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男子上山砍柴,救下一隻白狐,白狐:你不要回家

2022年06月28日13:59:12 故事 1313

東晉末年,山西太行山下,住着一個青年樵夫,每日上山砍柴賣。

卻說這個太行山,盛產白狐,當時民風,尊尚奢侈,鄙視生產,尤其達官顯貴,更是互相攀比,從飲食,住宿,到穿着,無不如此。而白狐因毛質細膩柔軟,成了無數達官顯貴喜愛的對象,因此,在太行山下衍生了無數的獵戶,他們不事生產,專一捕狐為生。

這個青年樵夫名喚王生,娶妻吳氏。吳氏見別的鄉鄰捕狐都富裕了,吃得好,穿得好,住得也比自己好,而王生每日砍柴,一擔柴才賣得幾文錢,於是心生不滿,勸王生棄樵從獵。王生道:“捕狐就是殺生,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我決不做,我寧可自己貧窮,也不願殺生”。吳氏道:“你若得了貧窮,我受不了”。夫妻二人不歡而散。

民間故事:男子上山砍柴,救下一隻白狐,白狐:你不要回家 - 天天要聞

01

一日,王生照常上山砍樵,等王生收拾好一擔乾柴,正準備往回走,突然在一束灌木叢下,傳來“吱,吱”的叫聲,好似嬰兒的呼喚。王生覺得奇怪,走近一看,只見一隻潔白的白狐,正匍匐在草叢中,正低低地哀鳴。

白狐見王生走近,想要起身逃跑,可是它的一條腿被夾子牢牢地夾住,正冒着一縷縷血絲。白狐掙扎了一會兒,見跑不開,轉身驚恐地望着王生,嘴裡“吱,吱”的亂叫。

王生見白狐可憐,蹲下身,想要為白狐解開腿上的夾子,將其放生。白狐以為王生是個獵戶,張嘴就朝王生咬來。王生笑着說道:“白狐啊白狐,我只是一個樵夫,不是獵戶,我決不傷你”。

白狐好像能聽得懂人言,見王生如此說,竟不動彈了,任憑王生為其取下夾子。

王生取下白狐腿上的夾子,白狐舔了舔腿上的血漬,王生轉身正欲離去,突聽白狐吱吱亂叫,好似在說:“你不要回家,你不要回家”。

王生笑道:“我不回家,難道在這山裡過夜?”,說罷,也不理會白狐,挑起柴擔就往山下走去。

民間故事:男子上山砍柴,救下一隻白狐,白狐:你不要回家 - 天天要聞

02

卻說王生回到家中,已是天黑,原來王生因為救白狐,耽誤了工夫,又因為這天他出門比較晚。

王生放下柴擔,正欲開門,只見聽到屋裡有人說話。王生心下奇怪:“這麼晚了,誰還會在自己家中?”。只聽妻子吳氏道:“這麼晚了還沒有回來,說不定摔下山崖摔死了”。另一人道:“我有點怕!”。吳氏道:“怕什麼?他一個老實人而矣!”。另一個人道:“我還是明天再來吧,這點錢你先收下”。說完只聽他欲往外走,只聽吳氏說道:“你親親我再走”。說話就聽見拉扯聲。

王生在門外只聽到心頭火起,血往上涌,來不及細想,操起扁擔,破門而入,只見妻子吳氏與本村獵戶張三正摟在一起。王生搶起扁擔迎頭就劈。獵戶張三見王生破門而入,先是吃了一驚,見王生扁擔劈下,推開吳氏,躲過一邊。

吳氏見了王生,先是吃了一驚,片刻就鎮定了,向著張三道:還不快走!

張三見吳氏鎮定,倒也不慌亂了,也在柴垛前掄起一根木棒,與王生對峙起來。

王生義憤填膺,哪顧得那麼多,再次掄起扁擔與張生打在一起,兩人打得難分難捨。

民間故事:男子上山砍柴,救下一隻白狐,白狐:你不要回家 - 天天要聞

03

正在王張打得不可開交之際,只聞王生屋外人聲鼎沸。原來附近鄉親聽到王生家吵鬧,都過來觀看,這王生與張三打在一起,也不來勸架,只是瞧熱鬧,其中還有幾個人在一旁說著風涼話。

只聽一人道:自己守不住妻子,還怨別人?

