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粵東香山有一位老人,已經不記得他的名字了,只記得他姓潘,大約六十歲,所以大家都叫他潘翁,也就是潘老爺的意思。
潘老爺是個有錢人,家裡少說也有幾十萬、幾百萬錢。同時,他還是一個好人,非常好的人,一個境界極高的大善人。可以說,在行善這方面,幾乎無人能比得上潘老爺。因為無論多小、多大的好事,只要他發現,他都會做。
小到給窮人家的孩子一些錢,讓他看病吃藥,給受傷的狗狗一頓飯,給流浪動物治傷口;大到幫助和尚、頭陀印經文、創修廟宇,又或者給當地、附近的人造橋鋪路,又或者幫助那些經濟困難的親朋鄰里,諸如此類,等等等等。總之,無論是哪裡有需要,潘老爺都會積極幫忙,或者出錢,或者出力,從不落下。
後來,潘老爺就發現,本地有乞丐,而且還有不少。於是,潘老爺決定做一件大好事——救濟乞丐。
籌劃一番後,潘老爺就讓人打造涼棚、僱傭幫手,然後每天都要蒸上幾千個饅頭,或者熬幾十大鍋的粥,用來救濟那些乞丐。
每天,都有幾百上千個乞丐來要饅頭或者粥,潘老爺每天都要花費幾十兩銀子。不過,他並不在乎,畢竟這點錢對他來說不多。別說他有錢,就是他沒錢了,他也會想辦法救濟別人。
在那些乞丐中,有一位婆婆,看起來年紀不小了,每天傍晚都會來。來了之後,她會要飯吃,要茶喝,潘老爺從不介意,每次都要啥給啥,從不問她什麼。就這樣,持續了幾個月。
後來,附近一些地方出現了旱澇,老百姓收不到糧食,都要逃荒。聽說潘老爺在救濟乞丐,於是紛紛涌過來,要饅頭、要粥、要水。於是,人數越來越多,已經從幾百人增加到上萬人了。
就這樣,又過去了一段時間。潘老爺雖然有錢,但是架不住上萬人吃喝,每天幾百兩銀子砸進去,加上他有時候還會做其他善事花錢,所以他的家底子越來越少,到最後,終於沒錢了。
錢沒了,難道就得讓這麼多人餓死嗎?官府沒多少錢,朝廷撥下來的救災款也不多,還得被一些貪官剋扣,所以遠遠不夠。所以,潘老爺決定繼續幫助這些乞丐、災民。為此,他開始變賣家裡值錢的東西,傢具、書畫等等,到後來只能賣農田、賣房子。
就這樣,又撐了幾個月,天氣轉好,災民撐過了饑荒,陸續回家種田去了。許多乞丐長期不愁吃喝,身體養好,也開始洗漱打扮,去找一份活計了。而那個老婆婆,每天傍晚還是會來,從不缺席。
慢慢地,沒人來了,大家都找到活幹了,老婆婆就獨自來。
潘老爺現如今也成了窮人,只剩一處住的房子,吃得跟普通人沒區別。每次婆婆來了,潘老爺還是把自己的飯菜給她,寧可自己吃不飽,也不願意看婆婆餓肚子。
婆婆看到後,說:“我是個沒家的老寡婦,所以經常來你家要飯吃。現在,你沒錢了,多餘的房子都賣了,田產傢具也都沒了,唉,以後你自己都吃不飽了,我該找誰要飯吃呢?每次想到這裡,我就難受。依我看,不如這樣,你把這房子給我,我把它改造成觀音菩薩的廟,有了廟以後,我就供奉觀音菩薩,做個尼姑,這樣有了香火,我就可以活下去,不用麻煩你了,怎麼樣?”
旁邊的人聽到後,頓時大怒說:“潘老爺為了救濟你們這些人,都窮得快吃不飽飯了,現在他就剩一間房子,你還想要,豈不是欺人太甚了嗎?”
沒想到潘老爺卻答應了,然後就讓家裡人收拾東西,準備搬走,把房子讓給了老婆婆。他的妻子、孩子都很理解,沒有一句怨言。
老婆婆又說:“你離開後,打算去哪裡呢?有落腳的地方嗎?不會怨我吧?”
潘老爺哈哈大笑,說:“我若是怨你,便不會把房子給你了,更不會救人了。城北外面我還有一處地方,是一片山地,因為洪澇的原因沒有草,也賣不掉。我就去那裡,蓋兩間草屋,也夠我們家住了,不也挺好嗎?”
