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2024年04月01日20:35:30 科學 1432

近日,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官網發布消息,2024 年度新選舉產生 152 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Fellow),以表彰他們在醫學與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官網截圖

在本次AMIBE官網公布的名單中,共有4名中國學者當選2024年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分別是清華大學程京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程震研究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龔啟勇教授和復旦大學張凡教授。團結君注意到,其中有兩人為民主黨派成員,分別是民建中央副主席程京和民進復旦大學委員會委員張凡。

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

程京

程京,現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技術總監,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程京主要從事DNA芯片、蛋白芯片、細胞芯片和芯片縮微實驗室的研究開發和在健康管理、疾病診斷、藥物開發中的應用研究,以及依託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大健康管理相關研究。他主持建立了國內急需的疾病預防、診斷和預後分子分型芯片技術體系,領導研製了基因、蛋白和細胞分析所需的多種生物芯片,實現了生物芯片所需全線配套儀器的國產化,被媒體譽為“中國生物芯片第一人”。

程京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004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7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08年)、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2008年)、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2014年)、光華工程科技獎(2014年)、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2016年)等榮譽。

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

張凡

張凡,現任民進復旦大學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上海市生物醫學檢測試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復旦-陶氏化學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此次,張凡因其在近紅外探針設計與合成、生物醫學成像和光學成像儀器設計等方面的傑出貢獻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張凡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生物納米技術及生物分析,如早期癌症診斷與治療,藥物儲存與釋放,體內與體外生物醫學成像分析等。其自主研發的熒光壽命成像設備和探針試劑已實現轉化,目前已在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等單位用於臨床前研究。他入選2018-2023全球高被引學者,撰寫出版英文專著2部,受邀在Nature conference等國際會議上作大會邀請報告30餘次。

張凡曾獲2022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22年科學探索獎、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第四完成人)、201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等表彰。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是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著名的非營利學術組織,匯聚了世界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的精英,其中包括3名諾貝爾獎得主、24位美國總統獎得主、221位美國工程院院士、113位美國醫學院院士及48位美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由世界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最傑出(Top2%)的學者組成,每年經國際同行提名與嚴格評選產生,是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截至目前共有接近3000位學者獲得此榮譽。此前,民進會員劉庄,農工黨黨員歐陽宏偉,九三學社社員樊春海、馬光輝等曾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以上根據民建中央、民進上海市委會、復旦大學官網資料整理)

作者 _ 煌言

本期編輯 _ 邱凌 林紫文

審核 _ 萬李娜 黃昌盛

監製 _ 邵宏華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着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布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着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絡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器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