一人接道:就是!人家打獵有錢,而他只管砍柴,妻子如何不跟別人?

很顯然,村裡的人對王生妻子與張三的姦情早已知曉,只瞞着王生一人而已!

王生見村裡人不明是非,還冷嘲熱諷,一時氣急,本來處於上風,因為急怒攻心,反而處於劣勢。

正當王生愁苦之際,只見房內一條白影,上竄下跳,朝着張生亂咬,張生被咬得哇哇亂叫。王生瞅準時機,順倒一扁擔,張生應聲倒地。

村民見張三倒地,大叫:“打死人了,打死人了,報官,報官”!突然又大叫:“白狐,快抓白狐,快抓白狐”。屋內頓時亂鬨哄一片,眾人也不管張三倒地,只顧獵殺白狐。

原來,王生救下的那隻白狐極具靈性,當時見王生不聽勸阻,執意下山,便偷偷地跟在王生後面,後見王生有危難,便出手相救。

王生趁屋裡慌亂之際,逃了出來,白狐見王生逃出屋外,也不逗留,一溜煙竄上房梁,用頭頂破屋瓦,在椽檐間鑽出。

屋內眾人還以為白狐在房內,苦苦尋找。

民間故事:男子上山砍柴,救下一隻白狐,白狐:你不要回家 - 天天要聞

04

白狐竄出屋外,尋到王生,領着王生就往山上奔去。

王生見張生倒地,也不知其是死是活,心裡沒了主意,跟在白狐身後,有一腳沒一腳地往前走。

也不知走了多久,到了何地!白狐停了下來。王生駐足觀看,是一處懸崖,兩邊綠樹成林,花草鋪地,一條小溪順着懸崖,蜿蜒流淌。

好一個所在,王生心底暗道,他在太行山砍柴多年,卻不知有這麼一個好地方。

王生將周圍環境打量了一遍,再來看白狐,只見白狐正在一棵大樹下梳理毛髮。王生走向白狐,蹲下,輕輕撫摸着白狐,心裡暗道:今天若不是這隻白狐,自己反遭奸人所害。

白狐也不認生,任憑王生撫摸,嘴裡不時“吱吱吱”叫喚兩聲,像是在安慰王生。

王生道:狐啊狐,你要是能說話就好了!想到吳氏的忘恩負義,村民的不辯是非,王生不由暗自傷神,他認為吳氏不及白狐懂得感恩!

民間故事:男子上山砍柴,救下一隻白狐,白狐:你不要回家 - 天天要聞

05

正當王生傷神之際,只聽附近有人說話,只聽一人道:“就在這附近,逃不遠。”

另一人道:“是的,仔細搜尋”!

王生仔細一聽,聽出是村裡錢麻子與周大嘴的聲音,他們也是村裡的獵戶,與張三是一夥。這三人平時遊手好閒,專一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後來因為士子大夫,達官貴人喜歡白狐的皮毛,就夥同在一起在這太行山獵狐,這太行山的白狐都被這些人獵得差不多了。

只聽錢麻子與周大嘴悉悉索索朝這邊尋來,王生吃了一驚,白狐也覺察出了危險,從地上爬起,用眼四處張望。

周大嘴道:張三死了沒有?

錢麻子道:哪能就死,只是昏過去而己。

聽說張三未死,王生不免有點失落。又聽周大嘴道:那這小子會不會來?

錢麻子道:聽說有狐,他能不來嗎?

白狐見來人越走越近,示意王生躲藏好,王生會意,見懸崖邊有一石窟,被藤蔓遮住,便藏身其中。

白狐見王生藏好,一竄而出。王生不由得吃了一驚,這不是出去尋死嗎?

錢麻子見了白狐,不由大叫:在這裡,在這裡!

周大嘴聽見,趕緊跑過來,此時白狐已竄上懸崖。

錢麻子與周大嘴趕緊想方設法擋截。說來奇怪,白狐竄上懸崖,不奔也不跑,而是居在離懸崖一丈有餘的一棵藤蔓上觀望,對着錢周二人呲牙咧嘴,像是在挑畔:你上來吧,你上來吧!

