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2024年05月20日09:21:14 科學 7125

《濟南時報》5月20日報道

由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濟南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的2024年濟南市“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活動將於5月22日在佛慧山廣場舉行。活動當天,兩隻被救助的猛禽——蒼鷹、大鵟(kuáng)將在這裡被放歸大自然。

猛禽飛來佛慧山

“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鳥類的總稱,指兇猛的掠食性鳥類。”這是科普中國網對猛禽的定義。在5月22日生物多樣性日這天,兩隻猛禽——蒼鷹、大鵟即將在濟南市佛慧山廣場“一飛衝天”。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蒼鷹,拍攝於5月17日

這是兩隻“命途多舛”的猛禽,如果不是及時救治,它們可能已經永遠地失去天空。2023年9月10日,泰安市民於先生將一隻頭部撞傷、羽毛損壞嚴重的蒼鷹送到濟南翱翔猛禽救助中心。經過長達8個月的救助,這隻蒼鷹的外傷康復、羽翼恢復完整,經綜合評估各項體征良好,是時候重新回歸自然了。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大鵟,拍攝於5月17日

今年4月16日,一隻體征極度虛弱、無飛行能力的大鵟被愛心市民發現並送交救助,經過翱翔猛禽救助中心1個月的救助護理,各項體征恢復良好,它也將和蒼鷹一起,重回天空。

這兩隻聽名字就很“猛”的“猛禽”,在人員相對密集的主城區被放飛,會不會傷及周圍市民呢?對此,濟南翱翔猛禽救助中心負責人胡海磊介紹,放歸猛禽用到的放歸箱是特製的,當人們打開箱子的一剎,猛禽會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出去,不會傷及旁人。“猛禽對人類是很警覺的,它們的視力通常是人的5至6倍,當它發現有人的時候其實早早就會躲開,這就是我們平時幾乎看不到猛禽的原因之一。”

那麼把猛禽放歸在佛慧山一帶,會不會破壞此處的生態平衡呢?對此,胡海磊說:“此次放飛的大鵟和蒼鷹,在濟南周邊山區有自然分布,它們是遷徙性的鳥類,我們在本地發現,本地救助成功後本地放歸,不會像外來物種一樣,它們是不會破壞本地生態系統的,反而對於保護本地生物多樣性有促進作用。”

獲救猛禽都是“白眼狼”

“威武”的猛禽為何會受傷?它們是如何被救助的?為了揭開蒼鷹、大鵟背後更多的故事,新黃河記者近日來到位於萊蕪區的濟南翱翔猛禽救助中心,一探究竟。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胡海磊介紹“醫務室”

在這處專為野生動物開設的救助中心裡,有一間獨立的醫務室,室內手術台、動物專用的x光機、呼吸麻醉機、維生素及各類藥品一應俱全,牆上貼着鳥類急救示例。繼續往後院走,有猛禽專用籠舍“病房”,為了避免猛禽感染腳墊病,籠舍里鋪的塑料草皮是胡海磊特意選的偏硬的材質。經過“手術室”治療、“病房”觀察後,體能有所恢復的猛禽將搬進“客房”,在這裡它們有充足的空間練習飛翔。

據了解,濟南翱翔猛禽救助中心成立於2015年5月,其前身為萊蕪翱翔猛禽救助中心,性質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是一家堅持以物種多樣性保護為己任、致力於傷病猛禽救助和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的非營利性社會公益機構,運營資金來源途徑為社會捐助、政府扶持和志願者投入。現有專職救助員2名,兼職救助員1名,兼職執業獸醫師2名,開展的主要工作包括傷病猛禽的救助康復放歸、定期的野外巡護、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的培養、野生動物保護的公眾宣講等。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雕鴞(xiāo)

在這裡,幾乎每年都有百餘只猛禽被救治。“大約是2017年冬天,我們的志願者在野外巡護的時候,聽到‘呼啦呼啦’的聲音,抬頭一看是一隻雕鴞,它停停飛飛,最終趴在地上,我們跟上去發現,這隻雕鴞是被捕獸夾所傷。”胡海磊指着一張資料照片回憶道,獸醫師幫它取下捕獸夾,給它進行了截趾手術。治療期間,這隻體重約4斤的雕鴞每天要吃掉約1斤的食物,救助員會給它喂日齡雞、肉食兔等脂肪含量低的肉類,同時補充一些維生素,隨着日漸康復,餵食頻次從最初的少量多次減少為一天一次。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這隻當時奄奄一息的雕鴞重新恢復了生機。

