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上太空時,為何還要帶槍?這是蘇聯的教訓,全世界都吸取了

2020年12月18日20:15:03 科學 1105

楊利偉這個名字深深的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之中,作為中國第一個飛向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為我們創造了太多的不可能。中國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太空夢,只是以前礙於技術的制肘,我們只能看着別的國家飛向太空,而如今當我們國家的羽翼豐滿,我們也在不斷的追趕通往太空的腳步。

楊利偉上太空時,為何還要帶槍?這是蘇聯的教訓,全世界都吸取了 - 天天要聞

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當年楊利偉在上太空時,是隨身帶着槍的。眾所周知,載人飛船對於重量是有着嚴格控制的,在我們看來一把手槍的質量可能微乎其微,可是對於航天來說,一絲一毫的重要都是要斟酌的,而且,在太空似乎沒有需要用槍的情況,那麼到底楊利偉為何一定要將槍帶上太空呢?其實這是蘇聯的教訓,之後全世界都吸取了,中國也不例外。

楊利偉上太空時,為何還要帶槍?這是蘇聯的教訓,全世界都吸取了 - 天天要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蘇聯航天員在着陸過程當中失控的事情。當時兩名蘇聯航天員乘坐飛船從太空返回的時候,遭遇了意外。飛船偏離了預定着陸地點,降落到了西伯利亞地區,當時周邊的環境非常的惡劣,這兩位宇航員在野外求生時,還有狼群在虎視眈眈,兩名蘇聯航天員差點就因此喪命。

也因為有了前車之鑒,在那之後各國的航天員都會帶一把槍防身,以免返航後在野外遇到危險的時候不知所措。

手槍作為一種必要的防身手段,對於航天員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在野外生存的時候,武器和彈藥可以起到保護的作用,糧食能夠提供我們溫飽,可是真正能夠起到保護作用的,非武器和彈藥不可。

楊利偉上太空時,為何還要帶槍?這是蘇聯的教訓,全世界都吸取了 - 天天要聞

在野外如果沒有糧食的話,可以等一段時間,等地面人員來接自己,但是如果沒有武器的話,遇到一些比較危險的動物,我們又如何去保護自己呢?動物可不會等着你叫救援。

另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楊利偉在成為航天員之前,曾經是戰鬥機飛行員,對於戰鬥機飛行員來說,槍是非常熟悉的武器,身邊有一支可靠的手槍,會有一種莫名的安心感,而這也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自信。

楊利偉上太空時,為何還要帶槍?這是蘇聯的教訓,全世界都吸取了 - 天天要聞

說實在的,楊利偉作為中國第1個登上太空的人,當時他的心情必然是緊張無比的,因為在此之前中國從來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他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而在這個時候,如果身邊能夠有一樣東西帶給自己安全感,對楊利偉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讓楊利偉提升了自信,也讓他對未知的太空少了一份恐懼感。

楊利偉上太空時,為何還要帶槍?這是蘇聯的教訓,全世界都吸取了 - 天天要聞

而對於我們來說,來到一個未知的環境,我們可以帶上一個讓自己感到安心的物品,提升自己的信心,這樣也能夠消除自己的恐懼感。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去創新,不斷去發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必然會經歷很多恐懼的東西,但是不用害怕,當我們經歷完這些之後,回頭再去看看,會發現那些曾經令我們恐懼的東西恰恰能夠提升我們的信心!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中暑風險更高 - 天天要聞

日本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中暑風險更高

新華社東京7月10日電 北半球近日持續的高溫天氣或許對糖尿病患者更加危險。日本一項大規模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中暑的風險是非糖尿病人群的約1.4倍。名古屋工業大學近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團隊利用日本全國規模的保險數據庫,分析了糖尿病與中暑
“美企繞過禁令,偷拿中國關鍵礦物” - 天天要聞

“美企繞過禁令,偷拿中國關鍵礦物”

【文/觀察者網 柳白】面對中國依國際慣例執行的關鍵礦物管制,一些美西方買家叫苦不迭,甚至動起歪腦筋。路透社7月9日報道披露,為繞過中方管制,有美國買家通過第三國轉運拿到了礦物。比如根據海關和航運記錄,自中國去年禁止向美國出口銻以來,仍有大量銻從泰國和墨西哥湧入美國。中國在銻、鎵和鍺等關鍵礦物的供應方面處...
成都又添一個全國總部! - 天天要聞

成都又添一個全國總部!

海創葯業的總部基地項目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正式投入使用GE醫療中國精準醫療產業化基地一期項目通過竣工並聯驗收青羊區金融科技產業園項目將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近日一批項目又傳來新進展海創葯業近日,成都高新區企業海創葯業的總部基地項目在成
嫦娥六號月球樣品首次揭開月背演化歷史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月球樣品首次揭開月背演化歷史

7月9日,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嫦娥六號月球樣品研究的最新進展,並系統梳理了自接收嫦娥六號月球樣品一年來取得的系列成果,分別揭示了月背岩漿活動、月球古磁場、月幔水含量及月幔演化特徵,首次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演化歷史。
神十九乘組分享太空之旅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分享太空之旅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中)、宋令東(右)、王浩澤在記者見面會上敬禮致意。當日下午,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在北京航天城舉行神舟十九號乘組與記者見面會,3位航天員太空歸來後首次公開亮相,並分享183天“太空出差”的經歷與感悟。新華社記者 厲彥辰/攝 本報北京7月9日電(占康 中青報·中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