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2020年12月11日21:10:29 科學 1212

近半世紀以來,人們的目光不在於地球之大,物種之豐富,而將目光投射天空,以45度角仰望這無際的星辰。

古人從地球是平面的,繼而發現地球是圓的,由地心說再到日心說,從太陽繫到銀河系再到黑洞,人類的眼界變得越來越寬廣。

而在近半個世紀中,人類還突破了地球的界限,來到了外太空中的月球,實現了歷史性的創舉。

不斷地對天文深入的同時,人們開始發現原來我們所在的星球是如此的渺小,如同井底之蛙地觀察着地球的變化,卻從沒有想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將目光放置在太空中才發現我們的目光短淺,而離我們最近的月球看似一片荒蕪,猶如廣寒宮般的寂靜、冷清。

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 天天要聞

但原來哪怕是月球上的一把土壤,資源豐富的地球都不一定有,裡面的微量元素比例和地球上的存在巨大的差異。

這些年來,人們不斷地想要發掘月球的秘密,想要摸清月球到底隱藏着什麼?

那麼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 天天要聞

小月球大發現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如果從探索宇宙出發,選擇月球作為出發點,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雖然有研究發現,火星似乎比月球更值得研究,並且未來人類還有可能將火星作為繼地球以外最適宜人居住的星球,但是火星距離地球還不是只差一點點。

選擇月球作為研究對象,探測月球只是一個開始,從月球上獲得資源才能有接下來的步驟。

1969年,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出第一個腳印開始,人們對月球的認識又邁進了一大步。


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 天天要聞


在對月球的探測中,人類開始接觸到月亮土壤的成分。與地球的土壤不一樣,月球的土壤不存在有微生物,有機物,但是卻含有豐富的無機物,其中有富含鐵、鈦的月海玄武石。

鈦在地球中稱為稀有金屬,想不到在月球卻儲藏量多,並且還6種礦物是地球沒有的。


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 天天要聞


不但如此,經過研究發現,月球的岩石中有一些金屬還是地球上面沒有的,也就是月球特有。

真的沒有想到月球的質量比地球要小許多,但是卻有這麼大的一個發現。而這些成分或許在地球中的用途不是特別大,但是對於整個航天事業來說是令人振奮的消息。

這些材料既然在月球上能存在那麼長的時間,也就是說如果利用這些資源將可以作為防護材料,以供人類抵禦太空的輻射、巨大的溫度差和超強氣壓等等。

為什麼每個國家去月球都要帶回一把“土”回來,也是同樣的意義,在於研究,同時也在於研發這些土壤的背後是不是有值得我們人類利用的地方。

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 天天要聞

比的就是速度

航天事業,其實也可以得知一個國家是否真正意義上的強大。雖然許多國家對各自的航天事業投入相當大,但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成功進入太空執行任務,有些甚至還沒有衝出地球就在天空中被解體,成為一道最光亮的煙火。為什麼有些國家將月球看做是目標?

每年都花費大把的金錢投入航天事業中?將這些錢放在普羅大眾中改善生活不是一件更實惠的事情?

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 天天要聞

如今的國家的建設已經不再是從前靠武力,靠戰爭爭奪別的國家資源。

地球只有一個,而資源全部都在地球上面,再爭奪還是地球的資源。

有些東西就是這樣,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就是普通的東西。

現在的人都喜歡爭奪稀少的,很難見到的資源,而月球的資源正是這樣。

人們對它的認知還處在初級階段,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初級階段,大家都發現它“迷人”的地方,於是想方設想更要獲得它背後不為之人的秘密,說不定後面還有更大的資源在等着人類,誰首先發現了,誰就擁有了先進的科學發展,大家比的就是速度。

就像從前蘇聯和美國一樣,兩個超級大國互相比拼,誰先登上太空,誰又率先來到月球,目的都是爭取第一時間發現更有利的資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月。

因為月球的資源不是地球能比的。

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 天天要聞

月球資源

除了月球土壤的資源外,環境資源也同樣重要。

月球不同於地球,它沒有大氣層的保護也沒有地球那麼豐富的地貌,在這裡接收到的太陽能量和宇宙輻射和地球有着天壤之別。

但這不代表月球一無是處,這樣反而能更直觀和立體地觀察太陽的運動和宇宙周圍的環境變化。

輻射對月球造成的影響等等,如果這些數據被記錄下來,為人類未來踏向其他星際宇航提供參考。

而作為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在月球上如果建立監測站,可以時刻觀察到地球周圍外太空環境變化,這樣子的視野比人造衛星甚至更廣闊,發現隕石或者小行星的時間甚至更為早一點,同時也可以檢測遠處太陽粒子的運動情況。

而且隨着人類的發展,地球的資源被人類開發,有人們在擔心以後地球的資源會越來越少,而開發月球,則可以給人類帶來更多的資源,讓月球成為人們的資源庫,這背後的利益不是地球能比的。

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 天天要聞

付出代價去探月

看來,探月對於人類而言是一件好事。

但是有網友調侃地說到宇宙資源無限多,只要有本事隨便拿?


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 天天要聞


然而人類是真的是隨便能拿到的嗎?

近日,嫦娥五號從月球上採樣2公斤的月球土壤。早在1961年,人類就已經進入太空了,可是歷時59年,現在才從月球上能帶2公斤的土壤回來,且不說月球上的土壤遍地都是。

對於月球來說2公斤的東西根本不算什麼。龐大的星球豈是幾公斤的土壤就能研究徹底?

如此計算,人們對月球的研究還要持續長遠地進行,而每次發射探測器,除了材料外,還需要許多的研究人員經過反覆計算,推敲,甚至實驗,預演才能真正發射上空。

時間和金錢人力和科技發展需要大量地投放,真的不是隨便能拿下來,這是一個長遠的計劃。

而有些人則覺得放着一個好端端的地球不管,開發月球,總有一天月球也會像地球一樣。


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 天天要聞


其實我們現在身處的地球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但是隨着人類的野心越來越大,人也開始變得貪婪起來,與大自然抗衡,使得現在的地球變得千瘡百孔。

溫室效應,山火連連,冰川融化,核輻射污染等等都是人類自己製造出來的惡果。如果再不好好地治理地球,那麼移居到別的星球則成為人類唯一的選擇。

也有網友擔心月球的資源被各個國家瓜分後,未來的未來,人們就看不到月亮了。


月球到底有什麼資源?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探索? - 天天要聞


不惜一切代價探月應該要有理性,懂得適可而止。如果將資源都用在好的方面,不要取之無度,月球還不會消失不見。

但是眼下,我們應該更要關注我們現在的地球。

如果地球早在人類移居前已經不堪重負了,那麼人類的未來也就沒有了,探月的意義又何在呢?

#科學燃計劃#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