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葯優於Paxlovid——改變新冠疫情及未來大流行的良方

2025年05月07日08:02:05 科學 1970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格拉德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的抗病毒候選藥物,其在臨床前測試中對抗 SARS-CoV-2 和 MERS 的效果優於 Paxlovid,為未來的疫情防控帶來了希望。儘管這些化合物前景光明,但資金削減卻威脅着其研究進展,因為它們獨特地靶向病毒酶,而不會損害人體蛋白質。

新葯優於Paxlovid——改變新冠疫情及未來大流行的良方 - 天天要聞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抗病毒藥物研發中心 (AViDD) 正在率先開發旨在預防未來冠狀病毒大流行的強效候選藥物。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格拉德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的候選藥物,這些藥物顯示出對抗導致 COVID-19病毒以及可能導致未來大流行的其他冠狀病毒的強大潛力。

在臨床前研究中,這些化合物在對抗 SARS-CoV-2 和中東呼吸綜合征 (MERS) 病毒(一種已知在世界各地引起致命疫情的病原體)方面均優於 Paxlovid。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藥物化學教授、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查爾斯·克雷克( Charles Craik )博士說:“三年來,我們從頭到尾像製藥公司一樣快速地開發針對全新病原體的候選藥物。”該論文於 4 月 23 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克雷克說:“這些化合物可以全面抑制冠狀病毒,讓我們在應對下一場大流行方面領先一步。我們需要讓它們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資助,旨在應對下一次冠狀病毒疫情——製藥公司基本上已經放棄了這項工作。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資助現已終止,該機構的抗病毒候選藥物也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

這項發現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抗病毒藥物研發中心(AViDD),該中心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及其他地區數百名科學家的研究提供了資金。它是國家抗病毒藥物研發中心(NIAD)於 2022 年為加強美國大流行病防範而創建的九個中心之一。

從虛擬到現實世界的候選藥物

三年前,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AViDD 項目資助大力支持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定量生物科學研究所 (QBI) 冠狀病毒研究小組 (QCRG) 的工作。QCRG 由 QBI 主任內凡·克羅根( Nevan Krogan )博士於 2020 年創立,彙集了來自全球 40 多個機構的 800 名科學家。

他從這個團隊中召集了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格拉德斯通研究所以及眾多國內外機構(包括西奈山大學、西北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多倫多大學阿爾伯塔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巴斯德研究所等)的 43 個實驗室的數百名科學家,並獲得了該國九個 AViDD 中心資助之一。

“新冠疫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將所有資源和專業知識用於新療法和未來的疫情防控,”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細胞和分子藥理學教授、該論文的合著者、傳染病生物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克羅根說道:“AViDD 的資助現在岌岌可危,它原本有望幫助我們在創紀錄的時間內生產出強效且必要的抗病毒藥物。”

在開發新型 SARS-CoV-2 候選藥物的項目中,具有抗 HIV 藥物設計經驗的克雷克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實驗室的 Brian Shoichet 博士、Adam Renslo 博士、Kliment Verba 博士和克羅根以及格拉德斯通研究所的 Melanie Ott 博士合作。

該團隊專註於主要蛋白酶(MPro),這是一種酶,能夠像分子剪刀一樣將蛋白質分解成更小的片段。SARS-CoV-2 利用 MPro 將病毒蛋白切割成可用的部分,然後病毒會利用這些部分在人體細胞中複製。病毒蛋白酶經常被用作研製抗病毒藥物的目標,尤其是用於治療 HIV。

Shoichet 的分子對接程序是一個測試不同分子如何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虛擬系統,它幫助研究小組從數百萬個分子結構中識別出幾十個可以輕度阻斷 MPro 的分子結構——這是開發現實世界候選藥物的起點。

隨後,Renslo 實驗室根據虛擬分子合成了數百種新分子,克雷克實驗室在實驗室中對這些分子進行了 MPro 測試。

“我們花了 18 個月的時間反覆嘗試各種分子,這些分子都能很好地與 MPro 結合,但阻斷效果仍然平平,”克雷克說:“我們的進展停滯了。必須有所取捨。”

