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父親打站票逃票

2022年10月31日13:47:22 故事 1723

父親在火車站的一個角落裡,像做賊似的猴猴着。雖然有了一套說辭,但不善於撒謊,生怕遇上熟人打招呼,每說一次謊都難受一次,心虛。

好不容易等來了大伯,他高高的個子,彎着腰一步一步地挪到了車站。

15、父親打站票逃票 - 天天要聞


他不怕人,站在火車站最敞亮的地方,非常放鬆,像站長似的。

大伯是附近十里八疃的名人。

他因為急救過一次,還知道自己是先天性的心臟病,所以很早就參破了生死。一個堪破生死玄關的人,就再沒有什麼羈絆了,他是活得最通透的人,也是最率性的人。

很多人跟他打招呼,有的尊敬,有的嬉笑。他對待這些人都是一樣的態度,一律咧着嘴,呲着金牙應答。

有人問他:“老趙,這次要去哪裡?去幹什麼?”

“帶我兄弟去青島辦點事兒……。”省略號是根據不同的人說一些不同的話。

大家都知道他是能人,這不僅僅他見多識廣,還因他確實能辦到一些常人辦不到的事。

父親一瞬間似乎覺得跟大伯站在一起是一件特別榮譽的事,就像站在領獎台上一樣。

“這次還打站台票?”

火車站穿制服的人也認識他。

“不賣?”

“不賣給你,你出死放賴怎麼辦?死在站上還得找人抬。”

“死了你不正好掙塊兒白布?”大伯這是變相罵對方是後輩。

那人見罵不贏就離開了。

大伯吩咐父親去買兩張站台票。

父親到售票處花了一角錢,買了兩張站台票。

“打站台票能行嗎?我聽說人家查票呢。”

“我有辦法。咱坐在一起,你看我站起來走,你就跟着我。”

父親聽了半信半疑,但心裡還是提着放不下,聽說抓到逃票的要送到列車長那裡教訓,還罰款,若是沒有錢,還要被搜身。

但看大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也只好順從。

15、父親打站票逃票 - 天天要聞


站牌掉了,火車來了。

車上下來幾個裝卸工,這都是南姚和西姚的,站上和火車上多是糝子庄和東庄的。這是從日據時代攢下的。

裝卸工也認識大伯,但他們看上去很疲憊,也就是簡單打個招呼,沒有閑心開玩笑。

大伯在前面從容上車,乘務員也認識他,連票都不檢查。父親擔心極了,越發畏縮起來。

大伯回頭安慰他:“別害怕,往上擠。”

乘務員一眼就看出父親心虛了,伸手攔他要票。

“我倆是一塊兒的,他的票在我這裡。”大伯變戲法兒似的從中山裝上兜里摸出兩張車票,向車門邊上的乘務員搖了搖。

“快上車,別礙事。”乘務員對父親說。

“趙德仁,你這是去哪裡?”

父親順着聲音,發現是母親的二嫂子。他知道她也常年坐火車到處販雞蛋、豬肉。想不到這麼巧碰上了。

我大舅是生產隊長,她又潑辣,難管,所以睜隻眼閉隻眼。二妗子與母親是閨蜜,天天在姥姥家玩,有時候還在那裡吃住,所以她嫁給了二舅,二舅比二妗子大不少。二舅對二妗子百依百順。她因為與母親的關係好,也與父親很投機。

“我去青島辦點事。你怎麼不在家坐月子?傷了身子,月子病可難治。”父親望着她癟癟的肚子說。

二妗子與我母親前後腳懷孕,父親推算她還沒出月子。

“我就沒坐過月子,月子里就洗衣服,到處跑。老主顧不敢拽下。咱兩家就不送湯米了,兩不相欠,免得來回折騰。”她這麼說,令父親感覺有道理,但也覺得哪裡不對。

父親很佩服她的能幹,雖然不識字,可出門不愁。

妗子也是看透人生的人,她對性別看透了,所以跟大伯對生命看透了一樣,能不在乎性別了,比不在乎生命可能更難。

15、父親打站票逃票 - 天天要聞


父親就覺得那些年代能放開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

大伯也認識妗子。

慢車上,常坐車的就那些人,經常跑來跑去,又是親戚,大家就都認識了。

妗子與火車上的工作人員也熟,碰上的都跟她打個招呼。

三個人就坐在一起,父親聽兩個人天南地北地拉呱,感覺很開眼,很有趣。

等了半天,火車才開動。

開動不久,先是有人來打掃衛生,接着有人在車上賣東西,又過了不久,乘務員就開始查票了。

“把票拿出來,查票了。”

