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講座別開“生”面,張江鎮打造“紅色紐帶”護繞“綠水青林”

4月25日晚,經張江鎮區域化黨(團)建牽線,來自上海科創中心海關的於翔在城市經典居民區黨建服務站內為居民帶去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科普講座。張江鎮河(林)長代表、城市經典居民區居民、以及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才公寓的青年共40餘人共同參與。

在講座中,於翔從海關監管的角度,結合法律法規和現實案例,詳細介紹了加拿大一枝黃花福壽螺巴西龜等在出入境旅遊時需要特別提防的“紀念品”,並對實物標本進行展示和互動問答,現場氣氛熱烈。

“我住在城市經典二期人才公寓,來上海兩年了,這是第一次參加居委活動,非常專業,也讓我對生物和生態保護產生了研究的興趣,想加入到‘民間林長’,和大家一起關注、保護我們小區和周邊的生態環境。”來自外匯交易中心的劉錦坤說。

據悉,張江鎮作為上海市首批生態清潔小流域工程先行建設鎮,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治理”,逐步推進林水複合、空間開放、藍綠交融的生態廊道建設,目前正全域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示範縣。

張江鎮河長制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林長制辦公室副主任蔡娛樂表示,“張江鎮共有區域化黨建單位163家,區域化團建單位85家,在持續發動他們的黨員、青年參與巡林護河的基礎上,我們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把他們的產業特色、專業特長結合進來,為打造’綠水青林’的生態品牌進一步聚合紅色力量。”

而張江鎮林長制辦公室工作人員顧新微也告訴記者,“以前培訓大多是業務部門組織開展的,講求’實戰’效果。今天的講座幫助我們從另一種視角解讀了工作內容,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希望後續能夠和區域化單位聯合開發我們的培訓課程,形成具有張江特色的,兼顧條線需要和大眾需求的生態科普教育體系。”

之後,張江鎮將依託“區域化黨(團)建向條線延伸、向基層延伸”雙試點,統籌調配專業資源和區域力量,進一步推進“林河一體化”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生態保護與民生福祉同步改善”的綠色發展新格局。

作者:唐瑋婕

編輯: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