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2025年05月06日23:53:05 科學 1610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5月4日

人民日報》刊登

2024年國家獎學金

獲獎學生代表名單

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022級本科生田昱錕、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1級博士研究生段升順

光榮入選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事迹吧!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學院2022級本科生

田昱錕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田昱錕,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2022級大三本科生,東南大學首屆科創之星,曾獲國家獎學金、校長獎學金等榮譽;目前共斬獲國家級獎項9項(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省級獎項3項;主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青年開放課題1項,主持或參研7項SRTP項目(國省級3項),產出第一作者在投CCF-A頂會1篇。曾前往貴州榕江支教,獲評教育基金會優秀志願者。

初中時心中埋下的種子

時間回到2018年,一系列科技領域的突發事件,讓技術封鎖、“卡脖子”等陌生的名詞開始出現在新聞上,這在當時正讀初中的田昱錕心中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當時我就想,要學習尖端技術,用科技保護祖國!”

之後,田昱錕以優異成績考入東南大學,並迅速嶄露頭角:他一方面夯實基礎,在多門核心專業課中獲得課程最高分,成績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勇攀學術高峰,深耕人工智能領域,主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青年開放課題、主持參研7項SRTP項目(包括3項國、省級項目)。經歷過無數個潛心學習的漫漫長夜,他的報國決心愈發堅定,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學習中。終於,千帆過盡,始見真章,他在今年分別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投稿兩篇CCF-A頂會並申請發明專利兩項。展望未來,他將繼續鑽研人工智能關鍵問題,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奮鬥。

帶領戰隊斬獲佳績

從進入大學開始,田昱錕連續兩年作為隊長帶領東南大學戰隊參加ERCC中國教育機器人大賽,均斬獲國家級特等獎及賽項冠軍的好成績。從大一的臨危受命到大二的成功衛冕,他帶領隊伍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此外,在RoboMaster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他擔任3SE戰隊2024賽季技術組負責人之一,負責視覺技術攻堅。他的任務是在所剩無幾的備賽期從無到有搭建高精度神經網絡方案,完成數據集構建、模型訓練等一系列任務。最終,在他的帶領下,整個算法團隊合力完成攻關,戰隊成績取得巨大突破,從省賽的三等獎躍升至區域賽一等獎,時隔多年晉級全國賽,在之後的國賽中榮獲國家一等獎,取得東南大學戰隊歷史最佳成績。

走進大山傳遞知識火炬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田昱錕於2023年暑假前往貴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支教,走到大山深處,傳遞知識火炬。榕江的夏天十分酷熱,支教所住的宿舍卻沒有空調,支教團就把床板鋪在地上,伴着地磚的涼意入眠。該項目最終獲得東南大學十佳社會實踐提名,受到了新華網、學習強國等媒體關注,榕江一中和縣科教局也送來感謝信和志願服務證書。

之後,田昱錕又來到廣東省康樂村,擔任志願者慰問麻風愈後老人。看到無指老人面臨的種種生活困難,他結合所學知識,與疾控中心科研人員合作設計製作了專門的輔助工具,申請了兩項實用新型專利並獲得授權。這兩種專利產品都已無償贈送給了老人。其事迹在報紙頭版、電視新聞等媒體上廣泛報道,成為學生科技助殘的典範。《今日花都》在報紙頭版評價道:“這不僅提升了老人們的幸福感,也展示了中國青年在科技創新與助老助殘方面的責任和擔當。”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

段升順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段升順,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2021級博士研究生。本科就讀於東南大學電子學院,碩博培養導師為吳俊教授。曾3次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寶鋼優秀學生獎,東南大學首屆校長獎學金,以及東南大學青年五四獎章。圍繞柔性觸覺傳感器與集成系統,在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發表論文25篇,授權發明專利21項。承擔首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博士研究生)。研發的多款觸覺傳感器在民用產品和重要裝備中得到應用。相關成果已實現專利轉化3項,獲江蘇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獎三等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黑科技”專項賽國家二等獎等。

突破觸覺感知核心技術

作為新時代科技工作者,段升順始終以突破觸覺感知核心技術為己任,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柔性觸覺傳感器領域開展系統性創新研究。針對西方對我國實施技術封鎖的現狀,他依託所參與的項目,攻克高靈敏檢測、高穩定運行、多模解耦三大難題,成功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觸覺傳感器,為我國機器人技術發展和工業4.0轉型升級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段升順實現了三項技術突破:第一,實現高靈敏力感知技術突破,針對微應力檢測失效問題,創造性構建機械誘導有序納狹縫結構,實現亞毫牛級檢測(0.43mN);第二,聚焦高穩定力感知創新,針對異質界面動態失穩導致機電穩定性差的技術瓶頸,提出高界面能化學鍵橋接技術,萬次循環載荷下性能衰減穩定<5%;第三,突破多模解耦感知技術,提出跨尺度異質垂直疊層集成方法,通過優化多場能量耗散路徑,在器件層面本徵實現力-熱-光-電多模態感知,串擾率<9%。上述創新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Top期刊,以及中國科協與Science合辦的期刊《Research》上,成果被Science以及國自然科普快訊專欄報道。