乘務員一邊查票一邊對前面不停地喊着。

“我走得慢,你帶他往餐車走吧。”大伯說。

“不用。”妗子說。

乘務員查到妗子,果然就沒要她出示車票。

15、父親打站票逃票 - 天天要聞


“你的票!”乘務員很嚴厲地對父親說,因為他要求提前準備好,而父親沒有做到,他有點生氣了。

“我們是一塊兒的,票都在他那裡。”妗子指了指大伯。

“都在我這裡。”大伯伸手就要從兜里掏,他中山裝的兜里鼓着票的形狀。

大伯像個很大的幹部,他一輩子沒幹過農活兒,皮膚白皙,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樑,氣質很好。

乘務員見都是熟人就免檢了,但余怒未息,檢查別人的時候仍然是厲聲厲氣的,一直走出很遠還令父親害怕。

“這些人對你們挺好。”父親自嘲地說。

兩個人就笑。

“還不如打票呢。”妗子快人快語,“扔車上的錢比票錢多多了,不過沒辦法。”她語氣和神情都有點不甘心。

大伯倒是看得開,呲着金牙就光笑。

父親雖然好奇,但也不便問,就問妗子生了個啥。

“又是個嫚。”妗子不滿意地說。

加上這個,妗子已經生了四個孩子了,只有一個小子,三個嫚姑。

“我倒想生個嫚,結果又是個小小,還是站生,臍帶纏脖子,害他娘差點送了命。”父親用怨怒的語氣說。

“不要緊吧?真是去拿葯?”

“不要緊。不去拿葯,差不多好了。跟俺哥出來跑一趟。”

“新美自小身子弱,人也老實,你對她可得好點。”

“怎麼好法?活兒不得干?也沒有什麼好吃的。”

“怎麼好?若干方面,比如說話細點聲,你能幹的不讓她干,她想的事你順着她……”

“這不是孝順老的?”

“老的能給你生兒育女?老的能跟你活一輩子?老的能跟你一個鍋里摸勺子?老的能跟你一個被窩睏覺?孝敬老的不怕天,孝敬老婆天不怕!”

父親就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問她這次去哪裡,她說去大連。

九十公里路,綠皮火車每站都停,還不停地晚點,在一個小站上,甚至一個人沒上,一個人也沒下,但卻停了半個多小時。

到晌午時,火車才到站,父親早餓得兩眼冒金星了。看看另外兩個人,人家行若無事,可能肚子里的食比自己要多,要好。

“哪一天,我也吃得這麼飽就好了。”父親暗想,“也不知道青島這裡有什麼吃的,貴不貴?”

15、父親打站票逃票 - 天天要聞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陳乾看着手裡的玉佩嘆了口氣,這是他當初送給未婚妻林可兒的定親信物,陳家敗落後,林家嫌棄他窮,退了婚事,這玉佩也送還了回來,他一直沒捨得典當,如今家裡就剩這麼一個值錢的物件,他打算典賣了作為趕考的路費。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聞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1.母親走的那天,天空灰濛濛的,像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紗布,壓抑得人喘不過氣。我跪在靈堂前,淚水模糊了視線,耳邊回蕩着親戚們斷斷續續的哭聲,心裡卻空蕩蕩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親走得很突然,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 天天要聞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張鴻蓄着一頭烏黑的短髮,眼神中帶着些許鬱鬱寡歡,他站在這座繁華都市的邊緣,獨自望着遠方林立的高樓。每一天,他就像無數城市裡的普通職員一樣,重複着簡單枯燥的工作內容。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時走進了那間已經有些陳舊的寫字樓,坐進自己格子間的角落。“張鴻,這份文件你檢查過了嗎?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 天天要聞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故事來源於生活,進行潤色、編輯處理,請理性閱讀。父親去世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震得我們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廳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絲,心裡一片凄涼。突然,門鈴響起,我打開門,只見大伯一家站在門外,臉上帶着勉強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 天天要聞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醫院外的疑云:當陪伴與疑惑交織在一個普通的周末,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客廳的地板上,本應是溫馨寧靜的午後,但對於小芸來說,卻是一場情感的風暴即將來臨的預兆。小芸的公公因為一場突發的疾病住進了醫院,作為孝順的兒媳,她毫不猶豫地請了長假,每日在醫院裡悉心照料。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 天天要聞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剛進入高中就讀,一入校門映入眼帘的是滿園漂亮的秋海棠,青紅相間,煞是好看,正當我四處張望時,一個清秀的女孩從我身邊走過,微風吹拂着她的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 天天要聞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車的后座上,臉色蒼白,疲憊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滿心歡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個人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誰知這一年,幸福的生活卻出現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關的併發症,醫生告訴她必須儘快手術,以免對生命造成威脅。術後,她需要好好休養,心和身體都需要時間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