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2024年06月09日21:50:17 科學 2279

一片神秘的地外海洋,究竟住着誰?一起來看看土衛二上的原住民!

"通過卡西尼號的測量,我們知道土衛二的海洋是宜居的。我們知道那裡有液態水、能源以及碳、氫、氮、氧、磷和硫等化學物質。"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 天天要聞

圖示:土衛二噴出的冰羽流。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

新的研究表明,在土星衛星恩克拉多斯的表面有一些地方,航天器可以在那裡着陸,採集生命關鍵成分的原始痕迹。據信,這些生物特徵來自這個世界冰殼內的地下海洋。

人們早就知道,土衛二的地下海洋中蘊藏着有機分子--由碳、氧和氮組成的化合物。在2017年墜入土星表面之前,"卡西尼 "號宇宙飛船飛越了從土衛二表面裂縫中噴出的物質羽流,探測到了甲烷和乙烷等有機分子以及其他複雜的化合物,這些物質達到了很高的高度。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 天天要聞

在這些物質中,約有 90% 的較大顆粒被發射到距土衛六數千英里的上空,但它們實際上並沒有逃離土星系統。科學家們現在表示,這些顆粒會落回土星衛星的表面,理論上可以被航天器收集和檢查。

“我們可以通過向土衛二表面發送飛行任務來了解土衛二海洋中潛在的生物特徵。以前人們認為,要想從恩克拉多斯海洋中採樣到最新鮮的物質,就必須飛過羽流,測量羽流的顆粒和氣體。” 行星科學研究所高級科學家、研究負責人阿曼達-亨德里克斯(amanda r. hendrix)在一份聲明中說。“但現在我們知道,你可以在衛星表面着陸,並確信你的儀器可以測量相對原始的來自海洋的羽流有機物。”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 天天要聞

然而,土衛二羽流中一些可能是生物生命指紋的有機分子可能會被太陽紫外線(uv)破壞。這意味着,我們需要在這些分子未被破壞時找到它們。

“由於卡西尼號的測量結果,我們知道土衛二的海洋是宜居的。我們知道這裡有液態水、能量以及碳、氫、氮、氧、磷和硫等化學物質。”亨德里克斯說:“這些都是我們所知的生命所必需的成分。如果我們想找出羽流顆粒中是否存在任何海洋生物特徵,我們需要這些顆粒儘可能的純凈,並且盡量不暴露在紫外線下。”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 天天要聞

尋找土衛二上的原始物質

為了找到土衛二上有這種原始物質的地方,亨德里克斯和研究小組分析了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卡西尼飛船的數據,看看紫外線光子能穿透月球表面多深。亨德里克斯說:“我們在這項研究中發現,在恩克拉多斯表面的一些地方,我們可以用航天器着陸並採集樣本--我們測量的樣本是相對原始的有機物。這是因為太陽紫外線(uv)光子無法深入冰層表面。”研究小組發現,具有破壞性的紫外線光子只能穿透土衛二冰冷表面約100微米,也就是幾根頭髮絲的寬度。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 天天要聞

亨德里克斯解釋說:“因此,表面最頂端的部分會接觸到這些破壞性紫外線光子,但只有一部分有機物發生了化學變化,然後很快這些物質就會被更新鮮的羽流物質所覆蓋。更深的顆粒不會再發生變化--因為紫外線光子無法與更深的物質發生作用。新沉積的羽流顆粒就像底層物質的防護罩。它們就像防晒霜!”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 天天要聞

插圖顯示,紫外線會影響土衛二表面的物質顆粒,但不會影響更深層的物質。(圖片來源:amanda hendrix/ psi)

研究小組收集的結果非常有用,因為它們告訴科學家,前往土衛二的任務將有大量有機物可供採樣,而無需深入研究。

- 土衛二的冰海洋中具備生命存在所需要的全部要素。但時那裡有生命嗎?

- 這個蛇形機器人可以在 "土衛二 "這樣的冰冷衛星上尋找外星生命

- 研究表明,探測土星衛星土衛二上的生命需要飛越其噴泉羽流100次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 天天要聞

“由於紫外線很容易改變有機分子,因此這種光線進入冰雪覆蓋的世界表面的深度非常重要。”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克里斯托弗-豪斯(christopher house)在聲明中表示:“由於發現的紫外線穿透深度很短,我們的研究結果確認,土衛二的冰層中保存着大量的有機物質,可以從海洋中追溯到這些物質。利用已知技術就可以輕易從宜居的地外海洋中獲取大量有機物質,一想到這就令人感到深受鼓舞”。

該團隊的研究成果於12月18日發表在《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雜誌上。

by: robert lea

fy: 33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着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着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號,到家!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到家!

今天,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探測器已於本月初先後完成月球背面軟着陸、採樣、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等工作。歡迎回家致敬追夢的中國航天來源:央視新聞、央廣網編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 天天要聞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50個項目。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各獲獎項目中,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相關聯的項目明顯增加,涉及多語種智能語音、智能車聯網、智慧高速、超級計算等應用場景。其中,“多語種智能語音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