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來客?未知飛行器在月球表面撞出了兩個坑

科技日報記者 唐芳

近日,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照相機(LROC)項目團隊宣布,他們通過分析月球影像,確認月球表面被撞出兩個大坑。撞擊位置在月球背面的赫茨普龍環形山

圖1: LROC高分比率影像。箭頭指向的是2022年3月4日撞擊事件形成的兩個新的撞擊坑。圖源: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今年3月4日,一個重約3噸的飛行物衝撞上月球背面。“天文學界普遍認定該飛行物為火箭殘骸,但沒人認領,現在又發現‘一撞兩坑’,這就是其神秘之所在。”深圳大學教授黃少鵬27日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撞出最大寬度29米的雙隕石坑

LROC項目團隊通過對比2月28日和5月21日的高分辨率影像發現:兩個坑直徑分別為16米和18米,且有部分重合,屬連環坑。

到底是什麼“天外來客”造成了這樣的撞擊坑?

黃少鵬表示,天文學界普遍認定該飛行物為火箭殘骸。他介紹道,深空探測運載火箭殘骸墜落月球,早在阿波羅時代就發生過多次。人類探索太空以來,運載美國阿波羅13號、14號、15號和17號的土星5號火箭的第3級都曾墜落到月球表面。

圖2. 阿波羅運載火箭殘骸墜落月表形成的撞擊坑。圖源: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但讓人不解的是,箭體殘骸墜落一般只會出現一個撞擊坑,阿波羅運載火箭殘骸形成的也都是單一的撞擊坑。黃少鵬解釋說,這是因為火箭箭體一頭是發動機,另一頭是燃料罐,燃料耗盡後便是空的,只有發動機一頭是重的。

在黃少鵬看來,這個飛行器在月球上撞出了兩個坑,表明它很可能是一個“兩頭重”的傢伙。

距首次發現該飛行物已有7年

早在2015年3月14日,美國卡塔琳娜巡天系統(Catalina Sky Survey)首次發現該飛行物。起初,發現者認為該飛行物是一顆近地小行星,並賦予編號WE0913A。但一位巴西天文學家在分析了這個物體的飛行軌跡後發現,該物體是在環繞地球而不是環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行,因而判斷它可能不是天然小行星而是人造太空垃圾。

黃少鵬表示,這個編號WE0913A的飛行物是在地球軌道上被發現的,所以被認定是人造的。但它的軌道與大多數人造衛星或太空垃圾不同的是,離地球很高很遠,所以一開始被誤認為是小行星。

“當初被發現時,該飛行物跟月球一樣都圍繞着地球運行,各行其道。但由於它的軌道距離地球很遠,也就可能運行到距離月球比較近的地方。一旦進入月球勢力範圍,就可能被月球捕捉,最終進入墜落的路徑。”黃少鵬給出了他的分析。

“從2015年發現飛行物到2022年撞擊,這個機緣巧合的過程花了7年多時間。”黃少鵬說。

飛行物歸屬至今成迷

今年1月份,美國天文學家比爾·格雷(Bill Gray)預報編號WE0913A的飛行物將於2022年3月4日撞擊月球背面。

隨着預報的墜落時間逼近,這個話題就越熱。格雷曾推測,這個飛行物是獵鷹9號運載火箭的殘骸。因為2015年2月11日,美國商業航天公司SpaceX使用獵鷹9號運載火箭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射了深空環境觀測衛星DSCOVER。格雷還利用相關的計算軟件,預測了這個漂游在地球高軌道上的飛行物將被月球捕獲並撞擊月球。

美國宇航局的專家在核對了相關軌道數據後指出,DSCOVER與月球的距離太遠,它的運載火箭殘骸不可能落入被月球捕獲的軌道。

對於此次發現,LROC項目團隊表示,該飛行器的起源仍不確定,但是連環坑這一特徵可能有助於在將來確認它的身份。

編輯:劉義陽

審核:岳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