老婆婆說:“那一片地方,我看過了,有好幾頃,倒是挺大。那裡風水不錯,如果選對了穴位,對你大有好處。我聽說,你連年做善事,還沒來得及遷葬父母,既然要搬到那裡,我給你看一看風水吧。”
說完後,老婆婆閉上眼睛,掐指算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她說:“在山的南邊,有一根枯樹,枯樹的下邊,有一處天然的石洞,很大很寬,那裡就是最好的風水寶地。你把父母遷葬那裡,以後不僅可以重新富貴起來,而且子孫後代都不愁吃穿,你信嗎?”
潘老爺點頭,說自己相信。
但是,老婆婆卻擔心他操作不好,於是親自帶着他,到了那片山地,然後找到了石洞,又說:“這裡的風水,一般人看不到,你把父母遷葬到這裡,然後就住在前面,會讓你重新富貴的。”
等潘老爺把父母遷葬後,老婆婆又來了,給了潘老爺一些果子,說:“把這些果子,撒在這一片荒田裡,等它們長大了,也不要砍伐,三年之後,這些果子才能真正成熟。那時候,會有寶物替你看守這些果子,然後你就遷到別處居住。想要得到這些寶貝,必須在五月一日到五日這五天里,讓健壯的男子身上塗抹雄黃,吃飽飯,喝好酒,再來砍伐,那時候,你就會靠着這些寶貝,做着天下間唯一的職業,掙錢發財了。”
潘老爺不解,問道:“這到底什麼東西,我要做成什麼賣呢?”
老婆婆神秘笑了笑,說:“你到時候來看這些寶貝的樣子,看它們像什麼,你就做成什麼,不是很好嗎?何必非要先知道做什麼呢?不過,我還得告訴你,我給你的寶貝,叫菩提果,不要給別人了,就算你給,對他們來說也沒用。”
說完後,老婆婆離開了,她真的把潘老爺家改成了供奉菩薩的庵堂,自己做了尼姑。
潘老爺於是和家人購買材料,建造草房子,然後種植那些菩提果,一直忙活了半年,才蓋好房子。等他忙活好以後,再去城裡看自己的房子,發現已經全部改造好了,裡面還有幾個尼姑,但是老婆婆不見了。
又過去了幾個月,那些菩提果長大了,看起來像是芭蕉,滿山都是。潘老爺很愛惜它們,還經常澆水、鋤草。他聽從老婆婆的話,沒有砍伐這些寶貝。
三年後,這些寶貝都長成熟了,葉子很像扇子,而且不用自己再製作,折下來就能用。於是,他就把葉子掰下來,當成芭蕉扇,拿到集市上賣。這玩意用來扇風乘涼很不錯,大家都愛買,於是一個夏季,潘老爺就掙了幾十萬文錢。
一看潘老爺這東西不錯,有人就來問,還有人打起了壞主意,跟蹤潘老爺,發現了他種菩提果的地方。
潘老爺想再進去,看看有沒有芭蕉扇。結果,剛進園子里,他看到了一條巨蛇。這蛇足有七丈高,近一丈粗細。以前,這條蛇還小,或者趴在地上,果子後面,或者藏在洞穴里,潘老爺沒看到。這次,潘老爺看到後,嚇得不敢進去。
因為那條巨蛇吐着舌頭,發出雷鳴般的聲音,它嘴裡還吐着霧氣,但不用多想,就知道是毒氣,因為霧氣都是黑的,蚊蠅離多遠就死了。
有些人想來偷寶貝,但是好在潘老爺及時發現,趕走了他們。反正那些果子的葉子都沒了,即便進入到園子里,也沒用了,所以那些人看了後,也不再打主意了。
第二年夏天,潘老爺謹記老婆婆的話,雇了一批健壯的小夥子,從五月初一開始,讓他們上山,到自己的園子里折葉子,做芭蕉扇。進山之前,潘老爺買了好酒好菜,讓他們吃飽喝足,又在他們身上塗抹着雄黃,然後告訴他們如何操作。
很快,小夥子們進山了,他們剛進去,就發現了巨蛇。巨蛇看着他們,一動不動。
潘老爺想起老婆婆的話,覺得沒問題,讓小夥子們動手。猶豫了一會兒,那條巨蛇去別處看望了,小夥子們紛紛動手,折下菩提果的葉子,然後捆成捆,扛出來,放在一起,到時候統一處理。
說來也奇怪,巨蛇似乎知道這些人的意圖,也知道潘老爺,所以它沒有惡意。只是靜靜地看着四處,儼然像個稱職的保鏢。
有些人看到後,就想在晚上來偷菩提果的葉子。但是,不等他們進入園子,巨蛇就驚醒了,然後就會噴出毒霧,嚇唬這些人。有些人也跟着學,在身上塗抹雄黃,但是巨蛇卻能識別,一尾巴甩出去,那人飛出去好幾丈遠,雖然沒受重傷,但是卻不敢再來了。
