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樹木在日食期間可以“對話” 科學家:離了大譜

2025年05月19日10:10:17 科學 6726

  【cnmo科技消息】人類一直好奇,樹木是否只是自然界中的沉默存在?它們有沒有感知?能不能交流?最近一項研究提出一個引人關注的觀點:在日食期間,雲杉樹之間可能發生了某種形式的“對話”,這一說法在科學界引發了爭議。

  這項研究由一個科研團隊在2020年日食期間展開,地點是意大利阿爾卑斯山區。他們監測了三棵雲杉樹,記錄其生物電信號的變化。結果顯示,在日食發生前幾個小時,這些樹木的電流活動出現了同步波動,尤其是在一些老樹上更為明顯。

研究稱樹木在日食期間可以“對話” 科學家:離了大譜 - 天天要聞

  研究者認為,這種變化不只是對黑暗的被動反應,而是樹木提前“感知”到光線變化,並通過某種方式彼此傳遞信息,形成一種協調一致的群體行為。該研究的合著者莫妮卡·加利亞諾表示,這可能是一種植物之間的“集體溝通”。

  這項發現被部分媒體解讀為森林中存在通信系統的初步證據,甚至可能是植物具備認知或記憶能力的表現。論文發表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期刊上後,也引發了不少討論。

  不過,許多植物學家對此持懷疑態度。有專家指出,實驗樣本太少,僅監測三棵樹就得出如此廣泛的結論顯得不夠嚴謹。而且這些樹並不都生長在同一區域,尤其是最年輕的一棵,與另外兩棵環境差異較大,這可能影響數據的代表性。

  還有人質疑,研究沒有對比樹木在正常晝夜交替中的表現。許多植物本身就對光線變化敏感,日食可能只是觸發了它們的常規生理反應,並不代表真正的“交流”。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和期刊都認為這項研究具有探索價值。他們強調這只是一個初步嘗試,希望未來能開展更大規模的研究來驗證結果。

  我們已知有些生物可以相互傳遞信息,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單一生物體“潘多”(pando)——一片通過地下根系連接的楊樹林。但樹木是否真的能像動物那樣交流,目前仍無定論。這項研究或許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但它確實讓我們再次關注一個古老而迷人的問題:自然界的萬物,也許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活躍。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雷軍髮長文講述小米芯片之路 - 天天要聞

雷軍髮長文講述小米芯片之路

5月19日,雷軍發文稱今年是小米創業15周年。早在11年前,2014年,我們就開始芯片研發之旅。瀟湘晨報綜合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cspxxcb;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
白頂䳭現身蛇島保護區 這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 天天要聞

白頂䳭現身蛇島保護區 這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5月15日,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新紀錄鳥類-白頂䳭(jí),同時也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春天是候鳥遷徙和蛇島蝮活動的高峰期,每年這個時候蛇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都會在蛇島開展“蛇島蝮種群生命表研究”工作,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王小平介紹說,5月15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科...
這位海關女專家手機相冊里分門別類存儲着9000多張鳥類照片 - 天天要聞

這位海關女專家手機相冊里分門別類存儲着9000多張鳥類照片

在世界海關組織的講台上,她是用流利英文向國外海關官員解析中國自貿協定細則的“原產地專家”;在世紀公園的晨曦中,她是鳥友們親切稱呼的“白鶺鴒”。她叫張玉華,是海關總署稅管局(上海)的業務骨幹,用6年時間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編織出一張獨特的生態觀
研究稱樹木在日食期間可以“對話” 科學家:離了大譜 - 天天要聞

研究稱樹木在日食期間可以“對話” 科學家:離了大譜

【CNMO科技消息】人類一直好奇,樹木是否只是自然界中的沉默存在?它們有沒有感知?能不能交流?最近一項研究提出一個引人關注的觀點:在日食期間,雲杉樹之間可能發生了某種形式的“對話”,這一說法在科學界引發了爭議。 這項研究由一個科研團隊在2020年日食期間展開,地點是意大利阿爾卑斯山區。他們監測了三棵雲杉樹,...
馬關發現野生雲南藍果樹 - 天天要聞

馬關發現野生雲南藍果樹

雲南藍果樹。稅玉民攝 雲南網訊(記者徐申黃鵬通訊員王發勇)去年,馬關古林箐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稅玉民研究團隊在保護區內發現了1株藍果樹科植物。近日,經過1年多的....
在上海,機器人正加速“進化” - 天天要聞

在上海,機器人正加速“進化”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開源通用人形機器人公版機“青龍”,正在進行抓握訓練。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供圖 今年三月,二〇二五F1中國大獎賽在上海國際賽車場開賽。賽事期間,傅利葉人形機器人吸引眾多觀眾駐足觀看。傅利葉供圖 上海開普勒機器人有限公司在上汽通用汽車完成實景實訓。圖為開普勒K2“大黃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