事:色猴

民間故事:色婆婆

民間故事:瓦匠夜宿荒墳,心善修葺一新,隔日二更,墳中人來敲門

民間故事:兩家爭地界,各讓兩尺,地下狗頭金,換來共同富貴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陳乾看着手裡的玉佩嘆了口氣,這是他當初送給未婚妻林可兒的定親信物,陳家敗落後,林家嫌棄他窮,退了婚事,這玉佩也送還了回來,他一直沒捨得典當,如今家裡就剩這麼一個值錢的物件,他打算典賣了作為趕考的路費。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聞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1.母親走的那天,天空灰濛濛的,像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紗布,壓抑得人喘不過氣。我跪在靈堂前,淚水模糊了視線,耳邊回蕩着親戚們斷斷續續的哭聲,心裡卻空蕩蕩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親走得很突然,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 天天要聞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張鴻蓄着一頭烏黑的短髮,眼神中帶着些許鬱鬱寡歡,他站在這座繁華都市的邊緣,獨自望着遠方林立的高樓。每一天,他就像無數城市裡的普通職員一樣,重複着簡單枯燥的工作內容。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時走進了那間已經有些陳舊的寫字樓,坐進自己格子間的角落。“張鴻,這份文件你檢查過了嗎?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 天天要聞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故事來源於生活,進行潤色、編輯處理,請理性閱讀。父親去世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震得我們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廳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絲,心裡一片凄涼。突然,門鈴響起,我打開門,只見大伯一家站在門外,臉上帶着勉強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 天天要聞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醫院外的疑云:當陪伴與疑惑交織在一個普通的周末,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客廳的地板上,本應是溫馨寧靜的午後,但對於小芸來說,卻是一場情感的風暴即將來臨的預兆。小芸的公公因為一場突發的疾病住進了醫院,作為孝順的兒媳,她毫不猶豫地請了長假,每日在醫院裡悉心照料。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 天天要聞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剛進入高中就讀,一入校門映入眼帘的是滿園漂亮的秋海棠,青紅相間,煞是好看,正當我四處張望時,一個清秀的女孩從我身邊走過,微風吹拂着她的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 天天要聞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車的后座上,臉色蒼白,疲憊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滿心歡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個人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誰知這一年,幸福的生活卻出現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關的併發症,醫生告訴她必須儘快手術,以免對生命造成威脅。術後,她需要好好休養,心和身體都需要時間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