還有好多人,都試過不同的方法,要麼挖地道,要麼聲東擊西,都想來偷菩提果的葉子。但是,毫無例外,他們都失敗了。
挖地道,行不通,直接驚醒了大蛇,大蛇一個遁地術,他們的地道就崩塌了。有些人被埋在地道里,差點死掉。
聲東擊西也不行,一開始只有兩人,一人去引開大蛇,一人去偷葉子。結果,大蛇會分身術,兩人都看到了大蛇,嚇得跑開了。這兩人後來不死心,回去又叫幫手,繼續玩引蛇出洞的戰術。但是,即便他們有二十多人,都在一處,大蛇也能爆出二十多個分身,把他們一一趕走。
有一回,大蛇似乎惱了,沒有噴出毒霧,直接噴出火焰球,那火焰球落在試圖進入園子的人的腳邊,直接炸開了。地面出現一個大坑,土地都燒紅了,那人被震出去很遠,連忙撲滅身上的火,連滾帶爬跑了。
以後,大家都知道了,這個巨蛇不僅僅是一條蛇,更像是一尊守護神,無論用什麼辦法,它都能破解。因為這大蛇手段極多,不僅會分身術、隱身術,還會噴毒霧,噴火球,噴水成冰,噴豆成小蛇。
曾有人抱着“得不到就毀掉”的心理,試圖來燒了潘老爺的這些菩提果。他弄了許多捆柴草來,點燃後丟在園子里。但是巨蛇看到後,直接噴水,澆滅了火。隨即,巨蛇又噴出許多小蛇,嚇得那些人哭爹喊娘跑了。
顯然,這條巨蛇不想傷人,每次都是把人嚇跑而已。不然的話,別說二十多人,就是兩萬人來,它也絲毫不怕。
五天時間,菩提果的葉子都被折下來了。
潘老爺選擇其中精美的葉子,讓家人裝飾,用玳瑁象牙作柄,用錦繡包邊,這樣不到一錢銀子的扇子,可以賣到五錢,甚至一兩銀子。它把這樣的扇子,賣給達官貴人,多賺一些。中等扇子,潘老爺用挑選的粗玉裝飾,賣給一般人,少賺一些。那些普通的扇子,只做普通處理,然後低價賣給老百姓,幾乎不賺錢。
大家都很喜歡這種扇子,上到富貴人家,文人雅士,下到普通百姓,甚至那些妓女,人人都有。連周邊甚至遠方的商販,都來搶着買這些扇子,於是潘老爺就把扇子兌換給他們,省得自己再去賣。
靠着這些菩提果的葉子,潘老爺發了財,很快他又買了豪華的宅子,田產等,然後繼續做個富家翁。當然,潘老爺沒有改變本性,他依舊像從前那樣,儘力去做好事。
潘老爺有些親戚、好友,都想要菩提果的種子,想弄回家種植。潘老爺就說,這些種子只能在自己的園子里種植,換地方不行,給他們也沒用。大家不相信,潘老爺就親自給他們種子,結果種了之後,果然不行,要麼成活不了,要麼根本長不大。
於是,有人就很腹黑地猜測,潘老爺肯定把種子煮熟了才給他們,又或者給他們假的種子。
潘老爺無奈,為了避免大家誤會,也為了讓大家不要再冒險去偷,於是潘老爺親自帶着一些人,到了園子里。
那巨蛇看了看潘老爺,看了看眾人,什麼也不做,又趴着睡覺了。
眾人挑選了一些種子,然後心滿意足離開了。回去後,他們種植,發現還是不成,要麼根本長不出來,要麼長不大,要麼就是變成普通的花草。這下,他們終於相信了。於是再也沒人去偷了,偶爾還有人去搞破壞,但都被巨蛇嚇唬跑了。
後來,潘老爺才知道,那個老婆婆其實是觀音菩薩下凡,她看潘老爺為了救人,變得一貧如洗,還能堅持為善,因此才送他菩提果,讓他重新做富人。這也算是,菩薩對潘老爺的獎勵,當然,主要還是潘老爺做好事的報答。
靠着菩提果,潘老爺的子孫後代都有了營生,他們依舊賣扇子,依舊富貴,依舊做好事。至今已經三百年了,依舊如此。
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話確實有道理啊。老天爺要報答善良的人,如果他做了大善事,那就給他大獎勵,福氣綿延,子孫都跟着享福;如果做小善事,那就給他小獎勵,可能只讓他一人得到回報。
像潘老爺,做了天大的好事,救了成千上萬的人,菩薩也就給了他極大的獎勵,給了他可以一直做下去的營生,讓他子子孫孫都有福報。
所以說,人哪,還是要多做好事,尤其是偷偷做好事,這樣才能積陰德,保佑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