除了遭受捕獸夾這樣的“硬傷”,一些猛禽還遭受過“軟性”傷害。2017年,央視報道了一則案例,7隻金雕在小時候就被不法分子“掏窩”了,被賣往各地遭到人類非法飼養。其中有一隻被賣到了菏澤,當時山東省內專業的救助機構很少,菏澤的志願者便找到了濟南翱翔猛禽救助中心,送來一隻金雕。“這隻金雕被人長期飼養,對人類沒有恐懼感,也不會飛翔,剛來的時候像一名摔跤選手一樣走路。”胡海磊說,在長達7個月的時間裡,救助員要通過技術手段,幫助這隻金雕對人類產生恐懼感,幫助它獲得飛行和捕獵的能力,最終讓它重獲“野性”。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資料照片

這是兩個發生在2017年的故事,故事的結局是雕鴞和金雕重新回歸大自然的懷抱。被救助的雕鴞是在救助中心後面的山上放歸的,放歸箱片一打開,它便迫不及待地飛了出去。金雕是在華山林場放歸的,展開雙翅的寬度達到2.26米,起飛的那一刻十分壯觀,它便再也沒有回來。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救助員餵食

“猛禽都是‘白眼狼’,但是我們救助的目的就是讓它們永遠地回歸自然,這些年來,沒有找回來的猛禽。”胡海磊說,為了避免讓猛禽依賴救助員,除了必要的餵食和治療,要避免工作人員接觸它們,在救助的過程中要保護猛禽的“野性”。

9年,1100多隻野生動物重返自然

雖然被救助的猛禽個個都是“白眼狼”,但是每次放歸,胡海磊都會感慨萬千:“因為喜歡,所以才幫助它們,雖然會有一些不舍,但它們屬於藍天,大自然才是它的家。讓它們自由自在地在野外繁衍生息,也是我們工作的意義所在。”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救助雛鳥

濟南翱翔猛禽救助中心成立至今救助傷病猛禽已達930餘只、其他動物980餘只,所有個體都得到了積極的治療,1100餘只野生動物經救助成功回歸自然。

不是每一次救助都有完美的結局,有一隻白鷺的喙被彈珠貫穿斷裂,沒有辦法救助,獸醫師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這隻美麗的白鷺走向死亡。還有一隻再也無法重返藍天的雕鴞也深深地印在胡海磊的心裡:“一位居民在綠化帶里發現了一隻受傷的雕鴞,被送來基地時,體重只有1.3公斤。左翼尺、橈骨骨折,重度營養不良,有人為飼養的痕迹。也就是說,它很有可能先是被盜獵者的弓弩一類器械打傷,後來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籠養,最終被遺棄。經過中心的搶救與照料,它保住了生命,但已經永久喪失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這隻雕鴞留在了中心,被飼養起來,作為一個人類一己私慾受害者的標本。”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資料照片

胡海磊覺得,中心每年救助的猛禽數量只是一個小小的數字,猛禽救助是一項很大的工作,把身邊的人都帶動起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於是除了動物救助區、猛禽生活區之外,翱翔猛禽救助中心新建了研學活動區,孩子可以跟隨專業的救助人員參與整個流程的觀摩與學習,實踐為猛禽準備食物,了解猛禽的生活習性,把猛禽保護的種子撒播下去:“當目睹一隻只恢復健康的鳥兒重返藍天,還有比這更好的生命教育嗎?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們永遠保持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看見、被尊重、被保護。”

“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建設里,當有草長鶯飛,也當有猛禽翱翔。”胡海磊說:“我們喜愛這些大自然的精靈,絕不是自私地佔有。讓它們徜徉在屬於自己的那片藍天沃土,才是對它們最大的保護和最真的愛。作為一個親力親為的草根公益人,能在國家戰略下逐步實踐理想,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事情,我將矢志不渝,為此奮鬥不息。”

記者:趙璐 記者:楊雯雯 攝像:薛童 剪輯:薛童 編輯:韓璐瑩 校對:李莉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今年2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國聖迭戈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簽署了新一輪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研究協議。中美雙方經過充分準備,今天,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隻大熊貓“鑫寶”“雲川”啟程前往聖迭戈動物園,開啟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續雙方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 天天要聞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據領克汽車官方發布,近日,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托底後高空墜落挑戰。據悉,此次領克07EM-P攜手中汽信科,根據真實場景設置超高難度挑戰,先托底,後騰飛,再墜落,挑戰時速50km/h正面應對托底測試、挑戰行業首次托底+翻滾雙重測試。托底:車速50km/h剮蹭底盤通過直徑為150mm的剛性半球形壁障,領克...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