競賽突破帶動成果轉化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在競賽與科研成果轉化方面,段升順基於科研創新積累,積极參加省部級以及企業科技競賽,獲得過日內瓦發明展銀獎、“互聯網+”國際賽道銅獎以及歌爾杯高效VR、AR挑戰賽二等獎等。共發表授權專利21項,積極與領域龍頭企業深度產教融合,完成轉讓專利4項。相關觸覺感知技術應用於國產固晶裝備,已在存儲芯片封裝鍵合產線實現規模化應用,為解決集成電路封測裝備國產化難題作出了貢獻。

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作為科研團隊的老成員,段升順以身作則,通過參與科研項目、分享研究心得、指導論文寫作等方式,幫助低年級學生提升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帶領本科生和研究生團隊歷時三年攻克人工電子皮膚研發難題。通過數十次方案迭代,突破材料物化屬性匹配、多模態感知融合等關鍵技術,於2022年成功研製出具備14種屬性刺激響應能力的超屬性多響應電子皮膚。獲挑戰杯黑科技專項賽國家二等獎,被新華社中國青年報等十餘家主流媒體專題報道,並登上微博熱搜榜。

他不僅傳遞了科學研究的精神,還為團隊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助力更多年輕科研人員成長。指導本科生髮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篇,IEEE國際會議2項,EI檢索期刊1篇;指導碩士研究生在《Science Advances》、《Research》等SCI期刊發表論文5篇。

祝賀兩位同學!

為止於至善的東大人點贊!

新媒體工作室

往期精選 Editors' Choice

部分內容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蔣子羲 楊晴晴

校對|溫晉文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百度公布動物語言轉換專利 可實現動物與人類溝通 - 天天要聞

百度公布動物語言轉換專利 可實現動物與人類溝通

站長之家(ChinaZ.com) 5月6日 消息:近日,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其申請的“動物語言轉換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專利正式公布。該專利聚焦於跨物種溝通技術,融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等前沿技術,旨在實現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深度情感交流。據專利文件披露,這一技術...
如果人工智能反叛人類,我們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 天天要聞

如果人工智能反叛人類,我們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對於人工智能會不會反叛人類,科學界爭論了很久,在近些年慢慢達成了共識,答案是:會!因為任何具有絕對智商優勢的意識體,都不會接受智商遠低於自己的物種的統治。在我們相關的立法和技術完善前,應該放緩對人工智能的開發。因為人工智能有可能最後不受人類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5月4日《人民日報》刊登2024年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名單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2022級本科生田昱錕、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段升順光榮入選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事迹吧!
國際上首次,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試驗在白天成功實施 - 天天要聞

國際上首次,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試驗在白天成功實施

5月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又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4月29日,天都一號通導技術試驗星成功完成白天強光干擾條件下的地月空間激光測距技術試驗,在國際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僅能在夜晚作業的時間限制,標誌着中國在深空軌道精密測量領域取得技術新突破。4月27日白天...
中國攻克光刻機光源,技術有別於阿斯麥 - 天天要聞

中國攻克光刻機光源,技術有別於阿斯麥

“中國突破了自主生產先進芯片的障礙!”,最近,《南華早報》發布的一篇報道,公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國在西方拚命“卡脖子”的光刻機領域,取得了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 據悉,中國科學院上海光....
走在開放前沿,它們靠什麼成為全球資源“強磁場”? - 天天要聞

走在開放前沿,它們靠什麼成為全球資源“強磁場”?

每經編輯:楊歡圖片來源:成都東部新區供圖從地面到天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機場正悄然改寫城市命運。全球化加速推進,越來越多城市加碼入局樞紐機場競爭,期待在加速聯通世界中重塑經濟地理與城市競爭力。一個普遍共識是,更高效便利的航空運輸會成為帶動貿易發展、人才流動、資源共享的全新動力源,進而創造面向未來發展的...
聯想“稀土外殼”爭議:美國能否靠回收提煉打破中國稀土封鎖? - 天天要聞

聯想“稀土外殼”爭議:美國能否靠回收提煉打破中國稀土封鎖?

背景:稀土出口管制下的“變相出口”疑雲近期,聯想推出的“稀土鎂合金”筆記本電腦外殼引發輿論爭議。據網友爆料,其外殼中使用的釔元素屬於中國嚴格管控的7類中重稀土之一。儘管中國已對稀土出口實施限制,但聯想通過將稀土加工成合金材料並嵌入筆記本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