病毒剪刀被卡住

Renslo 的兩位博士後研究員,Gilles DeGotte 博士和 Luca Lizzadro 博士,負責在實驗室中設計併合成這些新分子。據 Renslo(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介紹,他們承擔的任務“在製藥行業,通常會交給一個規模大得多的藥物化學家團隊來完成”。

Lizzadro 改進了製造分子的合成方法(就像一個配方),並找到了一種方法,使它們更緊密地貼合 MPro 的“活性位點”,阻止了其切割蛋白質的能力,就像卡住一把剪刀一樣。

與此同時,DeGotte 利用“點擊化學”技術進一步提高了分子在 MPro 中的適配度。這涉及引入一個分子適配器,使其更容易將不同的化學形狀替換到每個新的候選藥物上。

克雷克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 Tyler Detomasi 博士發現,在 AVI-4516 和 AVI-4773 這兩個分子中,分子適配器本身已經與 MPro 活性位點結合。這些分子不僅與 MPro 完美契合,而且被粘在了剪刀的鉗口內。

幸運的是,AVI-4516 和 AVI-4773 並沒有阻斷任何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的人類蛋白酶。Verba 的實驗室生成了這些化合物與 MPro 結合的原子級圖像,幫助團隊優化了結合效果,並證明它們永久地附着在病毒酶內。

“這是我們的幸運突破,它給了我們一些非常特殊的分子,”克雷克說:“它們只有進入病毒蛋白酶內部才會發生反應,而不會對我們人類自身的任何蛋白酶產生反應,這讓我們有希望,它們對人體的副作用可以降到最低。”

新一代有效抗病毒藥物

隨着對 AVI-4516 和 AVI-4773 有效阻斷 MPro 的信心不斷增強,病毒學家 Ott 首先在培養皿中,然後在小鼠中對它們進行了活體 SARS-CoV-2 測試。

到目前為止,Ott 已經測試了數百種針對 SARS-CoV-2 的候選藥物。

“對抗一般病毒都非常具有挑戰性,更不用說 SARS-CoV-2 了,但就消除感染而言,這些新化合物是我們見過的最好的化合物之一,甚至可能是最好的,”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Ott 說。

這兩種候選藥物在疾病治療方面前景光明。它們能夠有效阻斷靶點;它們能夠高效地在體內遊走,確保到達目標;而且至少在小鼠實驗中,它們看起來是安全的。

在一項令人着迷的後續實驗中,進一步優化的分子版本有效地阻斷了 SARS-CoV-2 的變種(如 Delta),以及 MERS(一種不太流行但致命得多的冠狀病毒)。

研究團隊認為,他們的候選藥物一旦通過臨床試驗證明對人體是安全的,就可以“擱置”起來,隨時準備對抗下一場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大流行。

“這些化合物很容易修改,應該也很容易生產,”Renslo 說:“AViDD 使我們能夠發現針對一類重要病毒病原體的重要新對策。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要將這個項目推進到臨床研究階段,以確保我們更好地應對下一次大流行。”

這項工作得到了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 (NIAID) 抗病毒藥物研發中心 (AViDD) 撥款 U19AI171110、其他 NIAID 合同 (75N93019D00021、75N93023F00001、HHSN272201800007I)、NIH 內部研究部、羅登貝瑞基金會、P. 和 E. Taft 以及格拉德斯通研究所的支持。

