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梅煮酒
圖:來自網絡
克軍是和我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從小學到初中我們一直是同班同學。遺憾的是克軍的成績不算好,在中考之後我們不得不分道揚鑣了,我到高中繼續自己的學業,而他則落榜了。
輟學之後的克軍,和他的表哥去了外地打工,我讀高中的課業負擔也很沉重,我倆聚在一起的機會就很少了。在我讀高二那年秋天一個周六的下午,我回家去拿下一周的生活必需品,母親對我說:“克軍下周三就結婚了,你是不是該有個表示?(那時農村青年結婚普遍早,克軍當時只有十八歲)”
聞聽我大吃一驚說:“這也太快了!”緊接着趕緊從母親手裡要了三十元錢,買了一個被面送給過去。以後的日子,我為了前途忙碌,他為了生活奔波,除了放假的時候我們偶爾聚在一起,平時見面的幾乎沒有碰頭的機會。
在我讀大三那年,父親在給我的一封信中告訴我一個晴空霹靂般的消息:克軍因為車禍去世了!
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內心一片悵然,好幾天都特別難受,因為我痛失了一個童年的玩伴,後來我了解到克軍的死因,禁不住對他肅然起敬,他是因為保護兒子失去生命的。
克軍是我們初中同學中第一個去世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只要我們幾個當年關係不錯的初中同窗聚在一起,第一杯酒總是要祭奠克軍。
二十多年的時間,總以為克軍已經走進我記憶的深處,但今天在網上刷到的一個視頻,再一次讓我感受到父愛如山。
瀋陽的王先生,在離家一千米遠的商貿城開了一家小超市,為了節省開支,一直是他的母親給他送中午飯,在八月二十一日這一天,他的母親因為有事臨時外出,不能及時給他送飯了。
就在他準備叫外賣充饑時,意外地接到了父親的電話:“我已經給你燜好了米飯了,馬上給你送過去!”他頓時大吃一驚,父親已經中風六年,自己照顧自己都費力,他實在難以想象他如何走完這一公里的路程。
兩個小時後,他的父親出現在他的超市,視頻中老人步履蹣跚,卻是一臉的幸福。王先生也說,這是自己這輩子吃得最香的一頓飯,連一粒米都沒有剩下。
評論區內網友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父愛如山”,看着網友的評論,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已經去世多年的克軍,今天在這裡告訴大家,不管讀者如何評論,至少在我這裡,當年克軍的舉動是對“父愛如山”這個詞最好的詮釋。
克軍出事那年,他的兒子三歲,那天他的妻子一大早就回娘家幫助收玉米,克軍則在家裡忙活自家的活計。到了將近中午的時候,他的妻子打電話說,姥姥姥爺想外孫子了,希望他把兒子帶過來一起吃個午飯。另一方面則是讓他下午幫把手,提前把地里的活幹完,一家三口早點回家。
放下妻子的電話後,他和母親說明了情況,就騎上他的摩托三輪車出發了。按照他的本意,是希望兒子坐在車廂里,但從小嬌生慣養的兒子希望和爸爸在一起,克軍便一手開車一手摟著兒子上路了。這明顯是不符合交通規則的,但在農村這種現象至今依然存在,也可以認為是一種積習難改。
克軍的三輪車載著兒子在公路上疾行,在通過一個右轉彎時突然遭遇了一輛拉沙子的大拖掛,因為視界不良,雙方避讓不急,克軍的三輪車直接撞在了拖掛上,三輪車和拖掛相撞,無異於螳臂當車,三輪車當時就四分五裂,慘狀幾乎無法用言語形容。
讓人意外的是,克軍車禍後血肉模糊,連搶救的時間都沒給醫生留下,他懷裡的孩子卻幾乎是毫髮無損,“120”的醫生說,他是以一種最危險的姿態保住了孩子的平安。不知道車禍的那一瞬間克軍想了什麼,或許他什麼都沒想,只是出於一種“父愛如山”的本能!
克軍去世三年後,他的妻子改嫁了,在這個現代的社會,讓一個二十幾歲的婦女從一而終也是不現實的。令人欣慰的是,她把兒子留給了克軍的父母,痛失愛子之後,孫子就是克軍父母活下去的希望。
二十年的時間裡,克軍的父母把克軍的妻子當做女兒一樣看待,克軍的兒子也茁壯成長,現在二十多歲的小伙經營着一家小漁具廠,雖不能大富大貴,但至少衣食無憂,我想這對另外一個世界的克軍而言,也算是一種莫大的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