錢周見勾又勾不着,只氣得七竅生煙,此時,張三不知從哪裡冒出,手裡拿着一個大網兜。見張三無事,石窟後的王生血脈噴張。白狐也許覺察到了王生的異樣,反而從藤蔓上下來,朝錢周二爬過去。王生不由得為白狐擔心起來:人家明明要捕你,你倒自投羅網。正欲發聲阻止。

只見錢周張二人見白狐不上而下,心裡一喜,張欲張網捕獲,只見白狐離三人一箭之地,便又不跑了,只瞪着三人呲牙咧嘴。三人氣得夠嗆:這明明是戲耍嘛!

只見張三將網交給錢麻子,向周大嘴打了一個手勢。三人合夥多年,自然會意。只見錢麻子在下,張三周大嘴兩邊包抄,攀崖而上。

王生自然明白他們的心意!

白狐見張三與周大嘴上來,也不着急,總是圍着張三上竄下跳,好幾次都要被張三抓着。

張三見好幾次都要抓住白狐了,自然不肯放棄,白狐與張三越爬越高,周大嘴在後緊跟。

王生看得透不過氣來。

正當王生緊張之際,只見懸崖上張三一腳踏空,骨碌碌地往下直滾,周大嘴想要避開,己是不及,被張三砸在身上,下面錢麻子見了,嚇得神魂出竅,趕緊閃避,可惜被張三與周大嘴帶下的飛石砸中,轉眼就沒了呼吸,而張三與錢麻子在那麼高的懸崖摔下,下場可想而知。

民間故事:男子上山砍柴,救下一隻白狐,白狐:你不要回家 - 天天要聞

06

王生正在驚懼之際,只見懸崖上升起一朵白雲,白雲上站着一個絕美女子,手捧一隻白狐。

只見白雲里的女子對王生道:出來吧!我是太行山狐仙,你不要驚懼,我之所以對錢周張施以懲戒,是他們罪有應得,亂捕濫殺,傷我子孫。汝心善良,遇人不淑,實可同情,但當今民風腐敗,你也不要再回去了,出此樹林三十里,有一亭,亭傍有良田十頃,你可藉此棲身。此處人跡罕至,當無人打擾,汝可得養天年。十年後,我來渡汝成仙,說罷駕雲而去。

王生依舊狐仙指示,可然找到了這個所在,在此修鍊十年,果然得道成仙。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動我嫁妝者死!都要和離了,還惦記我的嫁妝 - 天天要聞

動我嫁妝者死!都要和離了,還惦記我的嫁妝

“動我嫁妝者死!”李婉清的怒吼在破舊的四合院里回蕩,彷彿連屋檐上的麻雀都被驚飛了。 李婉清,一個五十歲的普通女人,她的生活像她的名字一樣,溫婉而清雅。她年輕時嫁給了青梅竹馬的張大強,兩人一起打拚,從一窮二白到擁有自己的小生意,生活逐漸好轉。
我懷孕3個月,我老公跟別的女人親嘴兒的照片遞到了我手上 - 天天要聞

我懷孕3個月,我老公跟別的女人親嘴兒的照片遞到了我手上

“你這個負心漢,我懷着你的孩子,你卻在外面花天酒地!”李曉梅怒氣沖沖地將手機摔在丈夫張強面前,屏幕上赫然是張強與一位陌生女子親昵的照片。 張強一愣,隨即臉色煞白,他沒想到自己一時的放縱竟然被拍了下來,還傳到了妻子的手中。
民間故事:話多誤事,沉默是金。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話多誤事,沉默是金。

我們這一生,要用三年時間學說話,卻要用一輩子時間,來學閉嘴,也就是說,人呢,盡量少說話,禍從口出,言多無益,這個故事就很深刻地說明了這一點。
外婆小時候的一次奇怪經歷,匪夷所思的巧合簡直就像做夢一樣 - 天天要聞

外婆小時候的一次奇怪經歷,匪夷所思的巧合簡直就像做夢一樣

小時候聽我外婆講過一個故事,是我至今聽得最入迷、最怪異的一個故事。外婆說,她小時候家裡特別窮,沒有任何土地,母親自幼多病根本就幹不了什麼重活,只能在家編織草鞋換得一點油鹽。所以,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幾乎全靠她的父親給當地的一位財主做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