參考文獻:“基於結構發現具有強效體內療效的高生物利用度、共價、廣譜冠狀病毒 MPro 抑製劑”,作者:Tyler C. Detomasi、Gilles Degotte、Sijie Huang、Rahul K. Suryawanshi、Amy Diallo、Luca Lizzadro、Francisco J. Zaptero-Belinchón、Taha Y. Taha、Jiapeng Li、Alicia L. Richards、Eric R. Hantz、Zain Alam、Mauricio Montano、Maria McCavitt-Malvido、Rajesh Gumpena、James R. Partridge、Galen J. Correy、Yusuke Matsui、Annemarie F. Charvat、Isabella S. Glenn、Julia Rosecrans、Jezrael L. Revalde、Dashiell Anderson、Judd F. Hultquist、Michelle R. Arkin、R. Jeffrey Neitz、Danielle L. Swaney、Nevan J. Krogan 和 Brian K. Shoichet、Kliment A. Verba、Melanie Ott、Adam R. Renslo 和 Charles S. Craik,2025年4月23日,《科學進展》。DOI:10.1126/sciadv.adt7836

文章來源: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免責聲明:康加號聚焦全球健康科研進展,內容基於權威期刊編輯,著作權歸原始作者或合法權利人;如有權益爭議,敬請在線留言處理。文章旨在健康科普,不能作為獨立診療依據;如需精準健康指導,請至正規醫療機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科學家警告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會爆發,爆發威力更大 - 天天要聞

科學家警告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會爆發,爆發威力更大

近年來,意大利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發生了多次引人注目的火山噴發。近日,專家警告,隨着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球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變得更加活躍,甚至發生噴發。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表示,融化的冰川可能正在悄悄為未來更具爆炸性和更頻繁的火山噴發埋下伏筆。“冰川通常會抑制下方火山的噴發量,” 研究...
【公共數據庫挖掘】牙線竟含“永久化學物”?6千人大數據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徑 - 天天要聞

【公共數據庫挖掘】牙線竟含“永久化學物”?6千人大數據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徑

利用公共數據庫發現牙線使用與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複雜關係,看懂“挖數據”發文的黃金機會!關心健康的你,可能聽說過PFAS,一類被稱為“永久化學物”的有害物質,因其在環境和人體中極難降解而備受關注。它們存在於不粘鍋、防水服、食品包裝等眾多產品中。那麼,我們每天使用的牙線,是否也可能成為PFAS的暴...
【野聊聊氣象】“燒烤”or 蒸煮” - 天天要聞

【野聊聊氣象】“燒烤”or 蒸煮”

【來源:黃山交通旅遊廣播】各位好,我是小野。昨天,我們進入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此時,暑氣正濃、高溫頻發,南北方有的“蒸煮”有的“燒烤”,咱們黃山就好了,二者皆有。繼昨天“燒烤”之後, 受“丹娜絲”影響,周四之前我市將有一次風雨過程,
其實,《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韓子昂” - 天天要聞

其實,《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韓子昂”

在電影《流浪地球》里,韓子昂作為重型卡車的高級駕駛員,執行着運送發動機推動燃料火石的任務。然而,《流浪地球》還是落後現實了。在內蒙古伊敏露天煤礦,重型卡車根本不需要韓子昂。幾百輛由中國華能、徐工集團、國家電網、華為聯合出品的全國首型取消駕駛室的純電無人礦卡——“華能睿馳”礦卡正在伊敏煤礦同時“打工”...
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孫大業逝世,享年88歲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孫大業逝世,享年88歲

訃告 | 沉痛悼念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大業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 天天要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天我們迎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標誌着盛夏的登場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啟“蒸煮模式”這一時節,暑氣蒸騰全國從南到北,正是荷花競相盛放之時偶有清風拂過,滿塘荷香給炎熱的夏季添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 天天要聞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熱工專業創始人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嚴家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4歲。嚴家騄同志1931年1月出生於江蘇南通,195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同年進入哈工大讀研,1985年任教授。歷任哈工大熱工教研室主任、工程熱物理研究室主任。曾...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聞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號颱風 “丹娜絲”備受關注。最新消息顯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時,“丹娜絲” 為熱帶風暴級,颱風中心位於距離浙江省溫嶺市偏南方向約 190公里的東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 9 級(23 米 / 秒,約 83 公里 / 小時)。“丹娜絲”將先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8日早晨起逐漸轉向偏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